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将于2023年7月27日13:00~18:00在北京新青海喜来登酒店召开。敬请期待!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欢迎大家光临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的现场,我是杨夕,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大家主持今天的活动。
    这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季,继去年南方很多地区连续40多度的高温天气持续多日之后,今年明确这个热力重点转移到了北方,就连河北承德这样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也出现在高温榜的前面,热才刚刚开始,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每个人更加认真和严肃地思考我们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生产和生活的这种方式,以及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也相信这也是今天我们这么多行业的大家、翘楚和精英冒着高温奔赴今天论坛现场的重要原因,因为大家在气候条件下对未来有更多的思考,也对清洁能源行业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今年我们的论坛将新需求与新技术作为论坛的主题,也期待着在今天下午不长的论坛时间当中,通过大家充分的交流与碰撞,真真正正能为我们的家园做些什么,也能充分展现中国清洁能源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也向资本市场传递出清洁能源的投资信心。
    以下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来宾,首先要为大家隆重地介绍中国石油化工以及碳中和科技战线的领军者。一并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表示欢迎,欢迎大家!也期待着用我们的语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我们未来前行的道路带来更多的光明和价值。
    首先我们要有请主办方代表,经济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中国经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文营先生登台为我们致辞,有请徐总。
徐文营:
    尊敬的徐春明院士,舒桦副董事长,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向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两年前的2021年9月23日,证券日报社在这里举办了第一届清洁能源论坛,大家共同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那时正是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一周年之际,到今年9月,“双碳”战略提出将满三周年,大家有目共睹,这三年来,绿色发展已深入人心,并正持续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就在十天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些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年来,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砥砺前行,也遭遇过结构性产能过剩等诸多羁绊,能源不仅是碳中和最大的付出者,还必将是未来三十年高达百万亿元碳中和投资的最大收益者。总体来看,在碳中和战略稳步推进基础上,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将持续向好。
    面对愈发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和全球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积极谋划及时出台应对之策。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等,会议强调,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监控制度,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足经济高效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推动能源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碳中和的重大利好,其将有效平抑能耗双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推动减排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各位来宾,让我们坚定信心,携起手来,为中国清洁能源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徐总热情洋溢的开场致辞,也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搭建的这样流畅交流的平台,今天下午我们将会邀请各位与会的来宾用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方式来分享我们的真知灼见,非常的期待。
    下面我们继续有请协鑫集团副董事长舒桦先生登台为我们致辞,有请舒董。
舒桦:
    尊敬的徐春明院士,尊敬的徐文营秘书长,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参加由《证券日报》主办的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首先我谨代表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代表协鑫集团,祝贺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并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各位院士、专家,各大能源集团、新能源龙头企业和投资机构的同仁们,以及所有关心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敬意。
    再过两个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就整整三年了,三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目共睹,在政策推动下,全行业进入了二次高速增长期,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需求与新技术”,借此机会,我就此和大家分享几点。
    首先,新需求。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一致的减碳行动,催生了庞大市场,在当前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新能源行业成为了屈指可数的逆势增长点。以我们光伏为例,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同比增长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人民币,增长率接近3倍。新能源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增长度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仅以中国为例,按照碳中和时间表和经济增长水平的推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占比将会达到97%,风电、光伏总装机比例将会超过3/4,其中光伏装机将是目前规模的10倍以上。放眼全球,这个数字还会以几何倍数来持续扩大。正如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又一次以国家力量大手笔绘就新能源蓝图。根据相关规划,2030年前国家将建设超过4.5亿千瓦的大型路上新能源基地,开发沙漠、戈壁、荒漠等土地资源,把昔日风吹日晒的不毛之地转变为风光无限的能源宝库,以风光储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能源基地不仅引入新能源行业进入更高质量新发展阶段,基地建设将创造的4万亿左右的投资规模以及后续绿色的经济效益带来全新的经济,作为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的巨量需求,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各类电力应用场景中,储能的缓冲平衡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需求也随之打开。目前随着储能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储能系统价格也正在迅速下降,今年6月份,某央企的采购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招标信息显示入能价格全部低于1.1元人民币,此外各地针对储能密集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北京、新疆、河南、福建、海南、江苏、四川等地均出台了具体的补贴政策,同时高安全、高循环、高能效的储能产品正在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成本政策品质多股力量推动下储能的核心角色越加地位明确,正在朝着下一站储能平价飞驰而去。未来以电力和算力成为共同体,比特驱动瓦特的时代正在走来。源网荷储算每种模式都离不开算力的赋能,在此方面协鑫正联手华为、阿里云等数字领域先锋,携手打造能源AI智算中心集群,基于华为的升腾架构和阿里云智能平台技术,开发能源领域的基础大模型,探索数字化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践方法。
    协鑫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推动全球储能平价光储同售,以前沿科技、先进材料、超级算力,让世界更好的建在数字能源的土壤上。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认为新能源产业已经迈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一系列新的市场需求正在出现,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储能与算力的期待。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储能与算力技术升级与成本优化,会在新能源再次跃迁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再次祝贺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舒董。能源变革改变的不只是能源行业本身,我想一定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人类社会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会有请徐春明院士为我们带来致辞,并作主旨演讲。徐院士的演讲题目是《能源转型下绿电氢技术发展思考及实践》,有请!
徐春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非常高兴我们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支持单位,跟《证券日报》社一起来举办这个活动,我本人也特别高兴跟资本企业技术同行来做一个交流。
    因为前面两位领导都已经做了非常精彩非常重要的致辞,我为了节省时间,就直奔主题,也想把致辞和表达融在我这个报告里面。
    当然这个题目也是基于我们的主题“新需求、新技术”,尤其在“双碳”战略、能源转型大的背景下的一些思考,当然也有一些我们相应的工作,顺便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想直奔主题,因为“双碳”,刚才徐秘书长也提到了,也是我们经济发展里面对的。随着我们国家近些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对能量的消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确实到了比较高位,这个表里    其实是给了我们作为总体排放量100亿吨左右,大数,跟能源相关的,我们占了全球排放的大概1/4多,这么一个局面,使得我们不得不做出“双碳”的承诺,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这就有了总书记在2020年,两年多前做的“双碳”的承诺。当然碳达峰我就不说了,碳中和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困难,因为在碳中和的时候已经不单单是二氧化碳,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在内的强温室气体的融合。当前我们把重点放在二氧化碳,其实在不久的未来将会启动对甲烷下一步的监测包括控制,都会成为碳中和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到碳中和那一天我们承担的压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这是一个简单的背景。
    这里我列了一些跟经济发展能源相关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不管从事哪行哪业都是需要面对的,当然这个数据可能是两年前汇总的,可能会有一些出路,我想拿这些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来判断我们面对这些数据背后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和能量消耗。为什么说支持我们经济发展必须需要能量?这里面有个刚性的关系,这个数据其实也是近些年来,基本上是已经相对明确的,大概我们用了3%的能量的增量支撑了5%以上的GDP的增加,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得出来,所以现在我们每年基本以1—1.5吨标煤的增量来增加,况且这个增加随着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然还会增加,所以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关系。所以经济发展对能量的依赖是一个刚性关系。
    正因为这样,我们如果简单控制能耗和单位GDP的能量消耗就会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所以这才有了大家知道的现在慢慢从能量双控过渡到二氧化碳排放双控,这个重要的前提是因为这个重要的刚性关系。
    第二个,现在各行各业强调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进行节能。大家知道,节能最快捷的第一选择是减排,在这方面有了流程工业,不论是用工艺、装备、材料、介质、技术,还是刚才舒董提到的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各种赋能,其实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提高过程效率,降低单位GDP的能耗,这一点其实作为能源工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三个,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调整也是必然。因为到碳中和的时候,大家知道,我们要实现排放的温室气体和自然界能消纳的温室气体的平衡,不根本性改变能源结构是不可能实现的。按照增长数字和能源关系预测,要增加80亿吨以上甚至百亿吨的能耗,这也是和经济发展必然的关系,但是它的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颠覆性变化。目前化石能源占比还在80%左右,非化石能源不到20%,但是到了碳中和那一天正好反过来,非化石能源或者绿电绿氢能源占到80%以上,化石能源占到20%以下,这样的调整使得用能工艺都会发生一些变革性的技术来支撑,这是关于能源结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因为现在不管哪个数据来源,我们跟能源密切相关的排放大数100多亿吨,这还没有到峰值,到峰值号称控制在105亿吨以内,按照生态环境专家预测,我们自然界能够靠海洋、湖泊等消纳的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乐观地说也就是五六十亿吨,稍微保守一点可能三四十亿吨,不管按哪个数据来算,超出的五六十亿吨的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需要我们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这才有了现在大家知道CCUS,这是我们在短期内大规模处置二氧化碳相对来说一个手段,2021年总书记特意去山东东营视察,专门考察了一个点,中石化胜利油田一个100万吨的CCUS示范点。当然我们搞化学化工材料的人也在拼命找一些技术把二氧化碳消纳掉,以及农业,时间关系,不展开讲了。
    最后一个,这里面还有一个数据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就是我消耗能源,但是我尽量不排二氧化碳,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仰仗绿电和绿氢。
    首先,氢,大家知道,这一两年尤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变得非常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作为能源,因为石油化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氢作为能源,但是它现在另一个身份,作为跟绿电互相转化的身份,使得它作为储能的介质摇身一变变得非常热,当然了,另外我们未来氢能的净增量或者增量都是要仰仗绿氢,所以未来不管是几千万吨氢的增量,都要仰仗绿电为主的电解水制氢。所以这样使得氢能就成为现在一个新的产业链也好,一个新的赛道也好,变得非常关注。
    这里简单梳理了一下氢能以燃料电池为主的全产业链,为什么非画这么一个复杂的图?是想表达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整个产业链非常复杂,从制氢开始,不同的路线,到储氢、运氢各种选择,跟储氢规模、用氢密切相关。当然加氢站通过燃料电池系统转化为用能的各种环节,到不同的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相当复杂,这是传达第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我们在这里面做了一些标注,一些关键装备、材料并没有完全稳定的规模化,比如高压氢气循环泵、质子交换膜等,颜色深的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技术,在这个产业链里意味着我们有巨大的机遇,当然也可以说是挑战,不管哪个产品攻克了,都可能带来一个产业,一个产品技术。
    时间关系,我只是给大家点一点,因此这个产业链我们孕育着无限的机会和挑战。这是关于氢能。
    第二,关于绿电。因为可再生电力装机容量飞速增长,这么大量的绿电怎么来消纳?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传统的高能耗的化工过程能不能承载消纳大规模绿电快速增长的技术?所以我们团队在考虑怎么把绿电用于变革传统的加热过程,把原来常规的加热方式变成用电方式加热。一个是乙烯生产过程,我们通过高温裂解生产乙烯,这个过程常规的现有技术每生产一吨乙烯要消耗大概半吨以上的燃料,现在提出用电加热,替代五六百公斤的燃料,这样的话当然也有能耗,但是我不排放二氧化碳,这么一个过程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在实验室里已经尝试,这里面核心的一个变革,就是把加热方式变了,现在电变成磁,磁变成热,只加热反应器内的介质,当然一方面消纳绿电,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当然这里面要攻克核心装备,以及过程中还有一些材料催化剂需要研发,等等。这个技术到底可不可行?我们通过在实验室研究,已经发现可以向丙烷脱氢生产乙烯的化工过程有可能用电加热替代目前的加热炉加热,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非常复杂的流程和装备可以大大简化。现在这个过程已经进到1万吨的示范,在山东东营,我们期盼这个工艺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当然我们做了初步的核算,还有一些经济的竞争性。
    第二个非常热的过程叫合成氨,当前我们搞电、搞化工的都非常关注,成了一个明星过程。这个过程传统的也是用煤、石油、天然气把里面的氢拿出来最后做成氨,这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的过程。现在我们不用这个东西了,用电、水和烟气来做这个过程,利用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得到绿氢,我们对烟气吸附氮气和二氧化碳,氢气和氮气就合成氨,氨出来再变成绿料素,为什么热?大家可以看这个过程完全没有排放,况且还可以消纳二氧化碳,得到的产品氨都是绿色的,作为储氢来讲,氨就有一个新的身份,是得这个过程变得异常火热。
    最后,我讲一下储能,刚才舒总提到了,刚才讲得这么美好,但这里面有个巨大的鸿沟,怎么把可再生电力的不稳定性、波动性和化工过程的强稳定性这两个之间的差距给架起来?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具备足够规模的大规模的长时储能,才能把这个桥架起来。这个过程像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当然可以完成一定的任务,但是因为我们需要跟化工单元过程结合,这些受区域条件限制的就很难跟化工过程耦合,我们需要电化学储能方式跟化工单元过程耦合在一起,这个过程就是液流电池。现在液流电池已经商业化,已经进入商业运营模式,但是各种技术也面临着,像钒、锂有一些资源限制。储电的多少完全区域于两个电解液罐的大小,当然这个过程核心包括碳布电极和催化剂以及怎么抑制副反应,当然最大的优势铁和铬不受资源限制。
    去年10月份,二十大期间,我们建成了一个400千瓦时的中试,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基本参数可以满足低成本大规模储能要求,当然现在正在进入工业示范阶段,也期盼这个储能技术为我们当前的储能技术提供另一个选择。
    时间关系,谢谢大家!也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徐院士为我们带来的主旨演讲。除了新能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更多的改变还要来自于行业的变化,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节奏,甚至于行业的想象力,都要随之而发生改变和变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未来。
    今天来到现场的也有更多来自行业的翘楚和精英,我们将一一请上各位,为大家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实践。
    以下我们要请上来的主旨演讲的嘉宾是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先生,有请宋总。
宋昊:
    大家好!感谢《证券日报》社,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的精彩致辞,徐总和舒桦总刚才对于行业、对于整个能源发展做出了展望,感谢徐院士对于未来能源的应用,对于光伏发展未来的配套,做出的一些新的观点解读,感谢!
