主持人:
2022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数字转型迭代 动态定义未来将于2022年8月19日13:00-18:00在北京新青海喜来登酒店举行。希望留出您宝贵的时间,拨冗出席!
主持人:
姚振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2022第二届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的现场。我是来自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姚振山,本届峰会的主持人。

朱君:大家好!我是本次峰会的主持人,来自证券日报的朱君。

姚振山:在199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著名教授,写的一本书《数字化生存》,在这本书里面他提出来一个对未来社会的语言,当比特取代原子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形态,商业形态,组织形态和生活形态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再来回味这本书上的预言,发现当年很多的预言在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社会越来越进入到数字化这个领域。

在2020年首届峰会,我们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面对众多企业遇到的困难,证券日报联合各界,打造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战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朱君:时隔两年,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驱动战略有了更远的目标,结合我们在去年针对全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情况的调研报告,今天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收获,迎来了第二届峰会,与各位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姚振山:可以说今天是高朋满座,来了非常多重要的嘉宾,特别是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还比较严的情况下,能来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真的是对这次峰会巨大的一种支持。

我们先把重要的嘉宾介绍一下,朋友们,给出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我先介绍一下,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文营,丰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旭龙,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孙念瑞,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黄争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综合处处长冯伟。

朱君:今天我们还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还有来自我们主办方的: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证券日报社副社长康守永。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

姚振山:接下来进入到致辞环节,首先请出的是主办方的代表,有请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文营致欢迎辞。
徐文营:
尊敬的邬贺铨院士,尊敬的赵春江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证券日报社举办的2022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本次峰会将围绕“数字转型迭代,动态定义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我受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的委托,代表经济日报社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当前,数字要素在加快产业融合方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万物互联,将从根本上解决用户需求和产品服务的矛盾;二是企业在总体战略、技术升级、管理创新、业务转型等快速融入数字化;三是各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力有序推进。

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刻改变了社会经济各种行为,推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如何进一步将产业数字化,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固本强基,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建设,夯实数字基础的应用基础。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存在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数字经济发展要向根深叶茂方面进行研究,不断夯实数字经济根基,使数字经济所依赖的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实现自主可控。

第二,加强攻关,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当务之急是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相关产业最紧迫、最关键、最核心的卡脖子技术,集中政企学研等各方资源,发挥智库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瞄准重点领域,强化关键短板攻关,加强前沿技术布局和战略技术储备,夯实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

第三,稳中求快,锁定优势领域,安全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每个企业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围绕国家需要,锁定优势领域,聚焦主赛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稳步扎实推进攻关部署。除了快,我们还要稳,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做好网络安全工作,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安全可靠的网络信息技术,助力企业高效的数字化转型。

第四,坚定目标,不断增强我国数字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民扩展期,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到203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成熟完备,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这就要求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们,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勇于走出去谋发展,切实全球数据配置能力,提升数字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同志们和朋友们,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作为中央党报,经济日报一直重视对数字经济的宣传报道和理论研究。我们与有关方面合作,多次举办数字经济研讨活动,取得一系列的成果。证券日报社作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财经板块的专业媒体,致力于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积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我国从数字经济大国向数字经济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朱君:谢谢徐总,徐总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四点建议。下面有请丰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崔旭龙致辞。
崔旭龙:
尊敬的邬贺铨院士,各位嘉宾,企业家朋友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丰台,举办2022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我谨代表丰台区委、区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证券日报社为大家创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表示感谢!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为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纲要要求,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方案坚持首善标准,坚持一区一品,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努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当前,丰台区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发展数字经济的相关部署,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丰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12.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的总量达到了1.06万家,全市排名第三。其中,近三年新设的企业占比为2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规模和企业发展的速度,都在持续较快的提升。丰台区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开展数字产业化培育强基行动,其中丰台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数字产业化的领军企业,2021年实现营收425.5亿元,预计今年产值能够达到600亿元,在数字金融、数据资产评估、密码与数据安全、卫星网络、工业互联网、元宇宙、无人智能系统等诸多领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企业。

与此同时,丰台区也有一批聚焦数字经济创新的独角兽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能够为各领域产业数字化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行动计划当中还提出了将在北京(两河园)边上要建立数字产业园,打造丰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坐标。我们将在丰台的河西地区开建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为143万平方米,包括数字经济企业群落70万平方米,商业配套33万套。同时我们会规划配套建设智能算力中心,配备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鼓励吸引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数字金融、智能制造、数字能源、数字出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企业聚集发展。致力于打造一个引领新技术,新业态创新发展的小中关村,使之成为带动首都南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为了实现北京园博数字产业园的提速发展,丰台区也积极的打造软硬件的配套环境,在政策扶持方面,我们先后发布了高新八条,独角兽八条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全面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在丰台的发展。

在交通出行方面,我们也争取到了地铁一号线的支线与14号线在园博园附近的无缝接驳。教育方面引入多个知名中小学,还引进了天坛医院,口腔医院。在生态环境方面,将为广大的商业精英营造骑行永定河,漫步园博园的优雅生活。

各位来宾,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张开怀抱,广纳八方来客,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数字经济领域的优秀企业,来入驻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丰台区政府也非常希望能够跟在座的各位一道,在推动丰台区域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同成长。

最后,预祝本届峰会圆满成功。

孙念瑞:
尊敬的邬贺铨院长、陈社长,尊敬的各位嘉宾,非常高兴受证券日报的邀请,参加这次2022年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刚才两位嘉宾在致辞当中已经提到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把它作为一个国家战略。今年1月份,在《求是》杂志上,习总书记也发表了题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的文章,为我们下一步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我们今天的峰会就是探讨“数字转型迭代,动态定义未来”这一主题,应该说是证券日报在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上,发挥专业力量的一个盛会。首先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对这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借这个机会,也向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汇报一下上市公司在数字转型方面这方面的情况。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在前几年就已经开始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有关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中上协发布了一个上市公司数字经济的白皮书,按照这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在A股486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围绕着数据产业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上市公司有1058家。其中涵盖了四个领域,一是数字产品制造业,二是数字产品服务业,三是数字技术应用业,四是数字要素驱动业。

在这1058家上市公司当中,有357家属于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制造领域,比如京东方就属于这个领域,这357家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群体的约34%,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信息与技术服务业和软件开发业,比如大智慧、同花顺、用友软件等,这两个产业分别占1058家的14%和12%。

从营收上看,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总营收达6.6万亿元,其中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制造业占比最高,其次是通信和雷达设备制造业,类似于中兴通讯这样的公司。

在净利润方面,1058家核心产品的上市公司总体净利润达3160亿元,和营收情况是完全对应的,其中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制造业占比达68%,通讯和雷达设备制造业占比13%,这里面能看出无论从营收还是利润上,电子元器件和设备制造业的占比都是相当大的。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在过去两年,得到市场的追捧,市值增加幅度相当大,从原来的14万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现在整个480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是80多万亿元。

从过去这几年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的投向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上市公司累计获得了股权融资是8948亿元,就是近9000亿元,其中IPO是3700亿元,再融资是5300亿元。事实证明,随着上市公司群体质量不断的提升,不仅在实现国家战略方面,上市公司能够发挥很大的支撑作用,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群体也能够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而且为落实数字经济的国家战略,能够发挥助力作用。

我们去年做了一个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在专门的数字化转型的问卷调查里,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目前数字化转型已经在大多数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共识;第二,发现虽然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上,已经取得了高度共识,但是在数字的管理能力和具体的培训这一方面,都普遍存在着很大的需求。

在我们调研的样本公司当中,有七成以上的公司,已经开始在推进数字转型,转型的重点突破口,应该是聚焦在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和跨产业的协同。另外就是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和智慧交通这三个领域,是重要的数字化转型的场景,这其中主要还是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在实施,小公司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相应还是比较低。我接触一些集团化的上市公司,每年在出年报的时候,没有这些数据支撑,根本来不及做,所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投入非常多。

另外就是上市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是在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上面,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有就是业务数据统计这一方面,它都是高度依赖信息化的。在调查当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大家的诉求,没有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上市公司,主要考虑的是投入的成本过大,战略方向还不明确,数字转型的主体比较长,同时对人才和资金这一方面,认识不足,资金不足,人才不足。

另外就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它的诉求主要是三个:一是希望参加一些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培训和交流,二是数字化人才比较短缺,三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数字机制的研究,从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法律政策环境,跨行业的应用,来推动数据价值的转化。

为了满足支持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我们上市公司协会在今年6月份,专门成立了一个叫做信息与数字化专业委员会。通过前期开展的调研,在上市公司中已征集了数字化转型的优秀案例,就是按照今年证监会易主席对上市公司协会四个定位的要求,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推进上市公司之间互学互鉴,所以今年我们成立了数字化委员会,选编了一套数字化转型上市公司的优秀案例,这个案例大概有20多个优秀案例,70多个典型案例,优中选优。我们的官网印了一批,非常受欢迎,很多上市公司都打电话,怎么能够获得这个优秀案例,来进行学习。官网的案例也做了一个小技巧,给了摘编,如果要看具体的,有一个二维码,必须首先成为中上协的会员,才能学习这些案例。

另外中上协在今年上半年也开发了一个上市公司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也在整合上市公司在数字化领域的资源。为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相应的信息和配套解决方案,这个平台是公益性的,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嘉宾和上市公司,都能够积极参与。

最后,预祝本次盛会能够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朱君:刚才孙会长提到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信息与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是今年刚刚成立的,就是为了专门服务于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提到了有很多企业的诉求是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来交流,其实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跟大家交流一些成果。

下面有请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秘书长黄争取致辞。
黄争取:
尊敬的邬贺铨院士、赵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受邀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参与由证券日报社举办的2022年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在此受赵秘书长委托,我代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处对本次峰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峰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信息消费蓬勃发展,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一批网信企业跻身世界前列。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增加值在GDP比重达到7%多,这一比重要提升到10%,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发展韧性彰显,领跑优势显现,为促进经济稳定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网信领域全国性、非营利性网络社会组织,我们现在有会员498家,其中社会组织317家,媒体、企业及机构181家,涉及到14个行业领域,涵盖全国31个省区市,自2018年成立以后,我会在主管单位、中央网信办的领导下,秉承政治定位,服务社会,依法治会,积极助力网信事业发展和网络强国建设。在2022年8月,我会成立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致力于团结凝聚数字经济领域的社会组织、互联网企业、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连续两年举办大会,积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峰会,以数字转型迭代,动态定义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加快数字化发展相关工作部署,聚焦产业变革新机遇,着眼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交流经验,分享成果,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共同努力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为推动数字经济中国建设,助力数字化进程添砖加瓦。

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倡导者,下一步中国网络数字联合会积极履行服务政府和社会的职责使命,努力提供和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特别是注重发挥好我会的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的应有作用,积极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使数字经济更好的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为助力网络强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主持人:
姚振山:谢谢黄秘书长激情洋溢的致辞,把他所在的组织一些职能和大家也做了一些介绍和分享。下面有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综合处处长冯伟致辞。
冯伟:
尊敬的邬贺铨院士、赵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此受司领导委托,也代表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对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

同时借此机会对在座各位,以及各界同仁对数字经济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两个方面的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网络强国,国家大数据战略,多措并举,去年成立了数字经济推动处,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一是数字化产业化支撑更加坚实,已经建成规模最大的基础网络设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

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培育了超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成绩显著。

三是数字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信息通讯市场监管和互联网管理不断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第二,下一步工作考虑,当前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新一轮疫情的冲击影响,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在上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增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下一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全面推进5G网络建设,统筹布局绿色智能的数据和算力设施,制订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贯标,提升企事业单位的数据管理能力。

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深度应用。

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高质量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和软件名园。

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宣贯和培训力度,提升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能力,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

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面向产业数字化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家为数字经济发展平台贡献宝贵的经验,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姚振山:感谢冯处长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数字经济,把整个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给我们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主旨演讲环节,在数字经济时代,针对数字化转型所经历的阶段,每一步到底怎么走?今天请到的这位院士,原来是电信领域的顶级专家,现在向互联网转型,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么多年他和他的团队,还有他的同事们,起到了引领发展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做主题演讲。
邬贺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的报告题目是:数字化转型正当时。现在全球面临着新冠变种,地缘冲突,美欧通胀,逆全球化,国内需求收缩,供给预期转弱,低碳化和绿色化,持续的城镇化,中国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我们还会坚持双循环和共同富裕,这些确定性的目标,在世界上仍然有一些不确定性的路径。通过分析数据,获取数据,可以增强不确定性的弹性。

作为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还有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规模效应等。这几个主要的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到1990年,资本大概占整个贡献的7.9%,TFP(全要素生产率)占到了34%,资本比例高一点,加起来是百分之百。

我们再看2013年到2020年,资本占比6.2%,劳动力的贡献降到了7.8%,TFP的贡献也有所下降,只有25%。也就是说,近几年的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TFP的劳动纯要素生产率是在下降的。前两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占了先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了制造业、房地产和互联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在全球GDP的位置从第11位上升到第2位。