    我们把主题拉回来,拉回到光伏行业,我们去看一看光伏行业从进入到中国以来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以及我们协鑫科技在这个行业里面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我们目前在做的一些事情和对于未来的一些准备,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光伏行业在中国发展,应该是从施正荣博士本世纪初把整个光伏行业引入中国来,实现了光伏行业和中国制造的结合,一旦结合,其实所迸发出来的产业活力以对光伏整个行业的推动,产生了巨大作用。
    但是大家也知道,光伏行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其实市场上一直有质疑,我们光伏行业有一个特点叫“两头在外”,一个叫原材料在外,一个是市场在外。怎么样解决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协鑫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舒桦总,应该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协鑫科技是在2006年开始做多晶硅产能建设,2007年第一个中国1500吨级多晶硅设施建成也是国内最大的,当然我们后面做了一个非常大的事情,引入冷氢化,原有热氢化工艺中引入冷氢化生产工艺,从2009年开始做这个事情,当时带来的变化就是多晶硅环节单位电耗从原来的热氢化从原来的150度以上电耗,现在公布的数据是大概60度左右的水平,这是协鑫科技整体推进的,这个工艺现在已经变成全行业通用的工艺水平。之后我们在突破冷氢化,2011年变成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成为全球第一,之后顺理成章开始向下游多晶硅片行业进发,中国的多晶硅片推动了整个行业成本的快速下行,这也是之前历史上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后面大家也清楚,因为多晶硅片转换效率的提升问题,在硅片切割环节由原有的撒浆切割进入现在的金刚线切割之后,单晶硅片的性价比就开始逐步突出,特别是PERC电池,无论是生产成本还是转换效率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从光伏行业进入中国一直到PERC的全面普及这个过程整个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光伏平价上网,这是之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事情。
    从现在其实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行业正在发生的两件事情,第一个是FBR颗粒硅,进一步在综合能耗在效率上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主要原因,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整个行业单位多晶硅电耗是在60度电左右/公斤的电耗,颗粒硅我们已经把它降低到15度电以内的水平,这个推动进步的幅度其实是不比原有的热氢化到冷氢化环节所推动带来进步的幅度要小的,甚至说可能还会更大。其次,因为颗粒硅本身从形态上也发生了变化,大家也知道,多晶硅是一个3米多长,接近4米长的棒状结构,这个结构是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的,需要进行铺穗,但是颗粒硅是2毫米左右的材料,从物理形态上给未来的自动化生产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另外从P型的PERC的电池工艺开始向N型,无论是Topcon还是HJT,这是现在这个时间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未来,其实我们也为这个行业做了很多的准备,第一,协鑫科技在做的一件事情是CCZ应用,因为颗粒硅的形态变化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技术可能性,所以说我们在这些可能性上做了更多的研发,在拉晶环节,可能又引发一个新的技术重大变革。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是钙钛矿,钙钛矿近几年其实是非常热的,但是大家实际上很少能够见到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协鑫科技的钙钛矿现在已经做到16%以上的量产效率,今年在100MW的中试线上已经大概率看到18%以上转换效率的1米×2米甚至更大尺寸的钙钛矿的组件,因为钙钛矿本身的结构其实相对于晶硅来讲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材料成本,并且从效率和一些便携性能上来讲还有更大的优势,所以在这一块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从产业界,都认为这是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回顾了整个行业,我们看了一下行业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状况,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下现在协鑫科技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从2021年从规模化、产业化落地之后,实际上这两年实现了三个突破。第一个,模块化迅速成型,第二个,品格快速提升,第三个,降本增效,大家看到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历程,其实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一条主线,光伏行业实际上始终是以效率提升作为主题,在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持续去给世界带来更低成本更清洁的能源。
    模块化迅速成型,模块化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把化工生产,把颗粒硅生产,想象成一个乐高积木,我们把每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做了标准化的设置,无论在什么样的地方去建设这部分产能,我们都可以看到,我们只需要把不同的模块安排在不同的地方,无论是什么样的土地,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实现了模块化之后有什么样的好处呢?我们能够迅速实现规模化的复制,以及技术的快速迭代。模块化,颗粒硅我们是2021年2月份第一次实现了万吨级的产能建设,到2021年年底正式建设成第一个2吨的模块化,到现在模块化已经迅速推开,我们已经在全中国规划和建设了40万吨的产能,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如果是以2万吨作为一个标准模块,我们已经有20个同等类型的标准化模块在进行当中。当然模块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的时候难免,因为大家对工业生产有了解的话一定知道,在工业生产中,其实理论和实际遇到的状况其实还蛮多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到现在已经实现了比较小的成就,就是这四个10万吨的产能,基本上是20个模块,当然在前期会有一些大的调整,已经实现了40万吨产能落地,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应该是在多晶硅发展历史上多项速度上的纪录,其实都是由协鑫科技来完成的。
    品质端,实际上我们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同行十年以上品质上的进步速度。大家看这个表,我们从2022年一季度的时候,以五种金属元素杂质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小于3PPBW10亿分质量的金属杂质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我们在去年一季度都不到20%的比例,但是到今年我们已经接近98、99,而且在稳定持续提升。如果现在以N型材料基础的入门门槛,也就是原来的MMC电子级的入门门槛,金属杂质小于1的比例来看,我们的比重已经能看到明显的上升,我们现在做的最好的工厂,最好的模块,已经稳定在90%以上的比例,低于1的是90%以上,如果说更高的标准,因为N型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知道,在产业化应用当中,其实是会比较苛刻的,以最苛刻的标准我们也做到了,以0.5PPBW作为标准我们也完成70%以上。
    从客户覆盖率上,我们覆盖了全球硅片用户的90%以上,有些客户已经成为他们第一大供应商,而且是非常头部的硅片客商。从2021年0的市占率到现在已经超越整个市场15%以上的份额。
    为什么颗粒硅相对于西门子有那么大的变化?其实我们总结了主要有三点:第一个,工艺流程相对来说更简单,我们只有三个标准化的环节,相对于西门子是有六个环节。第二个,核心的反应温度,颗粒度是700度的反应温度,西门子是1100度硅芯的温度。这是最核心的差异。
    说完现在,再看未来,在逆周期的经济属性下,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协鑫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么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从来不是说要做10%的改变,我们始终是以10倍,要超越现在行业10倍的观点去看,我们要去看整个行业为什么不能是它理所应当的样子?所以我们在一些基础的研发,基础的科研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从品质上,我们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同行业十年以上的进步历程,在未来一年我们能够实现全面的超越。
    在逆周期属性下,其实我们董事长经常说一句话,叫“品质+成本=市场”,所以从成本端我们仍然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颗粒硅成本低我一直认为是最表象最基础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可以看到在未来,包括国内的政策、全球性的政策,碳排放碳足迹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核心指标,颗粒度从碳足迹上带来的贡献和影响其实是更大的,这一点在未来的市场中我们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如果用经济数据进行衡量,当然现在还不是特别准确,如果按照去年颗粒硅的生产量进行计算,按照现在欧盟减排数据,资源减排协议的交易价格进行测算,我们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实际上比减少的行业成本还要更大,在未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碳排放的通胀一定是一个大概率的事情,所以我们会持续地释放更大的经济优势。
    我们始终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能源,要不断地以10倍好的理念去驱动自我革命、自我迭代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所以在未来在CCZ钙钛矿上研发上我们继续引领这个行业继续向前发展。
    我的演讲到此为止。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宋昊总为我们带来的有关光伏发展的实践和思考。下面我们将会把关注重点放到氢的产业链上,将会有请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侯建国先生为我们带来《气电集团“天然气+氢”产业融合发展与实践》,有请。
侯建国:
    尊敬的徐院士,尊敬的徐文营总,尊敬的舒桦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也是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能为大家来做一个分享,做一个汇报。
    我今天给大家主要汇报一下天然气和氢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的汇报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我所在单位做一个简介。第二部分,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天然气产业未来会怎么样,特别是在“双碳”目标下,它的发展前景如何?也想汇报一下氢能产业目前发展状况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我们想这两个产业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能否建立一个“双清洁”能源体系。最后汇报一下在天然气和氢能产业上我们所做的一些工作。
    首先,介绍我所在的单位。我们单位是中国海油一个全资子公司,主要是统一经营海油的天然气和天然气发电板块,主要是以引进液化天然气(LNG)作为主营业务,目前已经形成天然气开发、天然气液化、LNG贸易、LNG接收终端、液态分销、输气管道管网、燃气发电、LNG车船加注、城市燃气、LNG卫星站、LNG冷能综合利用等。2022年为天然气市场我们提供了614亿方天然气,2021年大概超过500亿方天然气。
    作为我们公司的主营业务,累计从国外引进了超过1.5亿吨的液化天然气,这些资源来自全球大概25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投运了5座LNG接收站,接收能力252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约2500公里,装机容量8G。
    我所在的单位是气电集团的一个下属单位,技术研发中心,以特色清洁能源机构作为定位,为集团全产业链、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保驾。值得一提的是,海油自主技术,我们已经建成和在建的超过16万方的LNG储罐超过70座,也给各位领导简要说一下,这么一个罐大概是多大?一个16方的罐大概是50米高,直径接近100米,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LNG储罐,以前我们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现在我们已经有全部的自主技术。
    这是我们所在单位获得的一些行业奖励,首先获得国际LNG行业技术创新奖,也是我们公司所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获得了中央企业的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等等。
    目前为止,作为气电集团的研发中心,我们建成了13大技术体系,全产业链支撑技术,引发企业转型的技术,还有一些新液态技术。
    我们整个中心大概是200人左右的规模。
    第二部分,汇报一下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在之前给各位领导专家说过一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下面的汇报可能要用到,2022年的煤炭大概占56%,举足轻重,是压舱石,天然气是8.9%,基本跟水电持平,差不多了,所以现在水电发展非常快。可再生能源大概是11.4%,这也是非常高的数据。2022年我们国家天然气消费量大概3663亿方,对外依存度41.2%,远低于世界水平26.9%,也就是低于3倍。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发展,高碳向低碳转变,整个过程中能耗是提高的,通过智能化、电气化,能量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未来的趋势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四分天下。
    从目前城市人口、污染环境治理包括天然气基础设施完善,同时现在分布式能源发展也很快,所以我们也判断我国的天然气产业是处于黄金时点。
    下面有一些不同单位对中国天然气未来四十多年的预测,基本上都还是判断大概到2050年左右天然气接近7000亿的市场。
    从“双碳”目标提出到能源转型过程中,如果要实现1.5℃情景目标下,化石能源占比大概要降到1/4到1/3,刚才徐春明院士大概也提到过这么一个数据。作为低碳经济的天然气资源向低碳或零碳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支撑,我们预计到2050年会到6700亿或者7000亿左右的大数据。
    因为我们国家天然气有几大来源,其中液化天然气主要是从进口的角度,是一个重要的增量形式,大概2050年预计会到40%左右。
    目前为止,国内形成了四大通道,西北主要是中亚气,西南是中缅气,东部是中俄气,东南主要是液化天然气。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良好,起步阶段潜力比较大。探明未开发的储量超过5万亿立方米,有技术经济未动用储量约3.9万亿立方米,所以未来有相当的空间,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
    从世界来看,1998年大概全球产量是2.34万亿立方米,十年以后超过3万亿立方米,2018年以后接近4万亿立方米,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可以看出储采比约51,量也很大,所以也支持整个产业的发展。
    下面汇报一下氢能源产业的情况。刚才徐春明院士也对氢能源做了很多介绍,重复的部分我稍微简单说一下。
    大家也知道,氢能是典型的二次能源,能量密切比较大,热值高,可储存、可再生、可电可燃、零污染、零排放,目前是单位质量能量密度最大的,天然气2.8倍、汽油3.3倍、煤6.8倍。
    从全球的氢能理事会提出,氢能也是能量解决的“瑞士军刀”,也可以看到在运输、电力、产品、化学品、建筑物、工业方面都具有非常广阔前景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下面一个机构预测,2050年如果要实现2℃的减排,大概到2050年我们国家需要1.5亿吨,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量。
    应该说在全球“双碳”目标下,氢能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据多家主流咨询机构预测,全球未来大概占20%左右,各位领导也知道,目前我们国家天然气大概不到9%,未来20%,所以这个空间是非常庞大的,以后也会是一个万亿美元的产业。
    氢能是当今社会向气电社会过渡的重大希望,从资本端来看,绿氢、蓝氢的占比快速提高。需求端,氢气在非传统应用领域的占比也将稳步提高。
    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以后的风电和光伏,未来的2050年、2060年的时候,实际上非化石能源将占到主流75%甚至80%左右。以后的风电、光伏,刚才徐总也提到过,以后的风电、光电等等,包括水电,占比是非常高的,会作为主流的能源。
    但是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季节性、地域性,如果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高,对电网的冲击也很大,应该说对电网,无论是智慧电网,也带来很大的挑战。
    目前来说,储能储电的能力和规模,目前来看在技术上还有很多挑战。怎么储存电能?怎么把电能特别是绿电转化成化石燃料一样易于存储和运输的化学能量载体,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目前氢能源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有三大因素促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一、能源发展历史机能源转型趋势。二、技术进步。三、可再生能源储电的需要。
    汇报一下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以后的煤炭大幅度降低,石油缓慢下降,天然气先增后减,可再生能源大幅度上升,成为以后的基本态势。
    因为天然气比较好的特性是丰富、稳定、灵活、清洁。所以以后它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
    可以看出来,如果同时能启动,天然气最快可以实现分钟级的响应。如果说在消除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损失变化率带来的冲击,天然气应该说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我们也有一个预计,在未来到2045年天然气会达峰,气电也会到达比较高的点。目前来看,大概是2025年基本到1.79%,2030年增加2倍,到2060年增加3倍,所以目前天然气气电产业还是很有前途。氢能怎么做?主要是对以后起到促进、整合和替代的角色。
    实际上氢能产业和电力现有产业主要是从产业链和运用管理模式上都非常相似。
    最后,再说一说气电集团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天然气+”的战略,“天然气+氢”策略,绿色低碳制氢,高效储运氢,还有清洁利用技术。
    撬装天然气制氢技术,这个技术我们也在做系列化的工作。现在主要往产业方面在推。
    氢气液化及接收站,液化氢气储罐,包括氢气接收站,目前也在做一些前期研究和布局。
    还有长距离运输,因为储运成本,氢是很高的,现在也是氢能源产业的难点和痛点。
    我们也在开发一些关键装备,包括加注枪、高压储气瓶。
    我们也看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通过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包括国家发改委的一些课题,把这个技术主要向产业孵化。
    甲烷化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变成甲烷代替天然气,用于工业,这个技术也是替代了国外进口的产品。
    因为今天也是资本论坛,我想简单提一下这个方面的一些产业基金,我们主要是通过产业基金引入解决目前的一些体制管理上的难题,节省成本,快速落实用工。对比较好的一些项目可以从实体驱动、创新驱动到业务驱动的方式发挥产业基金的优势。
    我们对比较好的一些项目可以从实体驱动、创新驱动到业务驱动的方式发挥产业基金的优势。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侯总给我们带来的主旨演讲,我们行业发展非常依赖于技术的新发现和新突破。下面将会邀请上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先生登台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题目是《异质结超薄片技术和高可靠性能的低碳未来展望》,有请!
庄英宏:
    大家好!我是东方日升市场部的庄英宏。在座的朋友可能有些认得我,刚刚也碰到几个常常在二级市场交流的时候碰到的几个兄弟,也感谢大家支持。
    首先我们先提一下异质结时代怎么来的?等下我们会提到现在的光伏组件有哪些电池技术。第二点我们会提到一些金属路线图,这个东西我会稍微简单去解释一下。伏曦产品是东方日升的异质结产品。
    首先,2023年由P型进入N型的一年,这是从光伏产业界进入比较快的转变,我常常会跟二级市场比喻,但是比喻起来的时候往往市场朋友会没办法特别理解,大部分的分析师都特别年轻,像我这种十几年老光伏人就没办法跟他们说,我比喻说是多晶和单晶的变化,大家可能也知道,2008年、2009年我入行,当时多晶是比较主流技术,现在进入N型,进入单晶时代,这也是P型进入N型最主要的转变。
    我们讲这么多工业的波动,我是想提一个重点,Topcon、HJT和某些厂家提的BC技术,老实说我真的不懂没办法跟大家说,Topcon是目前只要有PERC技术的电池厂家都会经过的一个技术环节,所以现在大家都会选择Topcon是很正常的,但是最强的技术HJT不去做储备吗?肯定都有储备,几个大厂都会有储备。
    讲这一页,我重点是在双碳,双碳政策会造成现在各个客户都会选择使用新能源,但是新能源其中各个技术细分,刚刚提到的几个技术PERC、Topcon和HJT异质结,异质结技术是所有电池片技术碳质最低的。
    这是东方日升已经输出全世界大概27个国家,已经有27个国家,大概是今年1月份做的一张图表,这27个国家,我们总共跟所有的Topcon项目、跟PERC项目都做了一个对比,可以看到平均发电量对比Topcon可以增加3个点的发电量,对比到PERC会增加平均6个点的发电量,所以想强调一下我们异质结发电还是比较好的。
    这边我们稍微把异质结几个优点说一下,在硅片厚度上我们可以降到最低。等一下可以稍微看一下,对比一下目前如果说PERC的厚度在140、150左右,Topcon的厚度是130,我们假如现在量产是110,实验室的量产现部分已经跑到90-95左右了,所以你说薄度影响什么?影响成本,等于差了50%,所以说这是一个成本的重要影响。
    电池工艺步骤,我记得Topcon应该是17个工序,异质结是4个工序,工序有什么影响?工序越多越乱。
    叠电池,钙钛矿可以提升33.7%的转换效率,电池的转换效率,Topcon常常是24.8%、25%、25.2%,这都是目前大家常常聊到的转换效率,叠加上去就是33.7%,又是一个新的突破。
    所以这是目前大家看到异质结的几个优点。
    稍微提一下钙钛矿的优点和缺点,目前讲句实在的,钙钛矿有一点点难以突破,这是未来大家可以看到的场景。
最重要的一点是设备,大家都知道,东方日升为什么押注那么多在异质结上?
首先金属化成本,我们可以看到HJT成本路线图,目前已经降到跟Topcon差不多的部分,接下来在2024年应该会比PERC还低,这是目前我们的技术降本的路线。怎么降?这个东西比较技术,我们尽量带过。
    这边是银耗,所有做电池的厂家都很熟悉银耗是电池中比较关键的部分,我们目前其实在2023年年初就已经达到10毫克/瓦的银耗,异质结厂家现在有一个对手厂家量产比较大的,他们说其实是在12-14左右,我们现在已经10了,马上在今年四季度就可以达到9,这是我们的降本路线图。
    现在已经在50%左右的量值,在2024年这个时候,我们预计可以降到3.9%,量的极值应该可以降到25%左右,所以我们目前的降本还是可以继续进行下去的。
    印刷速度,我们提的是比较快的,2035年左右,接下来会提到400甚至450。
    我们现在做的产品大概平均生产出来的组件瓦数是700瓦,是在市面上组件比较少见的,采取66片的132板型的组件去做的,比较适合的还是大型地面电站,因为承重什么的都要大一点。
    在4月27日异质结0主栅电池已经下线了,今年是进展比较快的一年。
    这里提几个,我们下线之后几个数据,可能在这边也顺便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二级市场,各位领导比较关注我们量产的数字,这是官方的一些数字,这是试验的对比。我们比较幸运一下线之后首批12天效率达到25.3%,目前来讲210半片组件厚度是110毫米,目前生产效率是25.5%,其实这个数字是在6月11日之前的,我们已经可以在现在,应该是25.6,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6了。
    这里稍微提几个东方日升的异质结里程碑,也非常感谢杨博士,这也是他提供的数字,也是相当漂亮的给东方日升打了一个很好的翻身仗。
    这边是四个,我们的重点指标,欢迎大家在这边如果想写报道或者想做记录的,给大家看一下,更欢迎大家买一下我们300118的股票。
    最后我们要提一下东方日升异质结从所谓的2019年才开始所谓HJT,当时取名比较土一点,征服者、征程者的一个名字,到现在我们取名叫“伏曦”,不做人,改做神了,为什么改做伏曦呢?其实整个异质结的路线应该是跟所有的异质结厂家、电池厂家做的东西是不太一样的,怎么样不一样呢?可能中间还提到一个薄片化,薄片我们已经实现了110,极限到90的薄片化,我相信在其他同量竞争厂家部分还是保持在120左右微米的部分,这是薄片化的部分。
    另外是银耗,刚才提到银耗我们实现了9-10毫克,但是其他厂家目前还是差不多实现12毫克左右,这是目前别的厂家的极限值。我提这个,是我们在技术工艺部分的突破。
    另外几个突破,还有两点是我们自己的专利,在微米昇连接技术上也是我们自己的专利做的突破,另外还有一点,可能很多人应该都已经注意到,钢边框是一个新的产物,我们在异质结组件上,我们这边是用了比较多的钢边框的部分,所以伏曦的诞生是这样,也因为这样我们有了741.456瓦的超高价组件,大家如果促进参展或参加活动都应该听说我们家的组件应该是标的最高的。
    最后介绍一下伏曦的特色是210半片,24主栅昇连接专利技术。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的参加,谢谢!
主持人:
    谢谢庄总为我们带来的主旨演讲,好技术必须要有好的应用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下面将邀请隆基绿能中国政企地区部客户总监魏来先生登台,为我们带来《以光造万物 为超越而生——隆基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演讲,有请!
魏来:
    尊敬的徐春明院士,舒桦副董事长,各位与会嘉宾,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主要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我们的建筑节能,大家知道,整个我国的碳排放,我们在建筑节能中的占比是非常高,所以整体从建筑去减排,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正式介绍今天的分享之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隆基绿能中国政企地区部的魏来,相信我们整个新能源行业,就像我的名字一样,可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部分,关于隆基。提到隆基,相信与会的各位嘉宾,可能都不会太陌生,我下面用简短的时间向大家再正式介绍一下我们隆基的基本情况。
    隆基,2000年成立,2012年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的理念,持续不断地为整个行业的进步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这是我们2022年的营业收入状况,整个2022年隆基的营业收入达到1289.98亿元。
    业务板块方面,隆基秉承着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地位,构建了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地面光伏解决方案以及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
    在全球布局方面,隆基的总部位于西安,我们更是拥有着包括马来西亚和越南在内的全球多个生产制造基地,营销网络和物流中心更是遍布全球,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我们全球的客户去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隆基这些年良好的发展也印证了整个行业不断地发展,可以说隆基的发展离不开我们在研发端持续的投入和对于我们科技的不断创新的坚持和执着。隆基每一步的创新,无论从金刚线切割技术到单晶PERC技术,还有现在的双面发电技术,以及最新提出的HPBC电池技术,可以说隆基的每次创新无不成为我们整个行业的风向标,我们更是在去年11月份以26.81%的转换效率打破了尘封五年之久的太阳能硅基电池的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隆基的中国政企地区部正是基于隆基多年来在技术端解决方案端不断地总结和积累,专注于面向我们国内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依托于高效的产品,去做BIPV项目液态合作,以及基于我们项目开发的合作,去打造隆基的绿色新能源行业的生态体系。通过我们的金钥匙交付标准的管理体系为各行各业去提供差异化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的产品与服务。
    隆基的产品也是这些年得到了全球用户的广泛认可,隆基的光伏组件产品目前连续三年位居全球出货量组件产品排名第一位,硅片产品更是连续九年位居全球出货量的首位。
    下面看一下隆基的Hi-MO系列的组件产品,从Hi-MO1到Hi-MO7,每次隆基产品的更新迭代,可以说都是一次技术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隆基的Hi-MO5已经被全球广泛应用到各地的项目上,基于传统单件PERC的一款产品,普适性。隆基绿能的Hi-MO6产品打造的一款高效产品,更高的转换效率,为工商业主带来更多的绿色能源以及更高的投资收益。Hi-MO7是今年推出的一款基于双面双节电池技术的一款Hi-MO7高效适用于大型集中式电站的一款组件产品。
    这是Hi-MO6产品的基本情况,整个Hi-MO6产品最大的特点,搭载了HPBC高效电池,其量产效率已经突破25%,整个产品在光线吸收、能量转化以及电能传输都有优异表现,开创性采用了正面无栅线的工艺,弱光发电的性能更优,更好的温度系数也是我们产品问世以来被业界认为分布式领域的王牌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以北京地区为例,在1万平工商业的面上做的与传统单一PERC的产品,我们的度电成本更低,同样场景下装机容量更大,能带来更高的发电提升,最高可以提升8%以上的发电量,意味着在屋顶资源有限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领域,在有限的空间面积上我们可以做更大的绿色能源的输出供给,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投资的收益。
    我们今年在上海盛会上隆基面向全球用户隆重推出了Hi-MO7产品,整个产品采用领先的SMBB双面技术,有更高的发电效率,更适用于集中式应用场景,以及特殊的需要双面发电的分布式的应用场景。可以说隆基无论是Hi-MO5、Hi-MO6还是Hi-MO7,全新的隆基产品矩阵差异化的可以为我们全球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大家差异化的需求。
    当然好的产品也是需要我们有好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来配合,使之发挥其最优的性能。
    隆基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深入洞察行业以及客户的需求,总结了一套全场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从产品类型上来划分,我们有BAPV解决方案和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屋面场景,除常见的金属屋面、柔性屋面、混凝土屋面以外,还有园区的地面、光伏车棚等等一些解决方案,随着我们不断去积累,其实有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和场景被开发出来。
    这是工商业光伏面向客户的时候最常预见的三种主要的屋面场景,混凝土屋面、柔性屋面和金属屋面,看似雷同的屋面场景,也是有着更加细分和不同的差别。比如说在PTO柔性屋面上,是一款建设初期预加的光伏方案,还是已经建成再增加光伏解决方案,还是整个屋面的PTO系统出现氧化老化需要再翻新,其实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和安装方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和能力的。
    这是我们为腾讯的数据中心打造的在企业柔性屋面上建造的一个绿色能源的供给,整个项目装机容量将近13MW。
    在传统既有屋顶建筑上加装建筑光伏的解决方案,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方案,隆基BIPV解决方案,可以理解为一款可以发电的绿色建材,美观度更高,同时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同步的,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更快速高效的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给我们的业主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隆基隆顶一款解决方案,隆基2020年第一次提出的隆基隆顶解决方案,是基于对于工商业的工业厂房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屋顶上去集成的一款可以发电的绿色建材产品,具有高防水性能、防火性能整个建筑屋面和光伏系统可以达到同样的使用性能,同时整个BIPV解决方案采用可踩踏的组件设计以及无边框组件防积灰设计,为业主可以带来更高的装机容量和更大的发电收益。
    这是隆基3.0版本相关的数据,重点强调一下隆基在整个解决方案里面率先开创性采用了可踩踏组件设计,因为传统的光伏电站在建设时要预留通道,通过可踩踏组件设计可以提升整个屋面的利用率,可以提高20%—50%的装机容量。
    这是我们与京能国际在嘉兴合作打造的一款BIPV解决方案的项目,整个电站建设在11万平的工商业工业厂房屋顶,整体装机容量达到17.73MW,这个装机容量已经远远超出家装光伏的装配比。
    整个隆基BIPV产品家族,除了针对于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的隆基隆顶,还有隆基隆锦和隆基隆行作为BIPV的一款解决方案。隆基隆行是采用装配式集光伏、充电、储能一体化为绿色交通出行打造一款的BIPV解决方案。隆基隆锦是面向幕墙以及外立面去做的一款可以在颜色和组件尺寸上,都可以随意选择和量身定制,非标定制化的一款产品。
    北京的工人体育场,大家知道我们中超联赛开幕式以及首场比赛都是放在改造后的工体,包括梅西来我国参加的第一场比赛也是在工体承接的,工体采用隆基BIPV解决方案,整个项目非标产品达到190多种,为整个场馆提供源源不断地绿色能源的供给,打造了绿色的国际影响力比较高的一款绿色场馆解决方案。
    前面介绍了全场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其实我们也了解到对于不同行业,只有场景的解决方案已经没法去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特点对于绿色能源转型的个性化需求,我们也是针对高耗能企业深入挖掘行业的不同特点,行业的不同需求,以及各个行业所处的痛点,去针对性的提供不同行业以及基于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首先我们识别出整个轨道交通行业的全场景,包括从铁路、城市地铁、公路、航空,再到轨交设备的制造,其实每个板块项下都有更细分的场景领域,基于场景的识别以及客户需求的深度了解,我们根据不同的场景配备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同的高效组件产品,给我们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式的服务,去帮助我们的客户更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自身的绿色发展的需求。
    这是我们与上海地铁合作的在绿色轨道交通上的一个项目案例,整体项目的装机达到7.4MW。
    最后,隆基的产品应用案例。
    这是我们在博鳌亚洲论坛,为整个博鳌亚洲论坛打造的低碳园区项目,博鳌亚洲论坛是海南省和住建部共同打造的我国首个国际展馆的国际论坛的低碳示范园区,整个项目建成之后在亚洲论坛开放的时候,为整个会场提供了绿色清洁能源的电力,以零碳园区的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标杆示范工程。
    这是我们在舟山为大洋世家打造的BIPV解决项目,离海边非常近,对整体项目抗台风要求非常高,经过客户对多种方案的比对,以及对方案深入研判,最终选择我们隆基的BIPV,隆基隆顶的解决方案,在满足建筑高抗风阶性能的安全可靠性的基础上,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多的绿色电力供给。
    这是山东重工的一个项目,山东重工集团是我们国家大型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面对大型国有企业,他们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视光伏项目所带来的绿电应用,整个山东重工项目目的以后并网140MW,在建项目加在一起,在山东重工项下集团的各个分子公司累计叠加在一起最终可以达到300MW的体量。