现在我们面临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的目标,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严峻,内部的传统动能又减弱了,都需要新动能来支持。新动能是什么?比如说TFP里面要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植入,其中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进入商用,中国也是那个时候接入互联网,诞生了一大批的互联网公司。特别是4G的出现,我们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网络的智能化,这个时候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从2019年开始,中国和发达国家同步5G的商用,互联网进入到了泛载化,也包括过去简单的邮件、电话和电视,现在从人和人的通信,人和物的通信,可以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

从第一代移动通信,到3G是马蜂窝,4G是把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度因素利用起来了,5G具有超宽带,低时延,广覆盖的特色,5G也开阔了互联网的应用,所以正好为我们数字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数字转型里,首先是数据,数据是伴随生产过程产生的,应该是生产规律的一个很好的写照,也是我们做人工智能的数据依据、数据挖掘,很多企业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但是并不需要都建一些数据化的平台。本身只是作为消费者,可以通过调度平台,利用了业务提供者,打通了数据采集和传输、存储、分析和决策的全过程,成为数字转型的抓手。

另外,上云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直接的方式,互联网感知数据,但是过去的通信网络,带宽不足,时延比较大,受到了后台互联网数据进行感知分析的时候,真正得出的结论在反馈回来,已经错过了第一时间,现在5G的高宽带,大连接,使得物联网感知的数据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分析,5G作为数据之桥,实现了新一代无缝融合,而且我们可以看一下,5G本身实现了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用户面叫UPF,是可以直接下沉到企业,企业只要配备一个5G的模组,再加上运营商的5G和新网用户面,就可以直接上到云,可以享受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一些人工智能的分析决策能力,也可以说5G大大简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投资。

通过企业,通过5G上云,5G的模组也可以提升边缘计算的能力,可以连接多个云,企业也可以直接享受多个公有云和私有云,通过这个云平台,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开发所需要的环境,自身可以在上面做很多的开发工作。可以说这是一个很直接的方式,当然有很多的企业担心这个数据上云,是不是会跑到云之外?5G的UPF具有职别分流的能力,如果你的数据需要连到公众网,就可以给你连到公众网。还有在UPF里面识别出来,不送到公共网络,可以实现企业的数据不出企业,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简便的使企业上云,获得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同时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互联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特色形态,本身是基于数字技术,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平台经济一头连着消费者,客户,一头连着商家,大部分还是运营企业,但是也有公共属性。它改变了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说通过平台,客户的认证,我们去贷款,一般中小企业可能缺乏信息,通过平台可以建立起一定的通信数据,能带动O2O的业态,移动支付也是通过平台带起来。另外可以通过平台创新协作模式。

还有平台开创了创新的模式,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开拓了全市场,平台经济带动了灵活就业,去年年底我们国家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了2亿,中国政府对平台还是审慎包容的,给平台发展留了很大的空间,也会有些平台野蛮生长,一些消费者歧视和垄断。所以现在政府加强平台的治理,其目的还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发展和治理两个手要同时把握,要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平台经济最早开始的,中国互联网,政府是审慎包容,加上中国网民的规模,释放了中国平台经济的实力,而欧盟和日本没有这一点。

另外数字转型,我们更强调服务,服务和生产是融合的,当生产的占比超过一半的时候,经济增速是下降的,这在经济学界称为服务业的“鲍莫尔病”,服务本身和消费是同时的,所以没有办法实现异地的生产和服务,这就导致没法利用整个资源的配置,没法利用全球化,全国化都没有做到。所以没有规模效益,现在数字经济带起了数字服务业,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个性化、边际成本低,实现全球资源的配置。因此数字服务业是可以克服鲍莫尔病的。

中国的服务业在GDP的占比,在2021年已经达到了56.5%,可以说过半了,中国也进入了服务经济的时代。不过中国的服务经济比例并不高,发达国家占到了70%,像巴西、南非、墨西哥都超过了60%,中国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低的。同时在服务经济里面,数字化的服务经济已经占比达到了40.7%,也就是说,很多企业将来不仅仅是生产,还要有服务方面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销售不是生产的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利用服务可以使整个增加值不断的提升。

我国5G基站数占到全国基站数的79%,占到全球5G基站数的60%。中国5G的用户数,今年6月底占到了总数20.3%,也占全球60%。中国移动网络平均下载的带宽,大概是平均是60MB每秒。

我们看5G,今年一季度,大家可能感知不了,一个文件用4G下载一秒钟,用5G下载0.5秒,一般的应用上,1秒和0.1秒没有感到区别,实际上在远程医疗和自动驾驶是很关键的,而且在中国固网,今年二季度,100MB接入比例已经超过了37%,一千兆也超过了19%,美国100兆的光纤渗透率不到20%。固定网络的单位流量要58分钟…那是因为前面有变,实际上你享受的带宽变了。

所以我们国家基础设施的能力在全球是先进的,能够完全支撑我们做数字化转型。

中国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化转型,而现在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条件是具备的。虽然工业互联网的长期目标是很高的,实现起来不一定一下子能达到,但是我们工业互联网已经能支撑我们转型的能力。通信三大定律,表现为高渗透率,广覆盖性,这个增长规律看出目前明显的上涨趋势,摩尔定律推动了数字经济高速增长。

还有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和用户数的平均成正比,表现为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还有吉尔德定律……最好的国家,数字经济具有最大的梅特卡夫效应,对中国来讲,这个效应最大。

结合中国最广大的市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会以全球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回报。

我们举几个例子,橙色云设计公司提供研发设计平台,很多企业在上面发布需求,也有很多企业来应标,把应标企业所做的成果在平台企业集成,发布项目上万个,开了一年多,合同已经69亿元。广州致景科技公司主要提供服装设计的模具,深圳有一个云工科技,其平台撮合了采购100多亿,增长480%。

徐工集团也打造了供应链的平台,在多项指标上,都有非常好的企业效果的提升。中国建材和百度云合作,建立了我找车的平台,有很多运输量,过去运输的公司不是他的,现在他通过这个平台,汇集了5万多家承运商,54.4万名司机,90多辆注册火车的数据,周转率提升了35%。

数字化转型,企业为主体。我认为除了财政、税收等以外,政府开放数据资源和相应的云服务,能够推动企业转型,培育上云的运用,政府也要抓一下标准化。以北京为例,北京要建立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所以鼓励平台企业跟中小企业合作,在今年6月份,华为也好,腾讯也好,都在北京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的成长直通车计划,通过上云的补贴,来辅导这些企业上云。

杭州开放政府掌握的大数据,成都开放政府掌握的应用场景,广州开放上云,天津通过财政,每年出400万,购买华为的云,然后向天津400个中小企业开放,第一年全部免费。现在天津40%上云的企业,营收增长了20%,我认为政府开放数据,开放云的计算资源等,比政府给钱,比给经费更重要,给经费往往是僧多粥少,政府开放数据,开放云能力是普惠的,特别有利于中小企业。

当然数字化转型正当时,转型是IT技术的集成,并不需要所有技术都用上,一般从购买云服务做起。转型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切入,不管是工业2.0、3.0、4.0,都可以通过上云,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转型可以从组织任意一个层次切入,工厂和集团都可以。

另外资金不是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转型需要资金,但是转型不是有钱就可以买来的,需要的是企业主管的明确战略和决心。另外不用担心转型,在转型中企业工程师和工匠精神以及经验,和他的创新思维,仍然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转型,管理是抓手,创新做引擎。

谢谢大家!
赵春江:
尊敬的邬贺铨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农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也是一个传统性的行业,因为现在从数字经济的构成来说,产业的数字化占了整个数字经济的80%,所以农业是将来发展数字经济一个很大的领域。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这是2015年至2020年,关于我们国家数字经济结构的变化,现在基本上产业数字化占整个数字经济的80.9%。所以,未来可能数字产业化更多还要关注一些产业的数字化。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

特别是现在,一些平台经济,像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有广大的农村地区,现在农户大概是2.3亿,按照城镇化率,还有相当大的比例应该说是还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的网民大概3.3亿左右,占整个国内网民的30%,约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是依然存在的。

目前,农村网民的增速超过了城市,虽然总数没有城市地区网民总数多,但是增速非常快。根据农业农村部、网信办以及一些相应商业机构联合做的战略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我们国家整个农业的数字化水平,现在是23.8%,不同的领域也不太一样,设施园艺、温室、大棚等,经济价值比较高,数字化程度比较高一些。

据计算,2020年我国农村数字经济的规模是5778亿元,但根据整个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速度,包括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做了分析预判,到2025年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26万亿元,2035年将达7.8万亿元,到2050年将达24万亿元。

2021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2.05万亿元。我国在电商领域,做得是比较好的,从2018-2021年这四年,中国稳居第一,所以电商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重要的核心内容。2021年比2020年的增速为21%。

研究中国电商发展情况的一个总结性报告,画了一个图,这个图就是电商平台像京东、阿里、拼多多等。目前在发展电商过程当中,像农产品电商,物流是一个很大的瓶颈问题,农产品是鲜活的,发展数字经济业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从去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实施的项目150亿元,一年50亿元搞鲜活、生鲜农产品的冷藏设施,解决电商化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冷藏问题,以及农产品产地销售、田间销售的存储等问题。

目前平台经济各种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很快,很多企业在农业农村领域进行部署,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推动了中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另外推动生产数字化转型,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等环节,也专门有供应商提供数字化服务。

目前农业农村地区数字化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升,但在农业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还是不行的。我国现有5G基站180多万座,到今年年底计划是226万座,但农村很少,主要是流量少,搞基站不赚钱,所以不愿意在农村搞。4G我们是全覆盖,但在农村手机4G信号很不稳定,发一个图片发不出去,发微信也很难,可能只能发一个短信,大概2G这样一个水平。所以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需要加强。

另外就是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进一步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奠定好的基础。

我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目前总体上来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东部和西部差距很大。目前农村地区有网络,发展速度很快,但还是欠缺。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网络+公共服务+一些监管,政务公开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

最近十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有提及农业农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每年可能提法不太一样,包括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各个方面。这给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行业提供了政策保证。未来,我们要按照2019年5月16日发布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围绕十项重点任务,加大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产生数字经济。

这些领域和这些方面的内容,也是企业未来深耕的方向。未来要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有哪几个发展重点?

一是要加强乡村新基建,主要还是缩小数字鸿沟。世界电信联盟有一个要求各国加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农村、学校里的应用,我国是超额完成任务。未来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

另外,对重点行业、领域以及一些关键点,比如林草、河湖、山体、污水排口、垃圾点等,还有农村耕地、整体社会的安全、一些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都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围绕乡村产业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以及农产品加工、软件的商务和物流、特色产业等,现在有了数字孪生、动漫技术、三维创意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塑造。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还包括乡村旅游、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乡村新型服务业等。很多小企业可以在农村搞服务业,去年农业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业已达到1600亿元的规模。因此,要加强数字技术的支撑服务,一是找到服务的对象,二是让用户找到你。

第三,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治理、服务等全面渗透。加强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要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其中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能力的建设,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资产、文化和党建方面都需要。再就是农民素质、农民适应市场能力。

未来农村地区要发展数字经济,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2025年预计将达到1.26万亿元,希望在这1.26万亿元当中,有大家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
姚振山:谢谢赵院士的精彩演讲,确实数字经济对于乡村振兴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希望未来在我们国家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都是数据,数据要素技术发展趋势现在是怎样的,我们听完了两位院士关于国家的政策,包括一些宏观领域的规划和现状之后,我们来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再来看一下大家的解读。接下来有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表演讲。

何宝宏:
谢谢大家,很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数据要素技术的一些发展的新情况。

我讲一些特别具体的问题,什么是数据要素技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谈大数据,实际上解决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是数据从原始数据可能不太好处理的非结构发生,转化为数据资源的问题。我们经过十多年技术的发展,已经有能力处理海量数据资源。接下来数字经济时代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将数据资源转化成数字资产,或者转化成数据要素,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一个管理问题,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手段来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要素,这类技术就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安全属性,信任属性和合规方面的属性。所以我起一个名字叫支撑数据要素化的确权、保护、记账、估值、流转、质押和信任和合规等的一组技术,如果从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要素的时候,不考虑合规性,只考虑经济性,那会走向另外一个歧途。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说,数据要素和各种信息的保护,和数据安全是另外一回事。

这就面临着,我们从互联网角度来说,要发展价值互联网的问题。今天我们搞的所有的网络,包括电话网,计算机网络,到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信息互联网。数据在以前更多讲的是信息,现在随着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多地代表着价值,代表着资产,代表着财富,我们以前围绕数据做的信息互联网的一些理念,一些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我们说互联网是开放、对等和共享,这些理念都假设数据是信息。但是一旦变成要素,变成资产的时候,显然我们不能讲要素要开放共享对等,里面就变了,价值是确权,所以传统的对等信息就不行了,最近出现了数据即资产。最典型的一个是区块链,一个是隐私计算,区块链本身就是高价值,假设这个数据本身就是高价值,而不是提炼出来的,区块链是真正的高价值的数据问题。

任何一个数字化的数据肯定代表了信息,但是这个信息不一定有价值,数据首先是信息,但是明显是高价值,数据承载价值和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失控。所以这叫做信息可见,价值不可得。我们能看到彼此的账本,如何做的记账,你需要当吃瓜群众,来看谁把这笔财富转到谁的账户上。