    这是我们为简一大理石在广西梧州的绿色工厂所配备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的BIPV一款解决方案,帮助其建设绿色工厂以及工业4.0的自动化智能工厂。
    最后,随着我们国家“双碳”的不断推进,历史也是赋予了新能源行业,赋予了新能源人新的使命,我想说“双碳”目标的实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也欢迎与会的各位嘉宾、各位同行,去添加我们的联系方式,我们隆基也愿意和各位同仁一同携手,去为我国的“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我们一份力量和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魏来总为我们介绍隆基的有关情况。
    下面我们将要有请上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投部总经理杨而立先生登台,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题目是《解码协鑫能科》,有请!
杨而立:
    尊敬的徐院士,尊敬的舒总,尊敬的徐秘书长,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代表协鑫能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我今天讲的课题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协鑫能科是怎么来参与新能源这场盛宴的。
    我今天以这个主旨开篇,电力+算力=生产力,这个主旨也是朱董事长在北京的时候提出,也提出这样一个概念。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也很好理解,现在的能源行业都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已经向清洁和高效来转移,这里面两个非常关键的点,我们在往清洁和高效两个点去走。清洁很多依托的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改进。高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往算力,算力如何结合能源来共同复利。未来两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面对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就是电力+算力,将来评价资产,将来最重要的资产不是房地产或者不是固定资产,而是碳资产+算力资产这两部分。
    我今天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汇报,主要是现在碰到的机遇,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个变化的?同时协鑫能科有什么优势来做这些事情?包括协鑫能科未来是什么方向?
    从机遇角度来说,各位都是专家,都非常清楚,其实从源网荷储的角度来说,协鑫能科的整个产业布局是跟国家新型电力系统、跟源网荷储是非常契合的。从源端,协鑫能科有接近3GW的风电,也是我们目前的主营业务。协鑫能科在两年之前已经参与到充换电市场服务当中,特别是商用车的电动化协鑫能科已经深度参与了。储能角度来说,协鑫做储能也比较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已经开始了。今年我们也是把储能大规模投资开发纳入非常重要的议题。所以从协鑫能科的产业角度来说,目前还是跟整个国家的导向是非常契合的。
    为什么有这个动力去干?整个市场机遇来说不管是电动车领域,不管是储能投资,今年大家都觉得储能非常热,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个热度真的超乎寻常。从算力来说,从年初的ChatGPT开始,整个人工智能的热度,这三个行业的热度现在可以说是几何倍数的增长,所以基于这样的市场前景,能科也是提早在这个方面有布局。
    讲完机遇,能科是怎样面对这样的机遇的?其实主要讲几个方面。第一,能科的战略中心的转移,其实能科的主营业务目前还是以清洁能源业务为主,以刚刚提到的燃机发电、热电联供以及风力发电这些业务为主,这块业务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接下来重点往三个方向转,首先是移动能源端,通过两年积累,目前我们在全国投运超百座换电站,包括跟很多同业伙伴一起为充换电赋能,将华为的超冲技术包括我们自己的超充场站在全国进行推广。储能,我们2016年开始开展储能业务了,去年年底为止已经投资开发的储能项目累计2.6GW,同时2017年全国最大的锂电化学的储能项目是在苏州工业园区协鑫的切片厂投的,今年我们重点在几个地方,在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我们会大规模开展电网侧储能以及工商业储能的开发工作。
    算力方面,通过前期的公告也了解到,一方面我们已经持有了算力卡资源,同时跟苏州政府包括某些地方的政府完成签约,近期将会有一个计算中心的投运,这也是能科开始涉足进入算力领域的具体实践。
    财务表现方面,业绩预公告已经出来了,包括资金方面,我们的定增包括刚刚在深交所批复同意发行的可转债,都是投入相应的战略领域的。
    提到这个不可避免要讲一下这个问题,能科到底有什么优势干这个事情?其实讲这个事情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协鑫体系,目前四家上市公司,刚刚协鑫科技的宋总已经介绍了,包括能科,包括接下来还有协鑫集成的同事会介绍,其实对协鑫体系来讲,大家熟悉协鑫的知道,协鑫是以能源和材料科学见长,去年我们200多亿度电的售电规模,以及颗粒硅、钙钛矿、正极材料包括电子极多晶硅等,都是在能源端材料端见长的领域。但是能科有点特殊,除了清洁能源发电这一端,战略中心已经往市场端、场景端去转,很多新产业新形态包括移动能源,光储充包括储能分布式包括工商业的储能以及算力设备、算力中心的运营,已经往下游去走了,这就是能科在整个协鑫集团的定位,其实我们要把整个协鑫的能源端优势和材料端的优势逐步往下游去延伸。
    能科怎么做?其实我们也总结了自己的方法,这两年也是这么去做的。其实这里面跟大家分享一个事,整个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是渠道资源,二是打造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方案和产品。其实干移动能源,大家都知道,整个移动能源一体化下来,换电站包括充电桩只是移动能源的辅助设施,其实移动能源更多的是进入跨界,进入交通领域,进入前端的物流行业,物流行业就来了,最上游的是货主端,中间的是运力端持车的,包括很多后市场服务端、维修端,这些恰恰是能科包括协鑫甚至在座的很多能源企业的兄弟们不擅长的领域,所以很多同行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说,现在整个市场上所有干换电的同业,整个财务表现都不太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因为大家都跨界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换电站到底盈不盈利?换电站的投资收益能不能满足预期?其实不来源于换电站本身的运营,来源于换电站前期的车站比能不能达到,但是恰恰我们很多企业没有参与到前端的运力端,所以没有办法掌控前端,导致很多换电站的盈利财务表现不如预期。所以大家投资的时候其实投资预算模型是以假设为前提的,我们也跟很多二级市场的伙伴包括券商在交流,为什么大家现在对这个商业模式不太看得懂,觉得干能源企业去干这个干不好的原因,核心点在这个点。
    接下来我分享我们是怎么做的。首先从市场开发模式,我们遵循两个点,一个是区域合伙人的概念,一个是自营开发的概念。我今天分享的很多都是我们业务过程中市场开发中考虑的问题,包括我们总结下来的经验。
    自营开发,这个最简单,其实自营开发目前应用于储能电站的投资开发,协鑫是基于协鑫新能源0451开发国家光伏电站的一批团队,我们协鑫在全国范围内大到省级市级小到村里、镇里都有很多我们的开发人员在那儿,我们是依托他们进行储能电站,包括工商业电网侧的全国开发,这是我们的基础优势。
    为什么要有区域合伙人的概念?就是物流端、运力端包括货主端的合作,这一端是我们不擅长的。今年上半年协鑫能科已经通过参股形式,参与了很多地方非常有优势的物流平台、运力平台,他们可能掌控了很多车辆,也掌控了很多希望运力场景,包括矿山、港口、码头,这些都时候运力场景,我们通过参股的形式合资,跟他一同成立合资公司,这些企业通过协鑫的参股,在招标的时候非常有优势,一些国有平台发现有能科进去,在打分上也会高很多,我们通过这种合作参与了很多平台,大概有5家以上运力平台我们进行合作。我们的想法是通过这种参股合作来培养某种程度上能科一块业务也是投资业务,我们收并购业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部分非常优质的物流平台,将来是给能科输送非常多的场景和业务的,能科很多核心产品的销售是需要通过这些合资公司去实现的。
    包括很多国资,我们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这是为什么?是跟货主端直接成立合资公司,很多矿山、港口、码头都持有港务集团、矿业集团等大型央企国企手里,我们和他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帮助他实现电动化改造。
    讲完市场开发模式,协鑫能科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完善的解决方案+扎实的供应链。
    解决方案,协鑫能科基于整个协鑫集团的资源优势,我们能为客户提供的是涵盖光、储、充、换、售以及算整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如果说某个业主找到能科,说这个场景希望我们来做新能源的改造,那好,我会根据不同情景给他配不同的产品菜单式组合。举个例子,比如内蒙、新疆一些路铁联运或者矿山找到我们,这个地方光照时间比较长,可以搞点光伏,停车车棚布点光伏,同时因为它是50公里半径范围的运力封闭场景,你要布换电站,投换电站比投充电桩的收益来得好,一方面经济运行效益来得高,另外一方面整个电池的寿命电池管理维护会好很多,这时候我会给他提光伏+换电站的组合方案,这时候投资模型收益率控制到10%以上,帮助他实现稳定增长。如果说跑到深圳,没有固定的场景模式,有一个业主说就有2亩地,在市中心,你看看给我做什么改造?我们就配储能+充电桩,因为这时候运力对象是不明确的,是整个深圳的所有私家车包括乘用车、出租车和网约车,同时深圳有峰谷价差,我们控的收益率就会达到15%以上,这也是找协鑫的优势,我们也做光伏,储能我们能科也在做,充电站、换电站,换电站我们有自研的,充电桩有跟华为合作的,光有解决方案不行,如果光有解决方案就成PPT公司了,解决方案背后跟的是扎实的供应链。这里面几个点,第一,我们的电港研究院在北京,2021年注册的,已经两年半,我们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产品资源矩阵,包括电池包、换电站,必须跟主机厂配套,因为很多换电站不跟主机厂配套无法达到标准统一,很难推进,所以从电港研究院主打的关键词是智能+标准,智能是整个换电站的运行智能化、标准化,今年年底要上线线上值守功能一个人,同时明年要往无人化方向去努力。标准讲的就是整个电池包和主机厂的配套标准。
    第二块,储能制造,我们其实刚刚提到2016年就开始了,包括我们现在的自研工厂今年也会投产,在7月1日,协鑫集团的正极材料3万吨的产线,第一期3万吨量产线在四川眉山仁寿县,已经投产,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储能产品更好推向市场。
    软控平台也是我们的核心,目前协鑫能科在移动能源板块有近百人的软控研发平台,将来如何将光伏、储能包括充电桩、换电站消纳进行整体融合,能源怎么整体融合怎么高效利用,必须通过软控实现,能科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储能调度平台,也不是简单的做一个车辆运营的平台,或者说简单的做一个换电站的充换电补能的平台,我们是所有的进行整合,我们干的这样一件事情。
    所以基于刚刚的扎实的供应链,我们未来更能科定的目标是什么?我不要讲长远的,就讲2023年我们的目标。这三个主要的战略重心,移动能源主打效益+兼容,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运营效率,提高补能收益,我们力争和同行、同业哪怕我们的竞争对手一道,把整个换电市场的效率提升,让所有投资人认可这个模式。兼容主要讲的一站兼容和电池包电池,这是搞移动能源的目标。我们做储能的目标是规模+产品,刚刚提到高循环次数的储能产品,包括全国的大规模开发,这是我们做储能的目标,我们关注的是产品+投资开发两个点。算力,我也不敢多说什么,对于算力,能科作为能源企业也是一个新兵,我们是怎么切入算力的?我们的想法是希望能科作为能源行业,至少作为能源行业的企业来说,在算力这块没有落伍,我们在算力这块通过投入一定的计算中心,跟广大的能源企业进行合作,这时候我可能会跟包括能源企业包括各行各业都会合作,我们输出能源、算力,算力核心一个点也要有能源的依托,我们通过切入这样的赛道,至少在能科传统的产业基础上插上算力的翅膀,同时算力确实能给能科提供更多的赋能。所以有了跨越和引领这样的关键字,这是我们的想法。
    最后,我想以这张图来收尾,长城,其实我们是这么理解的,长城代表我们能源行业的战略高度,安全体系,以及对于各行各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这是国家能源战略。同时垒起长城的砖块是什么?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辅的资源型企业,能源生产商,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合作伙伴扮演的角色是,我们是民营企业,我们发挥的是技术优势,我们是以高精尖技术来打造算力和储能共同加起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是这些砖块之间的沙石以及黏合剂,我们是为了能让长城更稳固,让整个能源行业更安全、高效、更有效的运转。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谢杨总为我们带来的有关协鑫能科在移动能源方面的实践和对未来的思考。
圆桌论坛一: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起在这里聆听了各位主题演讲嘉宾为我们带来的演讲分享,下面我们将会进入一场圆桌对话,今天下午会为大家安排两场圆桌对话。
第一场圆桌对话的主题就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这样一个话题。因为我们总是不会像孙悟空一样在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的环境,以及未来呈现什么样的态势。
    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以下参与对话的来宾,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室主任王彩霞博士,有请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侯建国先生,有请弘元绿能董事长助理闫琼女士,有请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请上本场圆桌的主持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智勇博士,有请各位。
    董智勇:谢谢主办方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实验室也是支持单位,我谨代表实验室,代表实验室来主持这个活动。我们这次活动四位重量级嘉宾,有两位之前已经做过精彩的报告,宋总和侯总都已经介绍过了,还有一位闫总,一会儿也要给我们奉献精彩的讲座。
    我们这次活动圆桌论坛的主题一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我简单理解“融合发展”,首先是三个目标,第一个是提高我们社会的生产效率,两个降低,第一个降低全社会的用能成本,降低我们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前面院士和很多领导专家都已经做过精彩的阐述和深度分析。
    我们也注意到,习总书记在7月份主持全国深改会议上已经提到,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行业,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支持光伏风电的发展。而国电投是我们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
    我先抛砖引玉,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因为国电投是最大的发电企业,我们怎么看待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国家能源这种传统化石能源的央企现在也进军绿电绿氢市场,将来我们能不能畅想一下这些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跟新能源发电企业融合的场景?比如说沙漠戈壁上的光伏,海上钻井平台上的风电,甚至海上光伏,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尖锐?谢谢!
    王彩霞:谢谢董老师,我自己本身是做光伏电池技术出身的,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其实有一些难度,我把我现在了解的我们集团在做的一些情况给各位报告一下。
    国家电投大家都知道是清洁能源装机全球第一,新能源装机第一,光伏能源装机第一,“3060”背景下对我们要求也是非常高,本来光伏是第一、风电是第二,现在装机容量又要大幅增加,电力的输送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电力消纳问题需要解决,行业提出一种解决途径,我就采用把气风气电转化成氢,利用氢去输送。其实氢本身,我们知道氢和电其实相对应的电力是有一个发电、输电、输配电、用电环节,但是对于氢来说,他自己本身也是很大的产业链条,从刚开始的制氢、输氢、运氢、储氢、用氢,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于氢的输运来说目前也是难题,对于氢的消纳来说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是电力的消纳,一个是氢的消纳,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现在我们也在转型,我们原来说发电集团,我们是五大之一,现在合并以后是四大发电企业,我们从前年也开始转型,我们现在叫能源企业,能源企业布局肯定包含电力、氢能、储能,都是有布局的。
    刚才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大的背景,大的背景下我们集团也是在走转型发展,我们国家电投集团今年重新布置了集团五大产业板块,以前主要是大基地建设,但是现在五大板块里面,第一个,把原来所有集中式的热电力划分为第一大板块,第二块未来会布局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发展,这是面向综合用户侧的,第三要率先突破绿电转化,就涉及到刚才董老师说的,包括电、氢包括后端的绿色化学品,这个链条是未来更涉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的,可能更聚焦在这一块。第四大板块是协同发展,第五块是融投业务。
    我个人可能没有直接回答董老师的问题,从集团五大板块的划分,其实也可以给出一点答案,目前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我们国家电投在吉林风光锂网制氢合成氨示范项目今年已经开工,有700万的风电,800万的光伏,可以制30多万的氢,80多万吨的合成氨,把没有输送的电转化成氢,氢也没有直接输送,把氢再合成高附加值的绿色化学品像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场景。
        第二个,我们研究院是国电投下面的中央研究院,我们也在做一件事,像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再非脱合成制成绿色航油、甲醇等化学品,这里面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刚才说我们是能源企业,除了电力,还有氢,为氢和电的消纳是非常大的一块,从生物质气化到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过程中,都会消纳很多的氢,整体来说燃料电池在氢能利用里面占比是非常小的一块,所以未来其实在氢整个产业链上的应用,可能更多工作是需要放在如何把氢给利用掉,可能是在这一块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院里在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氢的利用,也结合了化工原料燃料,也是这么一个好的集合。
    另外,海上石油开采更直接了,像高能耗的企业,肯定是直接用作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直接来供绿电。我们自己在做的一些事情,可能这个不算是传统能源,比如高能耗企业,像电解铝,类似这样的,能耗其实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随着国家政策对它的要求,不可能直接用下网的电,所以就需要用光伏发的电供给它,直流供给电解铝,我们集团也是做了国内首例分布式光伏电解铝高能释放的例子,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还在继续往后推。
    刚才其他老师报告里还讲了天然气,除了石油还有天然气,其实像常规的对于氢这块来说,氢的输送,除了纯管道的输氢以外,还可以通过天然气掺氢方式,我们院里也做了四五年工作,目前也是在我们集团内部有好几个应用项目,可能利用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来实现氢能的输送,其实对氢本身也是一个消纳。
    我大概理解这么多,大概说了这么几个例子,我觉得未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结合融合发展是有非常大空间的,对于国家电投来说一直秉承的是大协同、大融合转型发展的战略,所以我想我自己对这一块还是很有信心的,谢谢董老师。
    董智勇:谢谢王所长刚才为我们细致地梳理了国家电投在一些新的方向上的拓展。我们上一个环节侯博士也为我们介绍了中海油在气电、在氢输送和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到,将来如果新旧两种能源,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之后,它会为我们整个行业的上下游生态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非常多的机会。下面有请侯博士再继续给我们深化一下,究竟给我们上下游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哪些机会?有请侯博士。
    侯建国:好的,谢谢董老师。我刚才给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这些问题有一个简要的回答。应该说我也是非常同意刚才王所长的观点,应该说我们传统能源企业和新能源,是一个共同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子,应该说我本人是在气电集团,我们单位主要是做天然气行业的,作为海油来说,我们有一家公司专门做海上风电,可能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对海上风电,特别是深远海的风电情况,可能了解的稍微少一点,我想借此机会,给各位专家领导简要汇报一下。
    从目前来看,海油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集团的董事长,我们的领导,我们的管理层,对海上风电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也专门成立了一个二级单位,来做海上风电,包括一些陆上光伏的开发。目前为止,海上风电我们已经建成投产了几个项目,有几个项目也是正在实施,也有一批项目在规划。像董老师所提到的,我们传统的企业怎么去融合?包括我们海上的风电,包括绿氢,比如海上平台,怎么提供能源?我就想举这么两个例子。
    大家前段时间对海油的“观澜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时主流媒体进行了非常详细长时间的报道,是文昌油田开发,是为FPHO专门供电的装置,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在超过100米水深离岸超过100公里一个“双百”项目,为海上平台油气田开发提供绿电,这是我们已经投产的一个项目。
    另外还有一个项目,应该说也是我们海油在江苏的竹根沙项目,是海油的第一个海上项目,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也知道,目前从海上风电开发来说,滩涂和近海资源基本都差不多了,但是对于深远海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包括全球其他一些地方。但是从整个海上风电开发难度来说,深远海的难度是最大的,投资也是最高的,后期的运维和维养成本也是很高的,但是海上风电,特别深远海,它的资源特别丰富,可以说比很多陆上的风电甚至光伏风速高,海上风电的运行时间也很长,比陆上长很多,所以有很多特别好的特征。实际上我刚才跟大家汇报的时候也提到,全球包括我们国内很多咨询机构,也是非常看好风电,大家也可以看到,如果到2050年左右,整个风电的占比很大,大概是25%左右,所以整个能源体系,风电的前景很大。
    我就跟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这么多。谢谢!
    董智勇:刚才侯博士提到的海上巨无霸的风机特别振奋人心,我相信新能源从业的同仁们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新闻,最近我们石油大学隆基股份包括华能投资,我们前几天进行了非正式的头脑风暴,在海上风电现在效益还比较好的前提下,怎么提高它的规模工程的效能,能不能辅助海上光伏,包括刚才侯博士提到的给海上的钻井平台供电,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发现海上光伏的光伏组件受到很多方面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盐雾、海上、超强的紫外线,包括海鸥留下的粪便,都会对它造成很多影响,所以对于装备的需求是随着场景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我们有些要求是苛刻的甚至是过分的,我们希望来自光伏行业特别装备制造行业的同仁们给我们提供信心。
    特别请闫总给我们提供一点信心,我的问题很明确,光伏行业怎样既降成本又提高效率,包括协鑫包括其他单位已经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科技方面的进展,不知道闫总能不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谢谢!
    闫琼:非常感谢董博士的提问,弘元绿能作为光伏提供商,再加入到光伏原材料,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就是希望能给光伏行业增加降本增效,设备商怎么增加原材料的利用率,把硅片切得更薄,产品降等更低,同时使得良品率更高。在完整的产业链情况下,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作为完整产业链的每一个基地的园区,我们都会从绿能、绿电供应自己这些工厂里面所需要的能效,再加上将来我们去终端服务于电力系统,也会进行一些相关的研发,就像现在非常热门的这些话题,怎么去增加一些地区的消纳?因为在一些地区可能它的土地面积会很大,但是可能当地的低压消纳问题导致做出来的产生的绿电没有办法完全消纳,在一些需要电力的地区,又没有足够的面积去铺这些光伏的组件,所以在将来我们也是希望尤其是像在海上光伏这块,其实除了我们能够降本增效使得单位面积的光伏产品产生更高的产出效率之外,我相信除了弘元以外,其他各家兄弟单位也是致力于在此的研发,在有效的面积产出更高的能效。
    当然海上光伏问题,除了光伏产品这块,其实周边的一系列的系统里所要应用到的都需要有一些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支架或者逆变器整个产业链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些目标。因为毕竟陆地上的面积是有限的,如果在海面上的面积会给光伏甚至风能带来更大的有效面积,就使得全球的资源怎么能够更好的去利用,所以我相信将来通过整个行业共同合作,能够在全球有效的资源情况下,把我们通过产品研发、设备研发,能够在有限的单位里面产出更高的效率,同时利用地球上其他一些资源,比如说在海上,在支架或者还有一些相关产品去解决一些抗风浪测试,如果之前就像我们也曾经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例如在海上如果风浪达到10米、20米甚至50米的时候,对于所有产品的要求都会非常非常高,大家就需要通过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怎么能够协助光伏行业或者风电能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去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让它产出绿电,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研讨的一个目标。
    在此,其实弘元我们目前致力于本身的设备研发,希望能够协助大家在产品生产的时候,能够以更低的原材料成本产出更多的产品,增加产品的良品率,服务于所有的光伏企业,能支持整个光伏行业做得更好。
    董智勇:谢谢闫总,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不管什么行业,刚才院士已经把目的地赶到山东,已经多次提到土地是我们的瓶颈,向海洋要面积,不管是海上光伏还是戈壁光伏,我们远离成本中心、用能中心,这时候对储能就有更多的要求。刚才我还注意到来自协鑫科技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了比特驱动瓦特,我们一般化石能源企业关注的可能是重化工业或者是油田炼油厂甚至煤矿,这些重化工业的用能需求,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有请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协鑫科技在这方面的布局,谢谢!