这两三年快速崛起的隐私计算,信息不可见,价值可交换,区块链是一个闭环,只有区块链土生土长和原生的数据。不能因为使用了区块链,就认为这套系统是防篡改的,这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区块链只能防止在它上面的数据不可篡改,上去之前可以改,它是一个闭环,不能老是闭环的问题,要想怎么把它打开。

这两年非常火的隐私计算,我们要数据变资产,数据变要素,还有一类既要保护,还要往前走。就保护数据本身不被泄露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数据的价值和利用,这就是隐私计算。很明显它是一种针对我们合规要求下的数据流通,或者要素流通的时候一类新的技术。主要服务于数据变成要素时候的流通环节,在数据变成要素是一组环节,这张图里面的技术跟纯粹的技术不太一样,围绕着要素的采集、传输、使用和溯源等,隐私计算主要针对的是数据的使用共享和交易环节。

也有很多人认为隐私计算马上带来的是一个数据流通的3.0时代,我们大概在2014、2015年产生的数据交易所,走到今天,要么消失了,要么活得比较苦。那是数据1.0的时代,我们主要交易的是数据集,现在我们要交易的是开放接口API,对数据的控制和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就是隐私计算和API的结合问题,数据流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明文的API,现在可以叫匿名的API,我觉得问题不大。

2018年之后,随着各国对数据要素的提高,对数据要素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立法,明显提速。隐私计算一开始主要是数据安全计算,辅助融合。重大的一个变化出现在今年上半年,美国白宫4月份发布关于促进数字隐私技术法案,扩展到一切可以提高数据可管理,数据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个人隐私的风险的任何软件、硬件和解决方案,这个明显的把隐私计算的概念扩展了,或者是叫做隐私增强计算,能够增强对隐私的保护能力,所以技术发展已经变很多了。这也是一个资本新的赛道,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年之后的隐私计算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围绕着数据变成资产的要素的一类新技术,正在崛起,不限于隐私计算,一大波这一类的技术正在出现,正在发展,正在成熟。

到现在为止,我们梳理最近三年来隐私计算一些招标的文件,我们看到已经进入一个试点阶段,已经进入一些零散的商用试点阶段。我们梳理了一下,会看到在金融、通信、政务、医疗这四个行业对隐私计算的需求是最大的。每个行业有的希望采购,有的希望销售,这是对内对外赋能的一个差别。

还有就是区块链,围绕着相关的WEB3,区块链是基础设施,WEB3是上面的应用,或者WEB3是区块链外面的一个平台。2015年我们开始讨论区块链,到今天更多地讨论区块链如何更好地使用的问题,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围绕着互联网向何处去的一个讨论,我们继续做信息互联网也是可以的,比如说元宇宙,更多的讨论这一类的问题,我们要把互联网从2D发展到3D。还有我们从信息互联网转向价值互联网,或者WEB3。讨论元宇宙必须会讨论WEB3,讨论WEB3不一定会说元宇宙。

WEB3的一个核心的思想,实际上要给互联网嵌入身份和信任,走到今天,互联网做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已经做了很多,后面打了补丁,还要继续打补丁。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度发展,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承载更多数字经济的任务,经济里面必须要有明确的身份,还要有信任。所以要嵌入身份,核心的思想是搞一个分布式的身份,今天的身份还是控制在服务商手里,我们上网有一个IP,实际上控制在服务商手里,不是一个公共服务。如果对照数字孪生的人的身份,我们数字的身份还没有得到解放,还是一个奴隶性质的,被控制在极少数的私有人手上,在数字世界里连一个身份证都没有,别说身份,只有一个号码,连你自己是谁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解决数字身份的控制问题。

如果数字的身份没有控制在个人手里,我们就无从谈起个人数据资产的问题,连ID都不是你的,不可能谈数字数据。还有一个是信任问题,因为我们的流通交易,基础是信任,以前都是安全的。安全和信任是有差别的,刚才说的这些技术,也可以叫做信任类的科技,用技术创造信任,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基础,走到今天,我们可以认为区块链创造信任机器的零部件,或者创造一台机器,我们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机器。安全是关于当下的区块链,而信任科技是关于梦想和未来的。安全针对的是对手,而信任针对的是队友。尤其是队友中有猪队友的问题,或者有个别对手的问题,这是一个信任的问题。

信任科技的问题是关于合作的,安全是关于守护秘密,守护资产,守护财富的,信任是如何流通信息,创造新的价值,这目的不太一样。我个人的体会,我们正在出现一波为信任而创造一波新的技术。属于区块链的发展诞生了很多新的技术,随着区块链的延展,数字融合,还有钱包等正在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只是告诉你不是什么,没有告诉你是什么,或者要加上定语。

WEB3的技术框架正在初步形成,不仅仅是区块链,还有公有链和联合链,还有很多的组件。你会看到面向价值互联网的这个技术框架,正在形成中,基于WEB3的数字经济也正在发展中。

简单小结一下,我们的数据经济和数据要素,其实是两条路径在走,一个是我们已经有资产,不知道怎么变现流通,一个我们有工具了,如何产生价值。数据要素和数据资产不是从今天开始的,早就开始了,软件诞生之后,尤其是版权法,后来有了数字音乐,还有开源软件怎么做版权保护的问题,今天我们从更广义的数据资产的问题,今天很多的数据资产没有版的概念,就没有版权的使用方法,连版的概念都没有,怎么讨论版权保护的问题?

另外从一类数字代币到更多的数字代币,还支持数字商品,一路走过来,其实用不同的路径都在做数据要素化和数据资产,最终会殊途同归,叫价值互联网。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
朱君:谢谢。如何成为数智企业,应该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有请用友集团副总裁郭金铜发表主题演讲。
郭金铜:
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分享主题是成为数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由过去的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很多机构都针对“十四五”规划做各自的解读,我们产业界的理解,高质量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内涵。在信息产业这个角度来看,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技术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有三个层次,大的宏观层面就是我们说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经济是一个很宏观的层面,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需要由各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组成的。那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由各个产业里面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组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只有企业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走下去。

在实际推动过程中,无论是企业、产业,还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相互协调、同步推进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驱动下,企业、产业和经济实际上都在同步进行升级进化。我很清晰的看到,从企业的角度,企业在从以前的信息化向新时期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有的叫数字化,我们认为是一个概念。

从产业的角度,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从以前的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从经济的角度,由以前的工业经济向新时期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三个同步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升级肯定是最基础的。

再就是通过流通化和数据服务、智能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企业的数字化不是一个单向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新技术推动下的企业持续迭代计划的过程。

数智化的企业,我们也称之为数智企业。数智企业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或者叫数智商业时代的企业新范式。为什么强调数智?业界很多人讲数字化,我们在真正实行过程中,在推进企业转型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一开始不重视数据的作用,后来随着数字化的推进,数据的作用重视起来了。数据是海量的,只有数据没有智能,数据是无法发挥价值的,当然如果说没有数据,智能也无从谈起。所以谈数据必须谈智能,谈智能必谈数据。

数智企业有什么样的特征和画像,什么样的企业是数智企业?我们发现有六大共同的特征:

首先一定是客户导向的。很多企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但真正做到客户为中心,实际上没有几个企业,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以前的技术手段不支持。新时期,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给了企业一个机会,能够360度全链接到自己的客户,甚至在线去运营自己的客户,所以有机会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导向。

第二是员工能动,倒三角形的组织结构。第三是数据启动。第四是智能运营。第五是实时感,有的到年底快结帐,账算不清楚,无法并表。所有企业的资源和状态都是实时的。第六是生态共荣。新时期的企业是一个社会企业。

数智企业六大特征,不仅是企业数字化的六个切入点,也是企业审视自己企业成熟度的六个视角。

企业在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路径,不同的企业因为情况不同,路径也是不同的,我们仍然提炼出一些共性的路径。总的来说,就是三大点:

第一,新时期的企业数字化,不像以前信息化是由信息化主管牵头的,新时期的信息化,尤其是一把手来牵头和决策的过程,一定要做好战略的规划。

第二,传统的信息化更多的是一个流程优化的过程,说白了就是管理优化,诞生了ERP企业管理软件。新时期的数字化,核心不在管理,而在业务、在商业。所以要聚焦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变革组织和管理变革。

第三,术业有专攻。新技术和数智技术驱动的数字化,就像坐飞机没有必要自己造飞机,企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还是要去选一个能够长期支持自己持续快速迭代的数智化平台。

中小企业在推进数智化的过程中,相对简单一点,因为它的场景相对简单,没有那么高的复杂性,但是我们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发现大型企业特别是巨型企业,很多企业子公司都是几百个,上千个,很复杂,数字化推进非常复杂,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过程。所以这个推进过程中,难点还是非常多的。中小企业数字化上云,巨型企业很难的,一般都是私有云、混合云和专有云。

大型企业数智化的总体框架,规划作为指引,统一数据治理,数据统一治理是永远存在的一个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统一数智底座,再就是功能应用共享化,现在非常火热的财务共享和人力共享。业务应用产业化,再就是企业数字化,是一个绩效性非常高的公司,就像在高速上换轮胎一样,把企业停下来,做完数字化再开展业务,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做到敏态和稳态相结合。

用友是企业云服务和软件服务商,用友34年以来,实际上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持续去推进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用友在不同的时期,利用当时最领先的技术,去帮助企业解决业务的经营管理,业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业务管理的问题。我们持续信息化升级,当前通过新一代的数智技术,利用新一代的产品平台BIP,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商业创新。

新时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的数智技术平台和以前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的ERP系统,或者信息管理系统,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原来的信息化软件也好,财务软件也好,它还是软件,ERP是一个软件包的模式。但在新时期,服务企业数字化,在疫情之下,已经是在线了。而且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也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多是集工具、软件、资源和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和融合化的服务人群。原来在软件时期就买一个工具、软件,在新时期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对客户负责,客户希望要的不是一个工具和软件,希望要的是一个平台,能够使它走向成功。

所以新时期很多的企业,以前我要买一个财务软件,要买一个ERP,我们称之为药店模式——我开了一个药店,里面有ERP,有一个人力软件,需要一个人力软件,就过来拿药。在新时期企业要客户转型、商业创新,按现有的医院模式,就是专家先看病、先咨询,咨询成功了,然后再去开药。

现在用友平台上的应用云服务已经超过了两万多款,而且在持续更新。原则上这个企业云服务随着场景的细分,场景是可以无限扩大的。要支撑成千上万的云服务协调好,一起帮客户持续推进这个商业创新,确实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底座来做好协调。这就是比较流行的中台化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数字化的底座,这个确实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来支撑。目前拥有BIP在底座的平台技术和应用架构设计上,确实做到了全球首创。

我们能够把这个平台做好,不单单靠自身的努力,更多靠行业领先客户去联合创新。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做到了世界一流,做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包括华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管理水准、业务水准其实已经是世界一流了,他们对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一定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就给了我们信息服务产业一个弯道超车世界一流产业的机会。

目前,中国500强70%的客户,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用友BIP做各种应用。另外,随着国际环境竞争的加剧,现在信息化和国产化也是一个逃不过的话题,目前65%的央企都在选择用友加强信创方面的战略合作。

在生态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色,传统的信息化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优化的过程,但是新时期的数智化是一个社会企业。现在我们看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但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由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头部企业来牵头的。所以现在各个产业的头部企业,在推进数智化的过程,不可能关起门来来推进自身企业的数字化,一定是连带整个产业,数字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数字化的过程。单一一个服务商无法支撑头部企业数字化的过程。

用友生态圈的服务伙伴已经超过了一万多家。我们目前在企业云服务这个领域,已经做到了市场的领先地位,我们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进到全球前五前三,希望为中国软件强国和信息化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
姚振山:谢谢用友软件的郭总给我们做了分享,用友软件从中国本土的财务软件,到ERP,到现在这个saas,包括未来在全球企业云服务这一方面做的一步步的升级和数字化的转型,其实大家也是看得到。
主持人:
姚振山:数字发展可以说已经贯穿到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很多业态是天然的对于数字化有需求,金融就是其中的一个。接下来请一位一直在金融领域帮助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公司,可以说是在一线战斗,听听来自于一线的声音,他的集团创始人曾经有一句话,要能听到炮火的人。接下来有请华为中国政企金融保险证券业务部总经理程威,做主题发言。
程威: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程威,非常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华为公司的中国区总部,刚好就在丽泽商务区,离这里很近,非常荣幸今天也能来这里做分享。华为公司也是一直致力于在各行各业帮助做数字化转型,我们本身是金融行业,尤其是证券和保险。

当前中国的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动力,目前数字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非常深入的实践,开始向决策系统进行渗透。

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包括智慧城市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使得一大批场景化的解决方案,不断的涌现。今天我想跟大家简单的分享的题目,就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金融服务的新形态。

华为公司在2021年发布了智能世界2030,对未来十年的智能世界,进行了一个系统性的描绘和一个产业趋势的展望,也是试图帮助我们各行各业识别新的机会,发现新的价值。站在今天,我们展望一下2030年,那个时候人们可能会希望进一步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然后吃上更绿色的食品,提升我们的居住体验,希望避免拥堵,避免环境污染。同时也希望能够放心地将我们重复的、危险性的劳动交给机器人,从而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为此,如何更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动力。华为通过对衣、食、住、行、城市、企业、能源,以及数字可信的八个维度,进行了对2030年美好蓝图的展望。我们相信智能世界拥有无限的可能,但是需要我们各行各业持续的协作,不断的探索,共创美好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列了一些我们预测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连接的数量应该会突破2000亿,同时全球人均的上网流量会突破600个GB,对比现在有40倍的提升,全球每年的数据总量会超过1YB,对比现在有23倍左右的提升。