    宋昊:感谢董主任。刚才其实杨总是我们兄弟公司,在讲比特和瓦特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更多的是从信息和能源相互融合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去回顾之前的历史,因为我经常喜欢看历史,再从历史上往更远的将来去看,人类发展史是能源、信息、材料这三种基础要素,综合发展起来的快速的历史。对于协鑫科技来讲,我们是从能源企业开始做,从能源走向材料,这方面的材料实际上从硅料或者光伏角度来讲,我们理解光伏是能源的转换器和放大器。生产光伏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能源的,但是生产完光伏,在自然界通过光增伏特的效应生产出能源,怎么样不断放大能源?减少生产中需要的能量,去放大未来转换的能量,其实一直是光伏行业,无论是所有技术进步所有的主题,大家其实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对于3800来讲,我刚在PPT里也讲了,从冷型化技术驱动,从多晶硅150度电以上的电耗降低到现在行业平均60度左右的电耗,一公斤多晶硅现在能生产出多少光伏组件呢?现在大概是400多瓦,可以形成400多瓦的光伏组件,在中国平均下来能产生500多度电一年,原来需要150度电,当然那时候光伏的效率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可能“十四五”一公斤是200瓦左右的组件,其实整个放大效应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其他环节的能耗,大家曾经都有一段时间有一些谣言,说光伏是不是消耗的能源生产出来的能源还要高?但这个谣言很快被证伪掉。15度电一年生产50度电以上的电力,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有多大?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包括从协鑫集团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在讲能源、材料、信息如何融合,如何耦合?特别是面向未来,我们去减碳,去脱碳,实际上都来源于能源消耗,能源来源,其实要低碳,材料的生产要低碳,能源消耗要下降,再有一个东西需要联系起来,碳交易,这是需要额外讨论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从3800,我们站在光伏材料这个环节去考虑,或者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大,不仅仅是光伏材料,因为我们是硅基材料,硅基材料和碳基材料在面向未来低碳生产的时候,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或想一想所产生的变化。现在很多材料上,其实硅基材料可以对碳基材料形成更高效的替代,从材料角度,从我们整个集团在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布局上,其实我们都是向着您说的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的。
    我简单介绍这一点。谢谢!
    董智勇:感谢宋总,刚才用一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体现了融合发展的主题,又引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我们畅想一下硅替代碳给我们未来美好生活提供了一个路径。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有很多问题,很多想法,想跟四位嘉宾交流,时间关系,我们可以举手提问,大家提问的时候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单位,畅所欲言,谢谢!

圆桌论坛一:
    提问:我想针对弘元绿能的闫总,想了解一下,因为弘元之前在我的认知是上级数控做硅片主要产业,是什么样的缘由让您切入这么深到组件环节,甚至要做到全球化的光伏组件来跟我们这些所组件厂竞争呢?
    闫琼:好的,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弘元绿能最开始叫上机数控,最开始在上市的时候名字也叫上机数控,后面更名为弘元绿能,我们就是希望能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闭环,一方面我们做一些切片设备或者刀角机能服务于光伏硅片企业。另外一方面,我们产业基地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加上我们之后的电站开发,我们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全产业链闭环。其实也不能说跟老的组件厂商去抢市场,我们是希望能够在将来的竞争环境里面,市场竞争是要求大家降本增效,怎么能够让整个产品的质量更高,我希望是从源头控制、原材料控制、品质的管控,包括硅料硅片到设备,再到将来组件的产出,以及光伏电站的建设的一体化,能够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闭环。所以在这个产业里面我相信大家还是有非常大的共同发展和合作的空间,就像我们会是这些硅料硅片厂的供应商,包括设备的供应商,也可能是将来跟我们例如国电投的光伏电站合作支持共赢的模式,所以如果说您在将来有任何希望期望的合作模式,我相信大家可以把光伏行业做得更好。谢谢!
    董智勇:一会儿闫总还会继续给我们做报告,下一个问题。
    提问:各位专家好,我是中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的分析师华鹏伟,我想请教王主任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国家电投其实在整个清洁能源的布局上范围也非常大,除了装机全球第一,我们也看到其实在技术上也做了很多投入,您刚才讲到您本人其实在技术方面也非常的擅长,我们也看到光伏其实出来了很多技术,尤其是在电池端,现在技术路线特别多,就想从您的视角来看,这些技术路线,想请您也来做一个分析和评述。谢谢!
    王彩霞:谢谢!国家电投在光伏全产业链条都有布局,从电子极的多晶硅到硅片,到电池,到组件,到电站运营,基本上全都有布局的。在您刚才说的最核心的电池环节,最早晶硅市场96%,晶硅市场之前有PERC产线,现在比较主流的IBC、Topcon、PERC,黄河公司对应的主要是海外高端BIPV市场、Topcon的技术路线。我们布局的是异质结的技术路线,IBC得单独说,因为定位的是高端市场。目前主流的是Topcon和异质结,从去年年底的市场份额来看,Topcon去年应该是10%的市占率,异质结是1%的市占率,相信光伏行业的专家很多,这个比我了解的更深入一些,那会儿专家也讲过,主要是因为现在Topcon产线和PERC更好一些。未来我个人观点认为异质结毕竟工序比较短,从良率、效率各方面更容易控制一些,所以有可能后来异质结市占率会往上提升。另外,不管是异质结还是Topcon,未来下一步想发展,再往上提升付出的成本和精力都非常大,钙钛矿和多晶硅的集成,我们也布局了几条路线,我本人做的是异质结的叠层,我们自己对这方面,我们多方比较,我们之前也做过四端、两端的路线,我们目前选择的是钙钛矿和异质结大概的路线。预计这条技术路线可能是在五年之后有量产,三年之前大家对这项技术做研发,去年开始基本从实验室转向产业化工业化生产的状态,从现在开始,现在基本大家做的都是5厘米、8厘米的,隆基做得更快一些,但是等你做成这个,商品化尺寸,至少是156以上,包括稳定性解决,可能还需要2-3年的时间,再加上2年时间良率做完中试是5年之后的事情,但我们个人来说,目前肯定现在是Topcon、异质结,后面是异质结+钙钛矿的叠层,我个人是这个观点。谢谢!
    董智勇:非常精彩。我们把时间留给下一个论坛。下一个环节很多都是光伏制造装备,我最后再感谢一下《证券日报》社给我们这个活动提供的大力支持。回顾一下两年前的峰会,刚才王所长其实提了很多时间方面的数据,两年、五年、三年,对于我们这些从业人员来说,时间非常宝贵。两年前,徐院士在2021清洁能源资本峰会上提出了两年的时候我们传统行业会在绿电绿氢重构方面有很多进展,两年时间过去了,不管是降本增效、履行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些信心既来自从业人员无私的努力和更多的风险,更多来源风电光伏新能源装备行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下一个环节我把话筒交给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董博士,谢谢台上的各位,为我们带来非常精彩的圆桌对话,而且明显我们在座各位场上在听论坛的来宾也对台上各位对话嘉宾有很多问题,我们想一个一个思考,一个一个对于未来共同的谋划交流,无疑将会共同造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好的,我们在进行了这样一场圆桌对话以后,我们将会继续为大家邀请上主旨演讲嘉宾,三位主旨演讲嘉宾以后,我们继续要为大家带来第二场圆桌对话。
主持人:
    下面有请宝鑫科技智慧能源总经理安建利,有请安总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的城市超充网络》,有请!
安建利:
    首先感谢《证券日报》社给我们宝鑫科技这么一个汇报的机会。我今天汇报的主题是《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的城市超充网络》。
    宝鑫科技的情况,我先给各位介绍一下。宝鑫科技是深圳一个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综合服务,我所负责的宝鑫智慧能源公司,是宝鑫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宝鑫科技从之前的板极制造和一般的设备OEM已经完全转型为太阳能异质结电池的制造产业,转型以后主要是把基地放在安徽蚌埠和内蒙古鄂尔多斯。
制造板块,另外一块其实是做充电桩和换电站智能制造方面的产品,另外一块业务也是子公司在2016年以后开发的一项业务,是涉及到电源侧灵活性调峰的业务,我们在东北的区域,之前投资了大概四个项目,主要是和国家电投的电厂在合作,这四个项目在过去将近5-6年中,应该说为东北地区风电和光伏消纳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宝鑫智慧能源是以分布式储能、充电桩和换电站技术为主,一方面做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和地方合资平台成立合资公司,构建绿色智慧交通网络。目前公司在安徽省已经落地的,分别是淮北、池州、蚌埠。另外几座城市也正在谈的过程中。
    以城市推进的项目为例,主要是解决公交大巴、公共场站的充电桩建设,其中包括超充和快充这项技术推广。我们也是在去年和华为数字能源进行了深度合作,目前也是他们整个生态的合作伙伴,已经落地的超充快充项目分别在南京、上海、淮北、泉州,马上郑州的项目也会落地。
    当前我们认为在整市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的痛点和问题还是比较多。之前我们国家对充电桩行业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说没有设置更多的门槛,或者说对充电桩的投资运营商没有给太多的资质或者行业上的要求,造成在过去几年中,城市内特别是公共场站的一些充电桩其实建设不是很成功。随着这两年新能源车的增长率逐年提高,预计到2023年底今年新增电动车会超过1000万辆,存量的新能源电动车对桩的需求或者对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场快充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目前在城市里面推进这样一项业务的时候,首先是场地选址比较困难。我们在公共停车场去推的时候发现很多停车场土地方面是有问题的,或者说使用年限、使用性质,对大规模建超快充项目会有影响。第二个,电力接入,像重庆或者很多二线城市在推的时候,电力饱和度比较高,在上大功率充电桩的时候,一般是要新上变压器,小的是630的,大家可能1250的都会上,这时候电力接入的成本和电力接入的难度也会影响到整市推进的进度。第三个,建设无序,之前一些无法使用的充电桩和在规划用地时候出现的一些情况,也会阻碍在公共场地上充电桩,因为在南京公用场合我们看的几个案例,在五年前建的充电桩,现在为止已经都不能使用了,但是这些桩又不能拆,老百姓使用时候就非常麻烦。再一个质量偏低,因为之前的桩企业或者投资运营的主体,对桩的要求很低,效率、安全可靠性等无法满足目前新能源车的需要。
    结合这几点,其实我们和淮北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和交控集团其实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在执行安徽省下发的一些政策方面,我们确实是有一些创新的地方。从去年年底到今年6月底,我们在淮北市已经新上的充电桩是超过了400个,其中一半以上全部上的是直流桩,根据淮北市目前的整体规划,属于三区一县,整个交给交控来做,所以全市的规划目前其实已经完全形成,而且已经在发改委进行了备案。
    按照淮北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监管的总体要求,我们对全市政府事业单位包括医院、学校、居民小区,都进行了排查,省国道和物流园区包括矿区这些地方也进行了一些规划。刚才协鑫的领导也谈到换电站的事情,其实宝鑫也是在2021年的时候开始介入重卡换电领域,我们在换电这块只做重卡的换电,没有涉足到乘用车的换电,原因之一随着超快充技术发展,未来在800到1000电压下很难在5-10分钟满足200-400里程的续航充电,所以就没有太多意义,另外重卡对电池的需要,从350到430度,从超快充还是很难解决营运车辆的营运需求,所以换电5分钟对重卡来说非常适合,我们在淮北省国道和关键物流园区做了重卡换电站的布局。
    在整市一张网推进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标准、政策和补贴方面统一进行规划。标准,比如说全市的通信协议要统一起来。政策方面,对充电设施的土地规划、电力审批包括备案,要给予支持,逐步出台营运的社会车辆、出租车、公交车包括公务用车,现在安徽省已经出台了大部分更换电动车的政策,包括路权政策,像内蒙、山西长治,对物流车路权和运输量百分之多少全部采用新能源车运输,也做了详细的政策方面的约束。补贴可能要根据各个城市的财政情况进行规划。像三四线城市很难给予车或者桩的大额补贴。在二线城市以上,目前各个城市其实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
    从充电设备的技术提升要求来看,目前也面临着几大需要提升的地方。首先,充电的功率和效率,目前从市场上的480千瓦、600千瓦单枪或者单装的功率来看,有大型化的需求。还有一个其实充电效率也是影响非常大,通过我们的测试,在过去几年中上的一些大功率的桩,效率普遍是偏低的。目前新的充电模块技术和充电桩技术出来以后基本能把效率提升到95.5%以上,为全社会减少大量的电能消耗。还有均衡可调的负荷功能,随着充电换电用户增加,整个城市电网的负荷或者潮流会发生很大变化,实际上没有过多考虑今后大规模增长电动车或者无序充电时候的一些功率方面的情况,或者说网价结构方面做特别的设计。但是随着电动车剧烈增长以后,如果在某一个区域或者某一个时刻出现非常大的功率来充电,其实对电网的影响非常大。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到用户侧需求的情况,国家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省级电网为单位推行现货交易,其实现货交易最好的一点是什么?去引导负荷端或者用户侧的用电方式,所以充电智能化和负荷均衡在每个充电场站未来我认为都是必需的。但其实在过去几年上的充电桩,本身的控制系统,或者说软件平台运营平台,在这方面其实没有做更多的规划。后面我想在整市推进的时候,我们在做整市一张网的时候,对整个终端和整个通信协议,包括整个控制系统都会做整体规划。
    第三个是V2G技术,到这个时间不管从南网投运的V2G的充电桩还是国外的需求,还是真正在一二线城市,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对V2G技术的需求。在城市一张网构建的时候,在一些特殊区域针对一些特殊用户是应该布局V2G技术的时候,包括重卡充电机如果具备V2G技术,对电网区域有功负荷还是有影响的。
    最后直流母线技术应用“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这个技术并不是很新,2020年我们国家文件已经提出了,真正在城市项目中实现直流母线和“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我们当然也上了一些项目,如果这些项目规划得好,本身一个站就是一个小的微电网,在直流交流转换过程中有一些损耗,用直流母线技术直接用于充电,也是未来比较常态化的应用场景。
    宝鑫智慧能源在未来2-3年目标城市30-40座,“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实施方案不断深化,今天是资本论坛,也希望在座有意愿和宝鑫一起携手做整市一起推进的资方和朋友希望大家一起携手。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安总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下面将会再次邀请弘元绿能董事长助理闫琼女士登台,刚才在对话中已经为我们分享了一些观点,下面主题演讲《弘元绿能光伏产业一体化解析》,我们来看看闫总为我们带来哪些精彩观点?有请。
闫琼:
    首先非常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领导专家,我是来自弘元绿能的闫琼。其实我并不像各位专家一样,我可能更多的面向市场营销以及终端客户的需求。
    通过弘元我们希望给整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理解产业一体化以及对这些路径的解读。
    弘的意思就是弘扬光大,元就是一元复始。我们的愿景是能成为新能源革命的践行者。
    关于弘元绿能,从最开始的上机数控更名为弘元绿能,我们希望作为一家拥有远大志向的新能源企业,将科技转化为清洁能源。通过不断地技术革新,使得企业甚至是协助到行业内的大部分需要的企业一起怎么整合整个产业链,或者降本增效。
    弘元绿能成立于2002年,在2018年的时候,在上交所上市。在2022年底市值以后达到550亿元。2022年的营收是219.1亿元,总资产是210.3亿元,在胡润中国500强排第229位。产业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以及新能源电站。将来我们希望打造整个产业链的闭环。
    现在我们有三大产业基地在三个不同的城市,是无锡、包头、徐州。目前员工数量超过1万人。
    其实对弘元来说我们有很多名头,我们比较自豪的,我们是绿色能源工厂,在我们自己的屋顶上装了所有的光伏组件,去产生一些绿电,自给自足,当然,这只是一部分。
      我们感到自豪的就是资产负债率只有40.4%,在光伏行业,可能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会是在60%-70%,同时我们的资产收益率达到32.61%,行业的资产收益率只有20%。
    同时,因为我们跟四大行的合作,使得我们企业有几百亿元的授信,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可以开出客户所要求的相对应的保函、信用证或者担保条件,为客户解决更多的问题。
    关于产业垂直化的产业介绍,首先在弘元1.0时代,最开始无锡上机数控由设备起家,从最开始的模床到后面的光伏产业设备研发和进入光伏行业领域,再到从事晶硅专用加工设备制造的设备,再到2018年在上海主板上市。
    弘元2.0年代,我们希望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我们成为新材料提供的供应商,因为我们打造一个集团的一体化供应,包括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
    在弘元3.0年代,从去年一直到未来的2025年,我们希望在硅料的投资、硅片的投资以及电池片和组件的投资,能够完全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包括和当地一些市政府的合作、以及一些其他央国企的合作。
    在弘元4.0时代,我们通过电站的开发,以及做系统的集成商,提供更多的服务,甚至在产业链中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甚至是共同的合作。
    我们主要是有四个产业基地,但是其实是在三个城市,因为在最开始我们包头的产业基地占地都会超过1700亩和1220亩,固阳其实是包头的另外一个城市,相对于包头市中心是有一段距离的,但是通过在跟当地政府的合作当中,我们决定投资的时候,其实到目前为止虽然工厂已经开始正常生产了,但是其实在当地的条件还是挺艰苦的,因为上周我才刚刚去了那个地方,进到山里面的时候,手机有的时候还是没信号。但是,弘元的这些员工都是努力地去包头常住,去完成整个工厂的建设,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建设周期,因为在一个工厂的建设,我们只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
    后来我们在徐州所建设的电池片工厂也是1100亩,总投资150亿元,解决当地就业6000人。在无锡江阴总投资120亿元,占地1500亩。所以在打造整个产业链集群的时候,我们是希望整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控制产品质量以及降本增效。
    我们希望打造整个产业链的闭环,在整个闭环当中,每一步的品质管控、研发管控,包括怎么在产业链中协助其他企业去做,就像我做设备,当我自己整个硅片工厂也使用了我们自己所有的设备的时候,我会知道有哪些痛点,在我知道我有哪些痛点的时候,在下一次我的设备研发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专注去解决自己的这些痛点,会比我只是去卖这些设备,去跟客户了解会来得更加直接。所以我们希望在整个产业链中成为一个践行者,去了解在生产过程中甚至面对销售的客户当中,客户真正的需求和痛点,研发方向,去解决市场客户所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
    其实我们的设备,包括切片机,尤其是对切片机的研发,因为大家都在讲怎么能用最少的硅料产出更多的硅片和电池片,通过进一步薄片化,对设备要求会更高。还有对于设备的定制化以及增加良品率,当硅片切得更薄的时候,大家会知道隐裂的风险会更高,怎样控制产品的良品率,减少隐裂的电池片,增加最终端产品的成品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这是我们包头的硅料产业,总共投资118亿元,包括15万吨高纯工业硅,10万吨的高纯晶硅,我们生产的时候持续会希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我们单晶硅片产能是35GW,2022年硅片出货量是31.18GW,目前是排名第5。
    在扩产的单晶硅片产能是40GW,总投资额会在148亿元,预计增加的产能是20GW。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能给产业链中其他同行,给出我们本身使用时候更多的经验。
我们的包头基地现在共占地1220亩,总共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目前共分成四期工程,主要包括单晶拉晶和切片。包头五期项目正在实施当中。
我们的徐州产业基地,主要生产N型电池片,我们的技术路线主要是Topcon,因为在各种技术路线对比的时候,我们也有看异质结,通过对终端客户要求的性价比,Topcon作为我们的主打产品。
    徐州基地主要做电池和切片。主要占地面积是1100亩,投资150亿元,我们预计徐州基地投产之后,预计年产值是400亿元。
    在江阴组件主要投资大概50亿元,预计未来年产30GW,目前分为三期工程。
另外,根据和当地政府的合作,我们也签约了一些立项,包括光伏和风电的。目前我们已经签约风光储发电项目5.5GW,其中已经在建的项目是800MW光伏电站项目。
我们在光伏组件这块主要产品还是Topcon的N型单面和双面组件,其实在市面上最普通的最主流的产品也是目前的Topcon系列的N型单玻和双玻。因为N型和P型去对比,它的转换效率更高、衰减更低。使得电站产生电能的时候,它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一些。
    另外,对于我们来说在研发新的矩形电池组件,第一代的时候每一片组件可以提升5W,第二代每一片最高可提升35W的量。
    我们还是希望在产业一体化,我们会有一个集中优势的表现,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会使得我们有相关的成本优势,从原材料到终端的品质管控的优势,以及环保的优势,因为在每一步我们的生产条件下都会有碳足迹排放的认证和标准,对我们来说碳足迹排放,我们本身的工厂内可以进行控制。
    另外,对于终端的使用,我们同时非常关注海上光伏,因为海上光伏怎么向海面要一些面积,做终端的电站项目,一方面是光伏组件对于盐雾测试或者抗风测试的实验室报告,将来可能在实践环境中需要更多的实践方面,在海上和更多企业去配合,来完成在海上比较恶劣环境之下,怎么能够把这些光伏的项目实施开。
    这是我们在云南大理做的光伏组件项目,照片是实景拍摄,是260W,云南大理的风光也是非常好。
    我们本身2022年的研发投入是6.74亿元,也在不断做各种研发,从装备到每一个环节的原材料,以及终端产品的产出。我们希望将来不只是一个产品制造者,同样对于光伏行业能产生更多的实效性以及研发出来更好更优质的设备和产品。
    希望我们与光同行,驱动世界绿色前行。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谢谢闫总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下面邀请协鑫集成产品管理总监黄耕文先生登台,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协鑫高效组件技术助力分布式绿色能源发电》,有请!
黄耕文:
    感谢主办方,感谢各位领导、嘉宾。我代表协鑫集成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技术路线。
       协鑫集成是协鑫集团四个板块下面的一块,协鑫集成主要是在组件、储能及PVT光热产品。
   到今年年底我们的组件产能会到30GW,电池产能10GW。其中合肥基地是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超级AI工厂。
    产品这块,我们打通从工厂的接单到定制化以及自动排产、产型匹配、物流等环节。
    我的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行业趋势大体介绍,第二部分是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是标准组件和差异化组件,第四部分是产能规划以及全球案例。
    第一部分,目前全球今年的装机量,我想大家对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敏感,乐观预计可达到455GW左右,保守可达到将近400GW。其中中国大概贡献了1/3的装机量。
    第二块,目前我们在国家“双碳”战略带动下整个装机量有很大提升,特别是针对分布式,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当前国内整个生产总值,在碳排放总量已经达到51.3,其中仅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就达到22%。
    其中国家也发行了很多建筑节能与可再生利用通用规范,以及建筑电气智能化的规范。所以建筑行业已经成为零碳发展的“主战场”。
       我们说光伏+储能绝对是最佳的搭档,怎么说呢?可以看到主要是围绕三点,第一点,光储一体化可以有效密集和抑制光伏发电的随机性,特别针对分布式光伏,因为分布式光伏有随机性、不稳定性,可以改善光伏发电的品质,协助电网的调峰,平滑输出电能以及提高电网的稳定性。第二,保证新能源发电高比例的接入系统。第三,实现储能技术的平滑和调控波动电源。
    目前,各地明确发行了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特别看到浙江省整个补贴力度以及装机容量要求都非常大。
    第二部分,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整个协鑫集成的主流产品,产品第一部分有高效电池和组件,包含Topcon以及大尺寸的组件。第二部分,针对细分市场,推出四大类,第一类是智能组件,第二类是BIPV的新组件,第三类是海面漂浮组件,第四类是结合光热一体的组件。第三部分是储能产品。
    在储能产品这块,我们有户用储能产品、工商业储能产品、大型地面储能产品,细节不再更多描述。
    下面主要是储能产品结合光伏在三个应用领域,第一个是G-home户用领域,第二部分是光伏系统,第三部分是微网的光储系统。
    第三部分,主要是标准组件和差异化组件。
    标准化组件,在7月7日,9家组件厂已经统一新的矩形电池片的尺寸,针对这块,协鑫集成也做了更进。未来整个技术趋势,应该是朝着N型技术方案来走,P型未来可能会作为伴随或者低价的成本战略。
    同时针对OBB技术或者还有新的比如电池技术也会同步导入。
    下面是几款主流产品,有从500W到600W的182号500W产品,包含双玻、单玻。600W的产品,也是包含单、双玻的。
    这是N型的Topcon组件,最高功率是到585,我们也推出了全非Topcon组件。
    这是N型210Topcon组件,功率可以到700W左右。
    这是结合刚才我们提到的9家联盟,我们也推出了功率600W的组件。
    重点说一下差异化产品,在这次上海展会推出了莲花组件,如果大家做过工商业屋顶,在非常小的斜角下特别是下于50度的斜角下会影响发电量,据我们验证,大概减少至少5%以上的发电量,5%大家算一下,如果以550W来算,至少到20-25W的功率,如果从收益角度来讲,其实比提高电池效率更明显。
    这个产品我们会在明年1月份开始批量对外销售,目前已经完成产品认证阶段。
    第二块,针对分布式市场推一些轻式的彩钢瓦屋顶,或者对钢结构没办法承重这么大重量,柔性轻质产品还是非常必要的,协鑫今年也在大力推进产品认证,我们在测试过程中还是发现很多问题点,比如透光率,目前只有85-86%,另外耐冰雹能力很差,一旦有冰雹发生,会产生很多凹点,从而产生很多微隐裂。
    我们跟华为做了一个整合优化企业开发,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呢?第一,其实市面上目前有很多优化级产品,目前只是管控到组件层面,我们试图做得更细化升级,对美创方面做细化升级,我们跟华为正在合作,从设计方一直到生产端。
    除了刚才那两款产品以外,当然协鑫也有“鑫福顶”产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彩钢瓦,我们推出了光伏组件与金属屋面一体化产品,第二部分是新建建筑,第二部分是跟协鑫光电把钙钛矿组件推出来。
    同时,刚才提到“双碳”,自然少不了协鑫科技的大力支持,颗粒硅,目前已经取得P型颗粒硅的组件,N型颗粒硅我们也在做进一步印证。
    刚才提到分布式市场,其实说了这么多,特别是针对一些用户,比如屋顶下面的财产比较重要的,防火安全其实还是用户最关注的。我们针对于此,也推出了通断开关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极大地避免火灾的发生,可以提前做预防。
    第四部分,产能规划及全球案例。
    目前,协鑫 硅片55GW,到2025年,目前大概是50GW。电池到今年年底可以到12GW,2025年会到40GW。
    谢谢大家!