当前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以及行业领导者,也都充分的认识到了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看到全球已经有超过170多个国家发布了数字国家相关的战略。我们可以看到欧洲这几个发达国家,包括英国、德国,以及中国,包括亚洲的东南亚的国家,甚至一些偏远的非洲国家,纷纷发表了自己国家的转型战略。

结合实践,我们觉得落地实践有三个关键,第一,国家战略需要具备顶层设计和规划举措;第二,需要有详尽的规划,具体的设想和明确的规定。第三,落地的举措要有一个明确的近期工作的重点。比如,我们国家就提出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我们也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的一些指导意见。

在华为看来,数字经济的基础就是连接和计算,像5G和物联网就代表了连接,而云和AI就代表了计算的技术。摩尔定律大家都比较熟悉,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算力会变得更加的强大,但是价格是越来越便宜。同时,大家也比较熟悉梅特卡夫定律,就是网络的价值跟连接数的平方是成比的,因此我们也认为连接的密度,乘以计算的精度,就是数字经济的强度。

连接和计算的深度融合,必将改变金融、交通、能源等各行各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新的价值。

我们看一下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在过去40年,我们连接的主要对象就是人,还有我们的家庭。截至2020年底,全球的连接数已经达到了489亿,连起来是之前的一个主要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万物互联,但是未来随着全场景的智慧生物的提升,包括我们企业的智能化升级的加快,将会连接越来越多的物。根据华为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连接数会突破1000亿,意味着就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新增的连接数将会超过过去40年积累的总的连接数。甚至到2030年,连接数会突破2000亿,这个时候连接就需要更多的智能,这个阶段我们叫做万物智联。

同时随着AI不断的深入,进入了千行百业之后,我们连接的对象就从人变成了一个一个的智能,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万智互联。根据我们引用第三方的预测,甚至再往后推五年,到2035年,全球连接数会到1万亿。

如果说今天是万物互联,那明天就叫做万物智联,后天就是万智互联。刚才再次提到了梅特卡夫定律,连接的价值取决于连接的数量,同时取决于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以及更小的网络切片。今天我们希望给大家熟悉的梅特卡夫定律,分别加几个变量,分别是带宽、时延和变量,我们不妨称之为新的梅特卡夫定律。

过去是PC互联网时代,又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未来还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这个过程中,数据极大规模的增长。我们做了一个预测,预计从2020年到2030年这十年间,全球的数据量的增长会以36%的复合增长来快速的发展。其中大部分的增长会来源于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就是图片、视频、语音。

这个海量的数据增长,必然给存储和数据带来了新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数据的增长,全球的算力也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其中通用算力预计在未来会增长十倍,AI算力会有一个爆增,达到500倍左右的增量。同时也要注意到,随着数据的增长,处理的场景,处理的数据,由于各种各样的数据不一样,可能会需要不同的算力的匹配,CPU其实是比较适合处理大数据的,还有WEB端的应用。如果涉及到AI算力,图形图象的识别,包括智能搜索,这样就需要AI的算力,需要NPU,所以对多种化的算力都提出了一个挑战。

同时我们都知道数据的增长是无限的,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说针对数据存不下、流不动、算不快、用不好这几个特点,我们将来需要对数据的采、存、算、管、用,实施端到端的整合和优化。

随着数据越来越多,我们现在也都喜欢叫做数据资产,现在确实大量数据已经变成了关键的企业资产。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自动驾驶的车,一天就可以产生640个T的数据量;一个大型企业比如华为公司,我们自己内部的流程和IT,有大概超过10个PB交易数据和超过40个PB分析类的数据。而对于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化工厂,一天就可以产生超过一个PB的生产数据。对于一个大型的城市,像深圳有超过200万个摄像头,一天就可以产生超过80个PB数据量。可见是一个多么大的海量数据。

同时,各种各样的应用,我们现在都是在企业里面混合使用,这需要发挥多种算力组合的优势。不同的数据类型是需要不同的算力来匹配的,包括CPU、GPU和NPU,越来越多的PU会产生有各种不同场景的数据。

同时还有一个特点,未来的数据量爆增,来源于AI端的数据。当前AI的算力已经开始爆炸性的增长,AI作为一种新的通用技术,将来肯定会像电力和互联网技术一样,带动深刻产业变革,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从目前的技术趋势来看,AI也是逐渐从大模型走向超大模型,从单模态走向多模态。

当前AI的渗透情况,目前AI已经大规模得到了应用,尤其是电信、金融,包括汽车。

迈向智能世界,数字信任变得至关重要,数字信任是未来世界社会秩序的新型保障。要建立一个技术的信任,包括有几个要点:人的信任;物的信任,物联网的网络和平台的信任,现在像5G;数据的信任,AI和大数据。有了技术的信任以后,才可以往上获得社会的信任,才能够推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社会的信任包括各行各业、消费者、媒体,这样才能够得到广泛推广。

金融服务也是从物理世界走向了数字世界,然后从过去的消费物联和产业互联,逐步走向了万物互联。金融服务的演进,我们认为分为四个阶段,最早的传统就是存贷汇,然后过渡到了移动金融,典型的像移动支付,场景变多了。现在基本上就是场景的金融,金融已经嵌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场景之中。

第四阶段会到一个泛在金融的阶段,现在万物智能,万物互联,包括数字货币的产生,整个交易已经完全数字化了,现在除了人和人的交易,物和物也是可以直接发生交易的。ICT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金融服务无处不在。金融机构的数字转型,需要从基础设施、业务引擎、数字交互和金融服务四个方面进行端到端数字化的重构。底座要稳,安全可靠,平台要快,主要实时性。渠道要宽,形成广泛的渠道,场景要深,将金融服务融入到各个实际的场景。

现在银行业将产业的数字生态建设作为一个新的竞争热点,像风控是产业数字化最核心的一个点。过去传统的服务是把小微企业个人信任,基于个人信用,以及整个价值链大企业进行确权和定价的,产业金融服务意图是以场景为核心,服务对象把人逐渐扩展到一个个的物,基于各种先进技术,区块链、大数据和AI,在它们的技术底座构建一个客观的技术体系,构建生态圈,直接挖掘企业有形数据资产,然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不光银行,保险也是,新的数字时代也出现了全新的业态。过去保险公司推出一个产品,通过代理人,包括经纪公司、消费者,提供服务,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生态都进入了保险生态里面。新能源汽车的特斯拉、蔚来和理想,他们都有自己的保险经纪牌照,给他们的用户卖保险。家电企业小米也卖保险,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这个保险的业态也是更加生态多元,商业模式也是越来越复杂和创新,非常的繁荣。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华为在数字经济这个时代,我们的一个核心主张。四个点,无处不在的连接,无所不在的智能,个性化的体验,数字平台。说到连接,大家每天其实都在用,这个是我们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基石。网络连接将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一个自然存在,大家走到哪,如果没有网络,心里面是不踏实的。

无所不及的智能,是以AI驱动为典型特征的,现在以它为驱动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实际上已经到来了,AI作为一个通用技术无所不及。将来智能注入各行各业,以及各种产品解决方案,会深刻改变我们整个社会的运行状态。个性化的体验,就是广大的企业,基于AI、云和大数据,会深刻洞察每一个客户,每一个企业的需求,然后积极的进行一个敏捷创新,这样会提供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和产品和服务。将来个性化的体验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专属,每个人的个性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潜在的市场会充分的释放。

最后就是数字平台,人类正在经历了新一轮数字化的浪潮,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会因为数字化、智能化,而变得更加敏捷、高效,生机勃勃,开放、灵活和易用的数据安全平台,将成为整个社会的基石和土壤,激发各个行业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

总而言之,让我们一起建设无处不在的连接,无所不在的智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完善智能平台。我们大家一起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我们努力助力各行各业构建万物智能的数智世界。谢谢!

主持人:
姚振山:谢谢程总描绘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接下来就进入到2022年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的发布环节,本次峰会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小伙伴,天地在线的字虚拟业务传递官——元启,为大家带来《2022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

主持人:
姚振山:下面进入圆桌论坛环节,三场圆桌论坛,大家一起来探讨和交流。刚才在上半场的时候,邬贺铨院士也说到了有很多的企业其实是有很多的诉求,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其实在峰会上,也是一个大家很好交流经验的这样一个平台。在后半程还有优秀的案例展示的环节,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圆桌论坛一:
姚振山:这一场论坛主题是“数字转型,动态迭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到底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做了哪些规划和布局,取得了哪些成绩。我们请上几家公司的代表,一起来分享他们的经验。

有请天地在线董事长信意安,启明星辰创始人东兴董事、总裁严立,五矿发展首席信息官谢海,数字政通总裁王东,中国石油数字和信息化管理副总工程师高允升。

关于数字化转型,我们在今天活动开场的时候,为了主持这一场活动,我还真的把一本书从书架上拿下来,翻了翻。在2020年,证券日报举办的首届峰会上,也是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主线和主题,无论是从观念上、概念上,包括一些实务的执行方面,也给了大家很多的体会和借鉴。两年时间过去了,今天请到的各位,都是在做各自企业的,要么是数字化转型,要么是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做服务,我相信都在一线,应该对于这个话题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所以我想第一个问题,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各个公司转型的成果到底怎么样?

信意安:感谢主持人给我的第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我们公司来讲,我们是致力于中小企业的全链路营销的一家公司,所以对转型还是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是做现代互联网的公司,有了众多服务中小企业的经验。

数字化转型我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从传统的线下搬到线上,相当于PC的时代。那个时代我们是帮着中小企业利用当时的这种营销手段,凭借搜索引擎百度、360这种门户网站,帮助企业去提升他们的营销。

第二阶段也就是说现在的从PC到移动端,这个时代我认为是营销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营销方式。比如说短视频的出现,信息流广告的出现,讲究品效合一,而且因为技术的支持,基本上能够包括从前链路到后链路的这种结果,都是可以有据可依。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更新的玩法,比如说我们知道的小红书拔草式的,包括抖音电商新消费,这些都是伴随着所谓的转型而诞生的这些生态。

伴随着这些业态的出现,新的生态的出现,我们也加强了自身的软硬件的升级,包括我们自身投入、给客户做短视频的自有基地,也包括做更好内容,或者我们叫虚拟和现实结合的这种内容的工具和设备,这些提升都是跟着客户能够与时俱进,跟着客户来转型。到现在,刚才有两位院士讲到了互联网的再一次升级,不管是元宇宙或者WEB3.0,新的时代又要来临了,这是第三个阶段。

因此,天地在线也随着新的时代的来临,又投入了包括做整个全链路的、全数字人的制作流程。元启数字人也是我们公司来提供的,代表了一个数字人的制造水准,它是写实又超写实的,一个数字人有20多套工序。包括我们的硬件,做直播的,而且还想把我们的客户集中在一起,放到一个无线盒子APP上,我们想用新的方式去让我们的客户和我们一起,拿到元宇宙或WEB3.0营销的第一张门票。这是我们在迎接第三阶段的数字化转型能够给客户做的。

姚振山:天地在线是做互联网营销的,他自己给别人做数字化服务,所以首先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和转型能力,总得比客户要更先进。

启明星辰是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给企业做安全服务,数字政通是在智慧城市这个部分,做得比较多,把这个问题留给五矿发展和中石油。在一线,企业本身要做数字化转型,问一下谢总,五矿集团作为央企,在大宗商品包括资源这一部分有很多业务,五矿发展是它的一个非常核心的子公司,但是龙腾云创这个平台起步就是一个大平台,有五大业务,包括龙腾云创仓、龙腾云创商务、龙腾联运、龙腾技术等,这几大业务部门和一个大的平台,花了多长的时间?

谢海:筹备一年,实际上花了八个月。

姚振山:目前来说,五矿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到哪一步了?

谢海:五矿发展是一个主板上市公司,主业是贸易和物流,我们在海外有很多网点,我们是侧重在大宗。我们这种商业模式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会显得比较难,特别是市场行情剧烈的波动,我们就显得很被动。

我们通过五矿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把原来传统的贸易和物流,用数字化的方式重做一遍。抓手实际上就是按照五矿发展的战略:一体两翼。有一翼就是龙腾云创。把五矿发展做的一些可以做服务的端到端,能够做供应链服务的板块,把它抓起来。我们说做数字化的转型,有一个是组织架构的重构,这个其实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走在了前面,把原来五矿物流集团一些小贷金融、五矿的招标、保险的一系列通过服务,把它集成在龙腾云创产业平台,用数字化的方式,把这些业务重构了一遍。所以我们有龙腾云创仓,提供货物的安全仓储加工的服务。我们用多次联运的方式,把五矿货运集团整合了,原来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我们把它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平台。我们把原来的贸易平台,整合到线上交易平台和服务。把原来的保险和招标,还有亚金融的业务变成了龙腾商务。最后我们有自己的技术队伍,要使源代码和我们迭代更方便,数据资产是我们的。

把原来散落在供应链链条每一个板块把它串联起来,我们用一体化的方式,用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给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让这些板块都共同去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当然这些工具全部是用数字化的方式去做连接,用数字或者用数字建模的方式,重新梳理了一遍业务。八个月我们的经营规模和利润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是我们在这个阶段取得的数字化转型成果。

姚振山:你们在2019年开始筹备这个事吗?

谢海:2019年筹备。

姚振山:看您的公司资料的时候,特别好奇,这个公司这么大个,然后这么快的速度就把数字化转型,好像都做完了。

谢海:还没有,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我本人来说,我原来在西南自己创业公司,也是做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其实我是回到了央企的战线上,因为央企的资源禀赋非常好,所以推得很快。

姚振山:五矿发展做物流、仓储和服务企业,快速一体化转型,把整个业务链条从头到尾重新数字化,重新梳理一遍,而不是在某个环节上把数字化和别的环节去做配合,那样的话反而会越慢。这是从您的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总结的经验。

高总,我们一谈到中国石油,中国央企里面好公司,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公司。从资产规模、子公司数量、职工人数,都是庞然大物。这种转型你们是怎么转的,现在进展怎么样?

高允升:正如主持人所说的,中石油确实是体量非常大。我们的转型现在处于起步阶段,集团公司党组已经把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变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去年党组也发布了中石油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7项重点任务,确定了八项保障措施。去年我们同步启动了14家单位的转型试点,还是小规模的启动。目前为止,已经初见成效。

在集团公司总部我们建成投运智能运营中心,实现了全产业链的统筹优化,生产经营的辅助决策,另外生产调度的应急智慧,都在总部全部实现了。

在勘探和生产领域,这是中石油最大的一个领域,塔里木油田目前油气水井的数字化已经达到了96%,有一些中小的厂站实现了现场无人值守的新型管控形式。另外兰州石化正在积极探索智能炼化一体化运营,生产效率提高了20%,运营成本下降了10%。今年在总部,生产工程作业支持中心已经建成投运,建成了实时在线的远程指挥和专家在线支持。

目前作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还很长,需要向央企学习,也需要数字化服务型企业的支持。

姚振山:中石油很大的一个基本盘就是采油,采油的过程怎么数字化?采油机本来就没有人?

高允升:现在通过传感器,就传过来,不用人工去采油。塔里木油田目前是最好的,数字化是96%。

姚振山:14个试点企业占整个集团所有的比重有多少?

高允升:十分之一。

姚振山:在座五位里面有三家是提供服务的,一个是启明星辰,一个是数字政通,五矿发展也能归为这一类,现在是先给五矿发展提供服务,但是你这个平台和技术,可能给很多企业都能提供。问一下严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服务企业来说,你觉得在你服务的对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你在发挥什么作用?

严立:启明星辰是做云空间安全的企业,几位院士都在提数字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安全的问题的确比较复杂。数据安全说一二三,就可以了。

第一,最重要,也最简单,就是要有数据安全的意识,大家要知道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安全的问题是一个随之而生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永远不能回避的,甚至搞不好会使你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前功尽弃,甚至还背上很多的法律责任,所以安全的意识是比所有的技术手段,其他的各方面的技术细节都重要。所以第一个至关重要就是数据安全的意识问题。

第二,就是两个保障,一个是组织保障,一个是技术保障。组织保障,很多大家的发言也都提到了,一个公司要整个数字化转型,组织保障是一个前提,我想更多的强调一下所谓的技术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是一个高科技、硬科技的问题。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手段来解决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一定要有技术手段来对应的,否则的话这件事情是无解的。当你在网络空间以外,想解决网络空间内的一个问题,你发现它是一个不同维度的问题,当网络空间里面的技术出现的安全问题,你用外部来解决,它是一个降维打击的问题,更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所以技术保障一定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解决数据安全的问题,一定要有强大的技术保障。

第三,在解决目前数据安全的过程中间,它的各种方法论,各种技术框架很多。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从一个维度来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叫做针对数据对象的,当我们大量的数据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数据的这些服务对象,这个问题跟传统IT时代类似,解决的方法论主要是基于系统的一种方法论。所以基于对象的这些数据安全,这是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或者第二个层次,我们叫做数据汇集,也就是说它是偏业务层。当传统IT领域的这些问题,在数据时代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它是跟业务密切相关的。所以原来的网络安全解决的问题,和系统网络层面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安全和业务层,方法论就出现了变化。

第三个层面,现在已经开始涉及了,但其实还没有达到一个技术成熟,就是数据流通领域,也就是说当数据变成要素,数据变成资产,它带有经济属性,数据安全上升为更大的一个层面,包括信任技术、信任科技这一方面的问题,会浮出水面,甚至对整个经济学都会带来一些变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间,整个数据安全会在第三个层次,会发挥更大的一个作用。

姚振山:数据安全是贯穿于整个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王总也有很多心得体会,因为数字政通在智慧城市是这么多年做了非常多的案例。

王东:确实是这样的,数字政通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应用和信息服务的提供商,这20多年以来,也是始终致力于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这样的工作,确实做了很多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680个左右的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这个体量里面,我们有580个城市的案例,还有1600多个县的城市案例,目前公司20多年以来做的这个平台,有6000多个平台还在正常的运行,每年还都以自己实施的项目,以500个左右的体量在增加。

所以我们确实是积累了很多的案例,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数字政通可以说在自己的智慧城市,尤其是城市治理、城市管理这个领域里面,也是一个数字经济的领航者,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主力军。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现在除了在打造公司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还有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包括城市安全运行智能化,以及智慧化的运营服务这样的数字利器,去解决政府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之外,我们也在思考和探索今后的一些发展转型模式上的一些道路。

其中也是有非常深的感受,数字政通是做政府业务的,我们有一个感受,现在我们必须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因为数字经济是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我们几乎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我觉得80%、90%以上的城市,都出台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作为这个领域的领航者和主力军,我们的思考就是必须要求融入地方政府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局里面,要融入其中,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要改变过去跟政府之间,我提供产品,给他提供数字化平台这样一个简单的甲乙方的关系,要变成城市的一分子,融入其中。然后才能起到进一步在更大的范围,更大的深度去助力地方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

姚振山:总结一下,原来你的角色和观念,是我提供数字化的产品,现在是数字化的服务。

王东:我是提供数字化整体产业解决方案的这么一个定位。因为我国大中小城市、南北的差别、东西的差别,以及对数字经济认识上的差别,理解上的不足等,在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城市里面,差距太大。数字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战略,绝不仅仅是面向一线城市,还有大量的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因此从认识和做法、实践上,确实还有很多不足。实际上对于不同的领域,对数字主力军有大量的机会。

我们的具体做法,概括起来,一院两基双中心。一院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我们跟地方政府去共建,作为一个智库机构,也是推进地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实体机构。两基,是指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和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我们也用一些资本的力量,也用产业基地,作为和政府共同设立数字经济资本招商,以及数字经济产业运营中心。实现了政府、企业的供应,政府可以用它的资本资源,包括资金和土地,政府的信用和信贷能力也是资本,政府的市场更是资本,最终要落地产业,要实现本地的数字经济的产业发展。

以前政府有项目,通过招标的方式,交给乙方,把市场这个资源就分配出去了,但是现在用这样一个市场资源,做一个结合的资本,要让收受了政府市场资源的产业,到本地去做配套。

姚振山:以前提到的智慧城市,还是在城市的交通、医疗、信息化这些方面,现在融入之后,把政府很多政务行为也搬到这个平台上来。

王东:其实围绕着这个业务的核心,就是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这几个方面,我们也用这种模式,跟政府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去共谋发展。

姚振山:数字政通上市也比较早,包括启明星辰,都是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上市公司有一个董秘群,我是唯一的媒体代表,每年年底搞活动,基本上我都去,你的董秘是组织者,这一波企业比较熟悉。虽然我第一次跟王总见面,跟严立见得多一些,但是对公司还比较了解。

谢总给五矿发展建了数字化转型的平台,你能不能分享一下经验,你帮着五矿发展来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当时觉得特别难或者困难的事?未来在座的一些企业还没有做数字化转型,或者刚刚开始,他以后有可能会遇到。

谢海:做数字化转型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根据每家特征,有不同的难处。我做数字化转型,第一面临的难处可能是人才,因为我们是做大B的,和做C端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招了一个互联网的技术人员,招来之后,他不懂产业,也不懂钢铁工艺,物流流程也不知道,他就没有办法去做数字化转型。

另外,我们做贸易的人,或者做业务的人,他也不懂技术。所以我觉得目前这种两边都懂的,或者都有一定感觉的人才,我觉得是很难的。所以做大B产业互联网的人,就不再是C端的都是20多岁,很年轻的,一般要有经历的,我们也买启明星辰的产品,如果你不懂,光有技术和业务,也是很难做的。

第二,如果是央企和国企,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因为数字化转型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化收集一个数据,一定是化学反应,不再是物理反应。一旦你把业务重构了以后,实际上你在做变革,你在把利益或者是把很多权利重新分配。

还有一个,有可能一旦平台形成,我们把运力放到平台上去,实际上你就失控,你就完全市场化了。所以推动一定是一把手工程,或者是一把手授权工程,要不然没法推动。后面就会变得非常难,理念必须保持一致,有些人更多是信息化的理念,不是数字化的理念,有些人是传统的业务型理念,他觉得我不需要去变革,所以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还有第三个方面,对央企和国企来说,可能机制体制上的一些突破,特别是改革上的突破,比如说组织架构的一些突破,因为一旦数字化转型以后,你会减人,你的组织架构就会发生很大的调整。比如说一体化怎么推进,就是原来仓储会给贸易导流客户,贸易也许会给保险导流客户,中台会有营销中台,组织架构发生一些调整,如果你不调整,就很难突破,几个公司去面对一个客户,各做各的,实际上我们服务的就是一个客户,我们应该把每一个业务方式武器化,我们有多个武器去吸引和粘合一个客户,而不是贸易做贸易的,物流做物流的,技术做技术的,仓储做仓储的,同时对一个客户,所以这个组织架构必须重做,所以机制也会变成比较难的一个点。

姚振山:你提的问题,未来很长时间会持续存在。高总这边也会遇到刚才谢总讲到的问题,他说人才的问题,机制的问题,包括领导权力有可能下降,因为平台化了。中石油是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安全的问题,严总刚才讲的,您那边公司在做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比较重要。

高允升:安全问题很重要,我在中石油管过网络安全四年的时间,对安全也有一些体会。

姚振山:用了他们的服务吗?

高允升:有合作。我觉得现在网络安全的风险这么多,包括网络安全事件也特别多,和目前所在的时代紧密相关的。我最初管网络安全,我也是很拒绝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很害怕这个事。

到后来,实际上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快速的迭代,产生一些安全的问题,是必然的。所以我觉得你从事信息化的工作,还是从事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还是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还是要坚持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不能因为害怕网络安全风险,害怕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我们就降低发展速度,这个是不行的。

对于企业来讲,最关键还是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把网络安全进行同步的建设,并且要持续的有投入的保障。从我们的企业的角度来讲,还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还是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的主体责任,国家的法律规定得很明确,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网络安全的管控体系,就是加强网络安全的检查、监督、考核和风险评估。

第二个方面就是技术体现,网络安全是拼技术的,不是拼人的,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企业的网络安全技术保护体系,要全面推进覆盖数据、终端、网络,包括应用全要素的安全服务,才能实现主动的防御和动态的防御。

第三个方面要建立上下协调联动的机制,整个中石油的网络运营体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构建总部,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单位的联防联控机制,我们董事长开领导小组会议的时候说过,总部防得很好,地区要被突破了,就全部突破了,所以要构建一个整体防御的概念。这是我们追求自上而下的网络防控体系,就是要加强日常的监控。

特别要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作为企业来讲,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停,也不可能预测到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网络安全事件消失掉,所以怎么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

第四个方面还是文化引领,要持续提升全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因为安全是大家的事,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是全员的事。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来提高整个企业网络安全的意识和技术防护能力。

姚振山:你们两位要多联系,帮严总现场拉客户。

再问一下信总,我观察了一下,谢总确实既要提供服务,帮助很多企业做互联网营销,数字化是肯定的,它自己本身也得不断的去做数字化,所以你在服务过程中,和自身提升的数字化过程中,你觉得遇到过哪些问题?

信意安:我跟在座的几位不太一样,我们实际上是服务小微比较多,我们是特别典型的金字塔型,大B是顶层,长尾企业特别多。我们的需求也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义的,数字转型对我们来讲更多是媒体的转型,就是营销的转型。从最早的PC端到移动端,到未来的WEB3.0的升级,我们不光自身要转型,还要研究它,因为中小企业面对的问题就是多元化,因为转型过程之中,一个企业都是在自身领域里面进行耕耘,它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媒体的变化,所以我们既要跟中小企业去保持这种沟通,还要研究出来一些新的媒体新的表现形式,比如说电商、直播、网红、达人,这种业态都是我们要紧密关注的。现在客户的需求都是讲品效合一,都讲究GMV,我给你投入了多少广告和费用,你能帮我变现多少,和过去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研究有的产品适合种草,在这个平台种草,比如说小红书种草,去抖音打草。有的适合知乎,是知识型结构的分享,通过分享来带动客户业务和商品的销售。还有抖音的短视频,还有长视频,这些都是随着媒体,随着新的技术,随着5G的出现,而出现的新业态,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转型。我们要领悟,要懂,而且还要翻译成中小企业懂的语言,这是我们的困难。

现在是WEB3.0,特别务实投入到中小企业所谓的成效过程中,帮他们赚钱的,我们在上面也有相应的布局,未来三四年,很有可能又是新的一次营销的裂变。如果我们不提前布局,我们到时候也会被营销界甩下,这些总在变化,我们永远是处于挺累的状态。

姚振山:跟四位对比,你的活最难干,服务长尾和小微企业特别多。时间的关系,因为有三场论坛,我今天第一场论坛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无论是服务型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现在每一位都分享了各自企业的经验。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像我们的高总说的,你的网络安全是要跟数字化转型,要完全的同步和匹配。

时间关系,第一场论坛就到这里。总结一句,实际上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来讲,它不是一次技术改革,它是一次全流程和全链条的重构,不亚于一场商业的革命。谢谢各位!
主持人:
接下来是第二场圆桌论坛,主题是数据治理、高效建设,这一场圆桌论坛会从数据转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如何去治理它,如何去规范它,展开一些讨论。

有请一位专业人士做本场论坛的主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伟玲。
圆桌论坛二:
王伟玲: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数据这个话题,很多的专家还有邬贺铨院士提到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一个关键要素。我们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这个过程中,从设计上就要开始去重视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落地,也是需要强化推动数据治理来释放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从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的一个转变。这样才有利于去推动数据为这个企业的业务来赋能,有利于去对这个企业加快数据开发利用,还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及激发数据要素市场的一个发展活力,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问题就是每个嘉宾都讲一个最关键的点,问题就是在以往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设计理念一般是以功能和流程为主,而如今的数字化转型,数据非常重要,数据的架构,数据的标准,还有数据的质量,都非常重要。请问在座的企业,针对这个数据平台的建设,目前的难点是在哪里?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是有一些很深的体会,每家都分享一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点是什么,这样我们有利于去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共识。

李宝东:我是太极股份的李宝东,太极股份是中国电科下属的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从事于服务政府还有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在建设数字化平台当中遇到的最大的难点,这里面确实有很多。

我就说一点,第一,我总结应该算是叫架构设计,架构设计里面包含的难点,光架构设计其实也很多,我简单说里面几个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第一个还是整个的组织保障机制,也就是说刚才上一场论坛五矿的谢总也提到了。就是你要做数据平台的项目必须是一把手工程,就是整个组织保障是最重要的,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如果一把手不重视数据平台建设,这个项目基本上在后来建设都是失败的。说实在的就是怎么取得一把手的支持,去推进这个项目。

第二,针对我们企业的业务问题的分析,因为整个设计平台其实还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痛点问题,所以必须对企业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这个剖析过程当中,可能就会涉及到怎么去拉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去协同来解决,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第三,因为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怎么能够有节奏的,按照分步去制定每年的建设重点,建设任务,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难点。

王伟玲:按步骤和按计划去推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数据治理这个工作也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属于开放性的工作。目前对它划分的阶段,还是比较不太容易去实现。

第二位请刘总谈一下。

刘亦然:我是来自致远互联的刘亦然,我们公司是致力于通过协同云平台,包括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去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家公司。

主持人谈到数据治理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抛开企业规模和他所属的行业,尤其是规模,或者是数字化阶段去单纯谈比较困难,我觉得没法全部涵盖进去。五矿和中石油的老师代表着我们国家头部的大型企业,信总谈到了更多是面向中小企业进行服务的,我相信他们的难点肯定不完全一致。

中小企业在数据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以前信息化的过程中,还真的是不太一样,以前信息化的时候,更多的是照搬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我们直接去拷贝人家使用的情况,包括系统。现在我觉得对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自己创新场景的服务商,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难点。

第二,面向中大型企业,或者大型和超大型的头部企业,如果说一个问题,最核心的是建管一体化的问题。就是建设者和管理者,甚至是供应商,他们三者怎么样有机的去整合,有技术不懂管理,或者有管理的,不懂技术。尤其是说我们在高速行驶的过程当中,数字化一定是这样一个过程。技术部门提出了技术设想,怎么样保证现在业务部门自身业务不受影响的同时,快速的把它的传统的生态习惯变成数字化的习惯。我们一体化的数据平台,在于数据的高可靠性,高一致性,这是一个核心。创新性企业做了自己很多传统的所谓信息化系统,也做了很多系统集成和场合,但是更多停留在一些页面的统一,一些基础数据的交互上。其实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说我们真正要的数据一体统管,甚至整体的服务和整体的利用场景的一体化,这个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型企业来讲,我觉得最核心的困难就是说怎么样把我们的建设单位和我们的业务单位,让它来进行有机的统一,然后在我们的技术面的选取,在后面的运维保障服务形成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难点。

王伟玲:数据是来源于业务,业务是无处不在的,现在万事万物也都是产生大量的数据,所以根据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去设计相应的数据治理的方法论,它的方法也是可想而知的。

接下来有请党总来谈一下您的高见。

党毅:我是久其软件的党毅,上台的时候,主持人也说到了,我们几个都是战斗在一线的厂商,如果放到一个问题来谈,我就说这一两周在频繁的跟合作伙伴,或者是用户交流的时候,大家很突出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整个行业,或者各个用户对于数据越来越重视之后,大家对于数据的(起始性)要求越来越高,领导今天说了什么东西,想看的东西能不能马上看得到,除了职能和管理幅度的转变,其实站在一线厂商来说,就是你到底给它搭建一个什么样的技术平台?包括我们和用友等这些传统的软件厂商的共识,就是低代码平台,不光解决了信创、复杂环境集成等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日处理型的软件,他今天的这个需求产生一天,明天这个需求就没有了,怎么给他做出一个日处理型的软件出来,这是未来技术底座,除了云平台和saas之外,低代码的能力可能是对于未来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要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王伟玲:你的观点很新颖,跟您请教一下低代码平台,大概是什么意思?就是很快速去建立一个相应的平台吗?

党毅:这个低代码的概念并不新,实际上十年前就有,十年前很多传统的软件都在做低代码,为什么不像现在这么火,因为十年前的开源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一家公司把低代码做完以后,他会做得很重。现在随着互联互通,知识共享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量的公司采用更多开源的东西,包括云,还有做技术组建的生态,让技术能够更容易去实现。

低代码的核心,就是我们希望有70%、80%,甚至有90%,自己在这个软件中就能做出来,研发人员介入越来越少,日处理型一定不是软件工程师做出来的,应该是用户和业务人员就能做出一款这样的软件,那是未来数字化转型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底座。

王伟玲:低代码软件相当于软件也是模块化的,根据不同的模块,然后像小孩搭积木一样,快速去设计功能。

党毅:现在国内主流软件基因比较重的厂商的一个基本共识,用友ERP,大家都有低代码的平台,应该要满足未来5-10年技术升级的需要,这是我们一个核心的业务。

张梅甫:我是国联股份的张梅甫,国联股份主要是包括三大板块业务,第一个是商品信息服务,第二板块是网上商品交易服务,第三个是互联网技术服务,所以公司也是秉持平台科技数据的一个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就是平台服务,科技驱动,数据支撑。所以数据板块,数据治理和数据建设,这个数据在战略里面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公司的业务板块比较多,然后在搭建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主要我觉得是可以从他的数据采集,到它的传输,到存储,以及到它的处理,还有它的利用分析,这几个环节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

比如采集,我们会在平台上做很多的买点,就是用户什么时候进平台了,然后进这个页面,看这个商品,然后再去下单了,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漏洞,就是用户的流程,以及每层的步骤。在工厂侧,我们现在也在做数字工厂,我们做数字采集的时候,它有一个什么特点?就是这种数据量小,但是它的频率比较高,像我们的生产设备,每秒钟都会产生N多个点位,比如说温度值,压力值,还有流速,还有车辆的定位数。那么这些数据的采集,我们就是要怎么样更好把它采集过来。

还有我们在采集过程中,比如说工厂,为什么要把我的数据让你采,里面会有一些沟通的问题。传输过程中,还要考虑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要保证传输过程中,不能堵塞,所以采取一种消息队列的方式,把现在的一些技术手段,让它的数据可以稳定的传输过来。

在存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比如说用户注册,订单数据和关系数据库,还有一些工厂数据,还有定位数据,以及视频和图片,还有文件,可以用不同的数据去进行存储。数据怎么合并,ERP系统,生产系统和物流系统,都要把数据采过来,还有数据怎么去统计,这里面也会用到工业互联网赋码的功能,把数据进行统一化。

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算法,还有模型,我们怎么把它汇集起来,及时的供给我们的老板,或者是客户,去看我们实时生产数据的一个结果和分析。后端涉及到很大的算力,怎么去存储和计算,我们现在做的推荐算法,购买了之后,我们会给他进行推荐。还有风控模型,比如说账户账期的问题,还有内部员工有没有信息泄露,或者一些其他的违规操作。这些都是碰到的一些问题,不能说是一个问题,它是每个环节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

王伟玲:简单给大家分享一下数据前期和中期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一个跟您交流的,就是多元异构数据,你提到了一些视频数据,文本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数据集成有一定的难度,你们在这一方面有没有一些探索?

张梅甫:我们现在实际上搭了一些数据库,在和清华大学做一些大数据的研究,还有网上的日志和文件的存储,也是用阿里和腾讯提供的CDN的加速服务。

周英瑜:我是汉王科技的周英瑜,汉王科技是中国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的科技型公司,在数字化经济当中,数字经济是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本身也有很强的大数据的属性,我们现在探讨的一个路径,是如何将AI和大数据良好的结合在一起,运用到各个行业的运用场景当中,有可能是一个大的场景,也有可能是一个细微的,只是解决工作当中某个工作流程当中的一个细小问题。如果AI技术嵌入到大数据之后,能够让大数据活化起来,能够让以前所看到的一些呆板的数据,只是字面上的,或者一些不可移动,或者非结构性的数据,把它结构化。在结构化的基础上,我们在上面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我要把这些数据,如何能挖掘它的价值,我首先就要把这些数据能够理解它,理解之后,我可能就能够说发现它更多的意义,它的数据就跟人的表情和人的思想情感一样,需要有各种标签,我们用AI技术去赋能到一些大数据和活化应用的领域当中,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帮助政府更好的去服务大众。

汉王科技有20多年的历史,20多年中形成的视觉图象,还有手写的多模态的识别,可能大家生活中接触不太多,但是它是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而且我们是有核心算法的。我们现在跟档案馆和图书馆,这些人文领域,还有司法和金融合作得比较多,因为我们的文本大数据处理能力特别强,我们可以处理各种的文字,我们可以处理十几种,中国人的文字是各种书,简体和繁体,你只要把这些东西给到我们,我们就能把它识别出来。

然后就可以把它提炼出来,提炼出来就可以形成知识化,就能够形成架构,形成架构之后,各种研究员,或者可能需要使用数据的人,就可以非常便捷的把这些知识链接起来,大大提升效率。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这种大数据的服务能力,去为司法、金融、医疗这种民生领域,去提供更多的服务。现在我们遇到的一个相对的难点,是在于我们现在的场景里面,有很多的场景是不能具像的,很多时候大家也不知道,我这个业务流程里面能够用什么东西,来让它串起来,我们要给它想一想,我们要把技术嫁接到流程中去,改造传统的流程。因为原来多集中在技术上,我们是20多年的技术型公司,我们积淀了这么多的技术,这些技术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如何能够串联到这些场景当中,如果我们能跟品牌厂商,还是跟行业型的公司密切的结合,我想数字化应该真的是一个价值无限想象的空间。

王伟玲:刚才您提到的数据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我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去构建相应的模型,相应的算法,我们这边是针对一些医疗,还有金融,还有一些法律相关的应用领域,其他的场景,你们这边是不是也开展相应的业务?现在工信部对数据应用场景非常重视,数据的价值最终肯定体现在场景应用这个环节。

周英瑜:我们这些技术有很多是属于通用性的技术,还有可以定制开发的技术。我们有一个视频分析技术,视频分析技术比如说中石油就用到过,他们通常在很宽阔的地方去采油,或者布置管线,沿途需要安全的,以前是由人去巡检,人在荒郊野外,巡检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有视频分析技术,我们可以架在高空,对采集回来的数据,在本地进行简单化处理之后,就能够去分析出这里有没有一些异常的情况出现,有没有人进来。视频分析就可以做到,它是动态的,并且有一部分是本地处理,也有传到后台继续处理,就减轻了人的压力。我把这个场景给它用数字的方式提取出来,还有这次疫情,也可以用到我们的技术。像人脸识别技术,我们在防疫当中,它是要锁定个人的,精准防疫就要锁定个人。现在的人脸识别加上身份证识别,再加上健康码,如果把所有的码都打通,那么在这个设备上就知道所有的状况,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设备。所以可以落地到具体的场景当中的。

我们当时在2020年防疫的前期,我们有人脸识别的核心算法,所以我们在疫情出来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推出了戴口罩也能识别,你去各个地方,怎么认出你来,但是它能识别,我们就把戴口罩识别的技术推出到市场。

它因为有底层技术,底层技术和平台还有点不太一样,我们是为大家服务的,为各种场景,各位平台提供服务的,我们自己也可以搭建一些小平台,也可以把我们的技术嵌入到他们的业务流当中,对他们进行业务改造。我们给高检和高法提供标杆项目的时候,让他们的案卷生成率提高了百分之百,因为大大减轻了重复性工作,和一些繁琐性的动作,把大家从这些工作中解脱出来,他只需要扫一下,想要的东西都能从里面提取出来,因为我们有识别技术,我们是多模态的识别公司,我们能识别非常复杂的表格和文字,在大量的文本当中,目前我们是国内非常领先的一个企业,服务的场景真的很多。

王伟玲:我们是在文本分析领域非常擅长,其实您刚才的介绍,我觉得在图象分析,还有视频分析等各个方面,都是有一定的探索。

周英瑜:我们有很多第一,因为是技术型公司,不太方便说。我们在市场上可能比较低调一点,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技术领域,尤其是小场景应用上,我们真的创了很多第一名。比如说我们是最早第一家的车牌识别,2002年的时候,20年前,我们就已经给广东的交通局提供过车牌识别的技术,帮他们去做这种车牌的鉴定。还有2008年的时候,我们就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嵌入式的人脸识别。那个时候大家对人脸技术,一个是很陌生,而且国外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用在服务器上跑的,没法做到小设备上,我们能够把我们的技术做成嵌入式的。久其软件说到现在的软件,应该是短代码,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低功耗,对这个设备的要求是低功耗,我们的核心算法要适应的是低功耗的设备,要适应的是算力不足的设备。算力不足的情况下,我也能够让我的算法跑出来,所以当时做成嵌入式的时候,大家都是很震撼的。人家以为我们后面跟着一台服务器,实际上我们就这么一个小的设备,到国际展会上去展览的时候,人家都非常惊讶,说中国还有这样的企业。我们一直以来还是蛮低调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我们积淀这么久的技术,能够趁着数字经济的浪潮更好的服务大家。

王伟玲:进入下一个议题,传统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想各位都是大专家,也都了解,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存在着大量的痛点和难点,是否为这个企业业务来持续的赋能?企业如果在数据方面对他的数据没有实际的产出,就很难去确保驱动他去做数据治理工作,。

面对传统企业如何在各个阶段,将实际的业务需求融入到数据平台的建设与治理当中。张总介绍了数据从全生命周期的意义,您从实际业务开展当中,开展了相关业务的数据治理工作,你给什么样的企业做服务,在为一些行业做服务的过程中,你们是怎么去把这个需求和数据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

张梅甫:现在的用户主要是生产企业为主,国联股份主要是四个产业化的实践,第一个是数字工厂,我们三年打造百家云工厂的策略,去年大家是有20家,今年有50家左右的工厂。主要是基于核心供应商和深度供应链的策略,和工厂建立更多的黏性。因为我们是B2B电子商务平台,会涉及到很多产销的工作。云工厂,会将它的原材料的一站式采销进行数字化改造,我们会跟他联合去改造这种数字工厂。

在数字工厂的改造过程中,我们也是积累了大概9项数字化,包含了管理的数字化,比如说ERP,还有生产的数字化,将来在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对生产进行优化,还有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的操作规范的数据化,还有物流的数字化,能耗的数字化,人员定位,还有AI的一些安全识别的可视化。

但是这些工作,我们是在搭底座,里面很多的服务商都是来自于现在市场上各种服务商,我们一起在集成。这三年我们也是一个实验,一个是实验一下我们的商业模式,现在主要是国联股份先付钱,帮助工厂去改造,工厂一分钱也不用出,不怕不回款的问题,因为我们跟工厂是深度的合作,他的原材料采购和产成品的销售,都是我们全负责,我们会在他每吨的交易上面,相对于是扣5元,这个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工厂年度的产能是在5万吨到10万吨的量,大概每吨收5-10元的费用,一个工厂每年可以提供100万-500万的费用,类似于我们是先帮他实施,后收费的模式。

然后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帮着工厂去打造数据中台,这个数据还是相对保密的,是放在工厂侧。我们会放在平台侧,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产业互联网的实验,就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也在搭。将工厂侧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当然也会跟工厂签订保密协议,工厂会把某一些数据上传过来,比如说生产的一些关键数据,还有物流的成本仓库的数据生产过来,这个时候在我们平台上通过第三方的服务,类似于现在用的钉钉,或者企业微信,我们也在搭这个平台。第三方的服务进来以后,可以让工厂进行授权,授权这个数据给你用,去搭建更加全面的一些数字化的操作。甚至我们会把数据上来以后,搭建一个数据平台来操作。

王伟玲:张总介绍了工厂如何去开展数据治理相关的工作和业务如何去融合。也想问一下太极股份,太极也是在数字政府的国家队,开展了数字政府相关的一些建设工作。我们能不能结合政府领域的特点,然后谈一下我们在去做数字政府相关项目的时候,如何把政府相关的业务和数据治理相关的事情,有效的跟它紧密结合在一起?

李宝东:其实我认为业务需求和数据治理,在做数据治理的时候,必须还是以业务需求为引导,业务需求还是切入点,我们必须是有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去推导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样的话才能够去推动我们从政府各个部门,首先你要根据业务去拿到这些数据,所以必须要有业务为导向的。不是说先把平台建好了,所有的数据放在那,然后才去找需求,这个次序不是这样的,必须是政府端有急需解决的事情,有急需要做的事情。

举几个例子,拿北京市的小客车摇号,这也是一个实际的需求,这些数据分散在九个委办局,我们首先跟交通部门梳理这个业务的流程,需要哪些部门拿哪些数据,经过什么样的审批,才能完成摇号。根据这个业务引导,就很容易得到大家要拿什么样的数据,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部门数据的标准不统一,我们需要做数据治理,最后我们把这些数据拿上来,在数据平台里做好治理,通过治理好的数据,我们把数据平台进行打通,然后让居民通过摇号系统去完成这个业务。

王伟玲:政务数据共享一直是一个挺大的难题,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出台政务数据相关的一些文件,去年出了一个六号文,已经到了司法的层面,法律层面会去做一些推动。

你们在实践过程当中,去协调各个部门的一些数据,有没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跟大家分享。

李宝东:因为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政府部门履职是按照自己部门的规定来履职的,所以我们做政府部门数据治理的时候,第一是以业务为引导,通过业务引导,找到这一项工作,是属于他部门的职责,这是你需要履职的,必须通过从业务给映射到行政,通过行政去推动政府部门去执行行政的职责,只要能映射到行政职责,那这个事情是没有办法推到别的部门的。

通过这种方式,去推动整个政府部门一起协同配合,把整个数据按照规定好的流程,去整合起来,去提供应用。

王伟玲:数据是资源,有效的数据资产,数据重要性在要素市场的政策效应的推动下越来越重要了,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特别是业态创新和跨界融合的这个过程中,数据治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新兴事物,在推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先请久其软件的党总给大家做分享。

党毅:问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不管是久其软件本身,还是我们的用户,一说这个数字化转型,大家很容易把这个事想得很大,通过这些年的经验,我觉得转型的过程中,不追求面面俱到。其实我很认同太极的做法,把几个最核心的场景,或者说对于企业过去这么多年没有办法解决的核心矛盾,要直面,把这些根本的问题要抓住。

这个主体存在的价值就是经营和发展,你就面向经营和发展,解决最核心的问题,拿大数据和数据治理来解决你解决不了的事,至于数据是不是能产生新的管理工具,通过管理工具的改变,产生新的变化。还是要回到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和发展。

我们一做数据和中台,搞一点大屏,觉得特别有成绩,实际上往往好看归好看,好用归好用,还是要回归到企业发展和经营的本质,抓住最核心经营发展中产生的场景,把这个场景做实,不停去做迭代,把每个场景抠细了,这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成功了。

还是要给予数据产生新的生产效率,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王伟玲:接下来想请致远互联的刘总,做一个分享。

刘亦然:主持人说的在座的这几个老师都是一线的,如果说数据治理最核心的,就是抓住核心的应用场景。致远互联是做协同运营平台的,我们也通过低代码技术、微服务技术等不同的技术构成协同运营的平台。在工业互联网行业中,实际上致远在里面提供的是底层的平台,在上面构建实际用户应用的,包括数字政府应用的,他们可能更了解客户核心应用场景的合作伙伴,大家发挥自己的优势,我觉得这个是挺关键的。

我们也可以跟汉王科技合作,包括人工智能我们这个核心的业务去做国资、央企和政府的工作,对于错字的识别,包括我想写什么样的文本的文字,自动撰写会把这个文字写出来,包括还有在四川地区的常用错别字有哪些,或者有哪些他独特的使用习惯,都可以自动加载进来,这个可能是未来做数据治理第一个核心要点。

第二个要点,它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可能不能想得太庞大和庞杂的。实际上我们给这些用户做数字化的转型,我们一直有一个低代码的平台,这个低代码的平台用了12年,我们有一个云端的低代码交易的商城,每年用户自身,包括比我们更了解业务应用的合作伙伴,他们每年提供上万个和业务场景贴切和自己搭建的数字化运用场景,其他的用户,或者类似于业态的企业,碰到这种应用场景,可以用一个很低廉的价格,把这个应用场景直接下载下来。用简单的方式把自己的场景进行优化和构建,这个可能是一个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一个相对便捷的过程。

王伟玲:应用场景是数字化转型的王道 。还是想请教一下周总,除了刚才两位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您能不能谈一下数据治理,其他方面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周英瑜:我们实际上算是数据采集过程当中的一个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公司,数据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都是为了让大家提高效率,让大家少跑路。其实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平台的作用,真是要用各种技术,AI技术,短代码技术,或者更前沿一些通用技术,还有一些底层的交互技术,用这些技术去给各种数据的经济,提供更多的能源和力量。

我个人的一个看法,就是拥抱它,不要害怕它。先不说数字经济当中,或者应用场景当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就是说我们现在自己了解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认为也是处于前期,还早着呢,并不像外面描绘的,我们还是在一些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做事,可能才是最有效的,而不是我展示一个,展示一个什么有时候不一定那么实,不一定抓得那么牢,如果我们能抓牢的东西,先要抓牢。

王伟玲: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发,还是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孩一样,还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不断的奋斗,然后才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数据是无处不在的,可以永久保存的,价值永流传,听了大家的交流非常有收获,非常感谢。
圆桌论坛三:
姚振山:第三场论坛是数字中国,协同发展,看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问题。

前两场讲了很多干货,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后面还有一个发布,所以这一场就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各企业本身也在做数字化的转型,或者一直在做数字化有关的事,比如说恒生电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建设数字中国过程中,我们所在的企业都在做哪些工作,跟大家分享一下。

庄颖:我来自秦淮数据,一家数据中心的运营商,简单来说,大家提到了需要很多的算力去支持我们的数字经济,我们就是把电力高效转换成算力的这么一个行业。我们主要做几件事情,第一我们建的数据中心是超大规模,以前的数据规模比较小,比较散。

第二个我们做的事情是东数西算,是国家的一个战略规划,把所有的算力向西部进行转移。所以我们在选址的时候,在过往,就在我们今年公布的八大枢纽节点里面的,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有了前置性的布局,有了超大规模的数据集成,后续我们在这些节点上进行发力。

第三个是零碳战略,电力尤其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所以我们是第一家提出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的承诺,也是第一家出具ESG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报告的。

最后一点,我们所在的区域不在核心城市,这样才能建立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所以我们也是践行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当地经济和上下企业一起发展。

姚振山:关于公司的介绍,我们是在做数据里面的基础设施建设,IDC相关这一块做得比较多,只不过把能源的绿色化,再就是超大算力,把技术性能提升了很多。

小牛电动的周总,你应该是在数据服务里面,在智能化这一块是不是做了很多?

周雯娟:小牛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城市出行方案解决商,小牛很自豪的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厂商,卖到了电动摩托车领域里面的全球第一,而且我们的出海到欧洲和美国,在法兰克福、巴黎,包括纽约,路面上跑的电动摩托车,50%以上都是我们提供的。

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智能城市出行解决方案,首先在电动两轮车领域里面,以前是没有装APP这个功能的,小牛是第一家能在两轮电动车行业里上了智能APP,同时提供绿色能源和环保能源,锂电池,是在近30年两轮车行业中的首家突破。

借助锂电池技术,还有智能APP,我们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汽车级别的出行体验方案。可以通过NFC,蓝牙,微信APP,Siri语音全方位开启和关闭车辆,智能电子龙头锁在车辆关闭的时候,如果有人想偷是无法推进的。同时我们APP的技术,不仅做到了防盗上的实时响应,而且用户可以通过APP对车本身,对电池等防盗做到即时调取。而且我们还和警企一起做了个联合防盗的一揽子整合方案,在过去的七年,一共追回了两万多块电池,一万多台车,对用户起到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这些智能技术,我们没有做得那么酷炫,而是针对用户城市出行的一些痛点直接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所以受到全球的认可。

姚振山: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这块,你们做的更多的是产品的数字化,着重点是在传统的数字化。

周雯娟:我们通过将传统两轮车加上一个智能化的应用,带动这个行业向上迁移,最后受益的是城市出行人群。现在可以看到,一线城市家庭即便拥有四轮车,也会补充两轮车以解决拥堵和短途出行问题。

姚振山:我记得很清楚,京东618的时候,有几家两轮电动车公司的销量是直线的,几倍的上升。

周雯娟:没错,这个APP还可以调动城市出行人群对生活方式的提升,我们经常会有骑行人群的牛友文化,大家一起约出去骑行,包括环保活动,一方面是解决消费者痛点,同时也是帮助提升现在人群消费理念,像低碳、环保,包括在家庭里的低碳应用。很多骑行的牛友,不仅是自己骑,还有父母,还有子女,也会助力城市拥堵的解决。

姚振山:产品极致数字化的情况下,对企业的数字化到底起到什么样的质变作用。这是给周总布置的作业。

问一下王总,海量数据是做数据管理的,数据管理在您的企业整个运营过程中,是帮助别人做数据化转型,还是自己企业也同步在做?

王振伟:名字是叫做海量数据,其实是一个专有名词,我们公司是做数据库的,今天大家大量在讨论数字化转型,各种智能应用,它默认的一个前提,是说你的数据是有限的,你的数据存在数据库。

现在国内各个行业,数据存在数据库,那个东西基本都是欧美的,像美国的甲骨文,思科,基本上占了70-80%的市场份额。这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就是解决基础软件卡脖子的问题,我们也是联合了国内像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六大行,来解决数据库这个基础软件的卡脖子问题。

姚振山:就是数据化的国产化,这是你们做的。

王振伟:对,数据化的国产替代。

姚振山:庄颖总也是做数据化的基础设施,再加上国产化,你们有点类似。

王振伟:他们是做硬件的ABC,我们做的是数据库的软件,你所有的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都是由数据库管理软件来管理的。

姚振山:我看到恒生电子特别亲切,因为金融数据,特别是证券领域的数据化里面,恒生电子做了大量的工作。

肖敏:首先我非常感谢姚老师。恒生电子这几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公司从1995年成立到现在27年,一直就是深耕于为金融机构提供安全系统服务。其实专注和专业是我们的底色和本色。

恒生电子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跟着一起发展壮大。另外就是社会各界和金融机构朋友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一路走到现在,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看到有实体企业,还有数据服务机构,还有数据库的厂商。恒生更多还是基于客户的需要,为客户做一些数字化、数据的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承载着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属于客户的,我们是不会去碰它和动它。但是客户如果对数据的治理、数据的价值挖掘和数据的应用有需求的话,那这个就是恒生电子要做的事情。我们公司主要坚持产品化的发展道路,比如说现在行业发展要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一个位置,那可能一些比较头部的机构,就开了私家跑车很快到了这个位置。有些机构坐拖拉机,也想到达这个位置,怎么办?恒生坚持产品化的服务模式,有一个定制化的大巴,不让你去看前面什么地方有坑,什么地方危险,哪一条路更便捷,恒生把行业中的经验和教训都总结到产品中,通过使用恒生的产品,就能够比较标准化,或者整体行业以比较快捷的方式,安全稳健的到达终点,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

数据治理这一块工作,有很多公司都谈不上数据治理,连数据治理的模块都没有做好。但是如果说企业掌握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价值怎么挖掘,一方面需要有数据,一方面还需要有相应合适的技术去用它,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场景,价值如何得到挖掘,其实需要整个行业互相融合,来使它的价值最大化,这个刚好就是恒生比较擅长的方式,恒生是覆盖全金融领域,基本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公募和私募都是我们的客户,这么多的客户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业界生态,恒生可以从一个平台和连接点,现在有区块链技术了,可以保护隐私的前提之下,把这些数据应用起来,让它真正发挥价值,然后实现公司数据治理最终的目标,这是我们在做的工作。

姚振山: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的管理,数据的应用,三家公司非常典型。小牛电动是另外一个应用场景,在这个基础上,利亚德是视听科技领创者,你们有一些新产品发布,7、8天前的发布会,我去主持的。你们在显示技术领域是老大。如果谈企业内部的数字化,你们做得很彻底,很早,如果不是内部的数字化,是产品的数字化吗?

姜毅:您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提起利亚德就是有了解的,也有不了解的,不了解的,大概一句话的广告时间,大家看到很多重大的活动,2008年奥运会上,徐徐展开的画轴,还有今年的冬奥会上,看到所有发光发亮的东西,整个的鸟巢是利亚德给呈现和显示出来的。

了解利亚德的有一些困惑,但是对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利亚德是做大屏的,这个印象特别根深蒂固。十年前这个产品是利亚德在全世界原创的,我们发明出来的,就是LED高分辨率显示,是利亚德在全球原创出来的,今天我们享有技术带给我们的红利。

其实利亚德给自己的定位,是数字世界的输入和输出者,为什么这么讲呢?利亚德还有一个非常黑科技的技术,除了显示之外,我们还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动作捕捉技术和产品的拥有者。大家看到了很多的科幻电影,阿凡达,现在是人演出来的,这些人的动作是抓过来,然后交给后期渲染的人,是利亚德的产品,把这个产品推而广之,其实可以把物理世界所有的这些三维动态的,运动的这些姿态,都把它变成一个数据资产,放到数字世界里面去。今天我们看到的数字人,数字资产,然后影视等,所有这些运动的,三维的数据都可以用动作辅助技术,把它抓起来,放进数字世界,或者元宇宙里去。这是我们第一个定位,我们是数字世界的一个输入者。

输出者就更好理解了,像大场景下的显示,我们做的所有数字的东西最后的呈现,包括未来要做的穿戴设备,AR和VR,未来大家戴的很多眼镜也好,穿戴设备也好,里面其实都有我们的技术,这就是数字世界的输出,也是我们在做的。所以这就是我说利亚德是数字世界的输出者和输入者。

姚振山:其实核心是数字世界的硬件。第二个问题,先问一下庄总,当提到东数西算,提到元宇宙的时候,大家知道应用场景,包括对于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非常大的空间,但是具体到IDC整个建设这个事,他们又觉得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我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庄颖:确实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而且数据中心是重资产,是资本密集型的一个行业。在座的几位,有做数据库,有做应用场景,包括做金融公司的治理,包括做数字世界的输入和输出的,大家都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可以提供高效能、高效率,因为数据中心是一个高效能的行业,所以一定要它效率非常高,把它变成一个低耗能的事情。

第二,算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们会把算力提升。数据的量是海量的增长,非常快,大家要求你非常快速的交付。所以我们是专业的人做这个事情,能够快速的去交付,一般提到数据中心行业,好像跟科技和创新离得有点远,其实不是的,我们公司有300多项专利,在交付的时候,我们用的是磐石数据中心架构的一个模块,制冷的时候我们叫悬冰,可以在冷却水的基础上,达到了用水的效率基本为零,所以在东数西算的西部的节点里面,非常有技术上的优势。

在电力模块上,我们有悬铁技术,大家都说数字化转型,其实我们也是数据中心,需要24小时,有7天的运维,我们有智能运维的技术。如果自己去投数据中心,第一个是专业性的问题,第二,是你自己的规模没有那么大,没有规模效应。第三个是长周期资本的回报。所以我们相当于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如果说数据库是基础,那我们就是基础的底座。

姚振山:到庄总这里是西算。问一下周总,我关心的是你们的创始人,技术天才,他的技术构想一定是比较大的,当你的产品极具数字化的情况下,小牛电动公司的商业模式,会不会在数字这个领域,有一个大的变化?

周雯娟:小牛比起各位的公司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今年六一才进入七周年,还是一个创业公司。我们在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就是以数字化为基础成立起来的,相较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但是尽管在比较短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内部在整个数字化建设,产业数字化升级上不断迭代。

比如说像我们对自己的客户,因为小牛这种TO C产品,整个经销商网络还是一个三层结构的,以前经销商是我们的客户,小牛是首家在行业内和经销商达成了合伙人机制。然后我们帮助经销商建立它的销售网络的IT体系。我们在中国应该现在是3300家门店,每一家门店都布局了相应的(RMS)和OMS的系统。

姚振山:这是公司整个体系的架构。

因为你是财务老大,我关心的是你的商业模式上,比如说特斯拉,虽然是在卖车这个产品,但是特斯拉的数据服务和软件服务的收入比重不断增加,我的问题就是小牛的产品数据化做到了极致,你的经销商体系和公司整个的数字化体系也不断完善,那你的商业模式里面,未来是一个产品公司,还是一个数据服务公司?

周雯娟:我们未来还是一个智能产品公司。

姚振山:王总是数据管理的国产化,这个难度很大,数据库70-80%都是国外的产品。您对在中国市场份额,自己的规划是什么?

王振伟:我们自己的定位,是要成为未来中国的甲骨文。得益于我们这几年国产自主软硬件从CPU到操作系统,到数据库,整个一个产业链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

第二,也得益于国家政策,信创的替代,我们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另外我们自身这个行业里面,从CPU,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这三大核心软硬件,已经成为了一个体系,就像现在华为的鲲鹏和欧拉,这个技术的成熟以及性能的提升,得益于这两个方面,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在数据库这个领域里解决卡脖子问题,我们是有信心的。

姚振山:问一下肖总,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和私募,所有金融行业的数据应用,恒生电子已经全覆盖了,国内没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不用到你们的服务,不多了。

肖敏:各个细分领域都有非常强劲的友商。

姚振山:我关心的是你的市场份额现在已经很大了,下一步在你的业务的拓展,是继续保持在金融领域的深耕细作,还是说会拓展到其他领域去?

肖敏:您这个问题特别好,恒生电子始终秉持的是服务金融机构,然后立足主营业务,这是我们不会变的宗旨。但是,我们确实也在探索这个发展的第二曲线,因为确实现在各行业融合速度是越来越快的,包括我们在一些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还可以。我们现在也发现我们很多的服务优势,可以扩展到其他的行业和领域。

在高速公路上换轮胎,因为金融机构对这个系统的要求,稳定性、安全性,快速敏捷性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满足金融机构这么高的要求,我们很多的业务经验和服务经验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的行业领域。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咨询服务,我们发现有很多大型的国企和大型金控集团,都在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其实很多机构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得非常好,怎么样做数字化转型,这一块其实没有太多的概念,也没有很好的路径,有的花好几千万引进一个咨询公司做一个规划,最关键的是怎么到达这个蓝图的规划,这个实现路径其实是有欠缺的,所以我们结合给金融机构和各个行业服务的经验,我们也推出了自己的咨询团队,我们给客户做的一些规划,其实都是带着恒生的产品和服务,和解决方案的。我们告诉你,这个数据治理,数字化转型应该怎么做,其他行业有什么样好的一些经验,有什么的一些教训,我们给你设计一条路径,提供产品的服务,这样可以帮助很多的传统企业更好的实现数字化。

姚振山:这还是拓展到金融行业之外了。

肖敏:有尝试,一些大型的金控集团,用的就是恒生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服务。还有大的一些国企,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姚振山:第二增长曲线,这么大的市值,要不然未来股东怎么办?

肖敏:其实我觉得恒生在技术方面和业务方面还是挺不错的,所以我们也希望恒生能够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能够做更多的事情。

姚振山:利亚德在硬件数字化方面,都是在显示、动作捕捉,元宇宙这些新兴的,包括VR领域,可能做得越来越好。这不是利亚德未来从企业发展这个战略,或者定义上,要走的一条路,第一步就是大屏,第二步是显示技术,第三步是在硬件的应用上,拓展你的这种产品的范围。问一下利亚德下一步干什么。

姜毅:利亚德现在的定位是数字世界的输入和输出,如果再说得远一点,是不是还朝着硬件,继续做别的什么硬件?如果我们有了输出和输入之后,我们想把输入和输出能够打通,就是到虚拟世界要把它打通,数字世界里面的打通一定不是一个硬件的打通,物理世界是硬件的打通,数字世界里面再往前走,一定是数字化的打通。

利亚德未来一定会有软的东西出来,利亚德原来给大家的印象太硬了,太刚了,舞台上其他企业都是美女,我们除了董秘之外,都是钢铁直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利亚德未来一定会走软性的东西,但是这个软会怎么走,大概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我们会做一些数字世界里工具性的东西,昨天刚发布的数字人的制作平台和制作系统,我并不是捏一个脸,去运营这个数字人,我是帮你做出来,给你一个工具,你就可以马上做一个数字化的姚老师。我们未来做这种系统和工具型的软件,这已经发布了。

另外我们还会沿着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利亚德也做文旅,也做体育,在我们原来已经进入,或者已经有资源的一些应用场景,垂直市场的领域里面,我们会去开发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一定也是软性的,再往前走,我们可能会融入更多软的因素,这里面有工具型的,也有应用场景型的。

姚振山: 今天第三场论坛价值很大,时间关系,三场论坛到此结束。
主持人:
朱君:谢谢姚老师和五位嘉宾,非常开心,大家都非常有收获,不只是在知识的分享,也是业务上的交流。

感谢大家一个下午的陪伴,由于疫情的关系,会场有严格的人数的限制,感谢他们的支持,证券日报会用更加优质的内容来回报大家,我们的内容传播会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

姚振山:我们峰会的内容确实干货满满,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我们一起宣布,本届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圆满结束,我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