圆桌论坛二: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黄总为我们呈现了现在分布式绿色能源发电的一些现在的情况。
    下面我们要继续进行圆桌对话环节,这场圆桌对话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清洁能源新技术与新需求”。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技术的突破和不断迭代更新,同时也离不开需求侧需求场景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共同助力于行业的发展。
    以下我们会邀请各位来宾登台,共同就这个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我们将要请出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有请商行新能源中国区销售总裁石毅,有请宝鑫科技智慧能源总经理安建利,有请协鑫集成产品管理总监黄耕文,有请内蒙古绿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康,请出本场圆桌对话主持人中信证券新能源与电力设备行业首席分析师华鹏伟,有请各位!下面就把话筒交给鹏伟开启本场圆桌对话。有请!
    华鹏伟:我是中信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分析师华鹏伟,今天也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次机会担任本环节的主持人,跟各位嘉宾来做一个交流。
    大家都非常关注“双碳”,关注新能源的发展,新能源的发展其实这几年表现出来的情况,我称之为“异彩纷呈”。我们可以看到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原先可能只搞地面电站,后来有了分布式,有了户用市场,再到后来光储的市场等等,其实非常多样化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不断地去带动这个行业呈现出来更多的业态。另外,刚才多位嘉宾也讲过,说我们在技术方面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变化,从早年的改良西门子法,到现在的颗粒硅,从原来的多晶到单晶,从PERC电池到Topcon电池,再到大家比较关注的HJT、钙钛矿等等,技术变化也异彩纷呈。
    本场论坛我们聊一聊这些新需求和新技术的变化,我们先来聊一聊需求,因为各位嘉宾其实也是在产业里面离市场非常近,我先抛出今天的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不同的嘉宾,其实接触了不同的市场,比如庄总担任了东方日升全球市场总监,肯定对全球整体的市场,尤其是海外的市场,其实是非常熟悉,我们先让庄总跟各位就他所能接触到的光伏甚至是储能的,尤其是海外市场,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庄英宏:大家好!我是东方日升市场部的庄英宏,谢谢华鹏伟刚刚的介绍。因为双碳的需求,不管是中国或者是全世界,其实对新能源的需求还是比较,讲直白一点,说实在的“饥渴”一点。可能很多人最近被有自媒体的一篇新闻标题伤到,欧洲有40GW的库存在他们的仓库里,说新能源产能过剩,我先说我从业是从2018年到现在,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被“产能过剩”这四个字吓得食不下咽,难以入睡,每年都吓我一跳,每年都产生过剩。这十多年来,至少对光伏组件的需求,我相信如果大家去看数据,还是增长比较快的,平均每年还是增长25%-30%,还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你说40GW的组件库存是什么情况?我觉得进入端口的数据有比较大的问题,第二有20GW的组件在海上漂着,我没办法一时给大家解释得比较清楚,你说全球的需求到底是增还是减?我只能告诉你绝对是在增加的,包含你手上的项目,包含你家里用的家电,包括你手头的电子产品,其实每个人对电的需求都在增加,东方日升比较擅长的是南美,打个小广告,我们自己在南美市场做得比较好,大概在当地我们属于是数一数二的一个企业,他们当地的市场人员跟我说,我原本看研究报告是15GW的安装量,但是今年我目前看他们的装机数量,今年很有可能突破19GW,我的重点是全球对能源的需求绝对是有增无减的,大概是这样的结论,谢谢!
    华鹏伟:谢谢庄总,刚才庄总讲了一个细节,欧洲的库存,我们想这个测算大概率是中国类似于出关的库存减去欧洲的安装量,有很多东西可能还漂在海上,还没有到欧洲。
    石总是首航新能源负责中国区营销的总裁,肯定对国内的市场包括地面市场、工商业的市场,其实非常熟悉,尤其是今年可能工商业端的市场市场关注度非常高,也请石总来讲一讲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比如国内的大基地在怎么做工商业?
    石毅:谢谢主持人,实际上我们也是在大概一周到两周之前看到了一个信息,实际上这个信息跟我们来看待这个市场的容量是一致的,前面的信息应该是协会发的上半年整个中国市场78GW,整个地面电站占到大概50%,应该是39GW左右,户用的一如既往的在上半年比较稳定,略高于工商业的出货,新装机,我们认为大概数量应该是占到23%,工商业大概占23%-24%,户用的更高一点,因为目前户用的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实际上集中在天合、正泰、创维包括东方日升,东方日升最近也是攀升得非常快,最近我们也关注了。去年全年装机是在87GW,结构上实际上在发生变化,去年大概是40%的地面电站,剩下来的基本上户用和工商业对半匹,结构上今年会是地面电站的大年,目前整个硅行业的材料,整个成本价格是在下降的,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实惠。这是光伏层面。
    另外,我们现在也比较关注强制配储这部分储能机会,独立储能包括共享储能,实际上一直在保持关注,有一些储能的机会盈利模式会造成整个投资方比较犹豫,目前我们在关注,因为今年确实也是大储的大年。
    另外在一些重点市场,比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甚至江西,有一些比较重点的工商业储能的机会。目前我看整个资源还是比较抢手。对于首航来说我们也是在把握这些机会,包括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的光伏业务,包括我们在今年发布的大储的方案,另外还有在最近马上发布工商业储能的发电200度也是在确定一个进度。
    华鹏伟:谢谢石总,可以看到国内今年地面电站工商业的市场其实发展得非常蓬勃。
    下面再请教一下宝鑫科技的安总,因为刚才安总其实讲了一个公司在充电方面的布局,其实大家依据充电讲了比较多的“光储充”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其实也是新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和方向,也想请安总跟我们就公司的一些思路讲一讲“光储充”市场公司是怎么样的思考和布局的?
    安建利:谢谢!宝鑫应该说进入充换领域比较晚,特别是充电桩领域,我们国家其实充电桩领域的厂家特别多,目前还在不断地增长。但是从去年我们国家全社会电动车的增长和今年的预期来看,这个行业对于充电桩,特别是超快直流桩的需求市场非常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作为宝鑫来讲,我们在这个市场的定位,其实刚才也为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主要还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去推进整市项目的布局。为什么要整市推呢?因为单个推其实意义不大,这个设备的销售,如果是单个去销售,去投标,其实也是很难拉动公司营收和利润的,这是从公司内部来说。第三个,从我们国家电动车近年的政策,特别是近期国务院出台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消费方面的鼓励,其实首先要先行的是充换电设施,如果充换电设施不先行,你很难让老百姓开一个电动车到哪都很放心的不用管充电的事,或者说我们叫“充电焦虑”,很简单来看,北京三环、四环以内的充电桩很少,所以北上广深的充电桩市场,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增长最快,深圳目前就这种情况,在很多区域还是出现了排队充电的情况,所以说其实我们和很多友商是一样的,我们也是重点去开发运营超快充的项目。
    最后一点,我也特别希望通过今天这次会,如果大家想法相同的资本方或者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共同在这个领域做一个拓展。谢谢!
    华鹏伟:谢谢安总。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地提升,确实是对充换电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放大,大家可以去参照一个叫“车桩比”的数据,其实可以看到,目前整个来讲,车桩比的比例还是相对偏低的,也就是说需要在充电和换电领域做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下面再请教一下黄总,刚才黄总其实讲到了分布式光伏的市场,公司其实也是在产品方面做了一些布局,今年我们也能看到分布式市场,一方面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另外一方面可能面临着一些问题,可能会在电网的接入上等等,想就这个市场来讲,也跟黄总请教一下。
    黄耕文:谢谢主持人,我是代表协鑫集成组件研发,我是黄耕文。其实从刚才首航石总介绍的整个分布式市场从今年上半年的装机量来看已经占到几乎一半,所以这块市场比例非常大,下半年未来市场也非常大。从整个产品技术趋势来看,大家装在屋顶,更强调的是除了降本增效以外,大家应该更强调的是产品的可靠性,因为装在屋顶,这个产品比如说产生了火灾或者发电量没达到预期目标,整个发电量就受到了损失,比如引起火灾,这方面可能对于客户真正的财产是更大的财产损失。所以整个我觉得在分布式方面,第一个强调降本增效,这个降本并不是真正的“降本”,是在确保产品可靠性下面去降本,而不是一味地没有底线地去降本。比如一个新的分装材料,没经过真正的可靠性预测,就去安装,未来可能会产生火灾的可能。另外是增效,大家可以看到目前随着电池技术出来,比如Topcon,目前大家看到这是非常主流的一个电源技术,异质结在未来2-3年肯定是大发力的技术,也是真正提高分布式发电的,装在屋顶上,其实便捷储电池提高了正面的电池效率,以及异质结像钙钛矿等等,所有的技术其实都要基于这个产品的可靠性是否得到充分的验证。
    所以我们觉得整个分布式,对客户来说,要本着非常可靠的产品,同时又能提供真正的物美价廉的产品给到客户这边。我要介绍的就这么多。
    华鹏伟:谢谢黄总,可以看到协鑫集成给分布式市场确实提供了非常多样化,非常多种可以选择的产品。
    最后再请教一下王总,王总现在在做氢能,我跟王总之前就相识,我知道在储能领域也做了很多研究和布局,氢能和储能也是新能源发展激发出来的市场,不管是从储能和氢能角度来说,对于推动新能源的并网,缓解新能源所面临的并网难题,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想就这个角度和思路来请教一下王总。
    王康:好的,大家下午好!绿氢公司其实是一家新公司,我们是两个板块,一个是压缩空气储能公司,一个是绿氢公司,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我们的团队都是电力系统电网出身的,我们做这两个事,有共性。第一个共性,我们做这个都是为了“双碳”和可变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发展。储能其实是一个杠杆,撬动更多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是增加电网消纳能力,把新能源的电往电网体系中间挤,让电网消纳更多新能源。而氢能也是服务新能源,其实不一样的地方是在应用和利用,搭建弱并网的模式,搭建一个自成体系的脱离电网的系统,最后我的制氢是作为一个燃料来实现产业终端的化石能源地替代,这两者很相像,但是又有区别的。
    第二个,这两个行业跟新能源都相关,但是这两个行业本质上来讲还是处在第一波试验示范阶段,没有特别成形的商业模式,前面也有领导提到,储能虽然说现在很热闹,但是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确定性收益的模式,第一批投资热潮到今年、明年还能延续到哪一年,更多基于新能源强配储能,基于大家在新赛道,我们的央企在新赛道卡位的需求,本质上是试验示范。现在是一个新的节点,第二波投资基于商业硬逻辑的投资,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商业模式要健全,第二个新的技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储能方式?我觉得是安全性非常高的,跟电网相匹配的,另外一个是长时储能,所以我们做的是压缩空气储能,一个跟锂电不一样的差异化竞争。第二个氢能,其实它的大逻辑是一定要做成锂网,新能源都变成电力,电力终端的使用量现在只有29%,推动电动替代,最好的电气化国家像德国电力占比只有30%,最终还是有大量的化石能源燃烧的使用,最后的大逻辑就是氢能,如何打通这个价值链条,让我的新能源最后变成氢能或氨、甲醇等等燃料,当有非常漫长的路要走,要得益于光伏、风电的进步,氢能才有更多的余地。
    我是这样理解的。谢谢!
    华鹏伟:谢谢王总。我们再聊聊产品和技术,这些年产品和技术的创新非常多,日升其实在HJT领域一直在做一些积极的推进,先请庄总就HJT的发展做简短的阐述。
    庄英宏:刚刚我前面发言的时候已经带了不少异质结组件的发展,我简单提一下,我们这边做的比较多的几点,第一是银耗,薄片化,极限化是90-95微米,其他的是设电间专利,还有独立的钢边框,我知道宝鑫科技在异质结方面也是有涉猎,我们也是相当欢迎宝鑫跟我们一起往异质结讨论一下未来技术,我最近常常在说未来能够走向全球的一个技术。以前光伏刚发展的前十年,大概是我刚入行,08年、09年那会儿,我们都是把世界的技术到中国来吸收,现在换过来,我们中国要输出给海外,去教老外怎么样做我们的产品,这是我的一些简单的想法。谢谢!
    华鹏伟:谢谢庄总。我们再来请教一下石总,因为很多人可能觉得逆变器环节没有什么技术壁垒,也了解到逆变器环节一直处在小步快跑的状态,后来想进来的人想追前面的人其实难度也非常高,而且最近两年其实市场变化也特别多,也想请您就这么多市场出来之后,咱们在技术上和研发上做了什么样的准备才使得咱们的产品也非常领先?
    石毅:时间关系,我就讲讲我们独有的,我们也是在跟客户沟通中,在大储方面,实际上目前的方案,要不然是风冷的,要么是液冷的,风冷的可能会产生电池间温差过大的问题,这也是比较困扰很多客户的,包括液冷的,单纯液冷,很可能会在系统里产生凝露。首航创新性的推出了业内首创的,也有站立,我们是风液冷混合的方案。第一,我们会把电池间的温差控制在2.5度以内。另外,利用风冷的特性,我们可以把凝露的风险相对管控起来。这是我们大储目前根据一些新需求做的一些新技术。
    另外,我们也关注目前的客户征地比较难,占地面积还是比较大,现在推出的方案,占地面积会剩30%的土地,为我们的客户营造征地上不要那么困难。
    第二,在工商业的逆变器上,好像逆变器没什么门槛,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学问,工商业一般会存在安装不太方便,维护也不太方便的情况。我们也是做了业内最轻的工商业机型的解决方案,是75千克,这个重量远远低于业内的平均水平。同时我们有创新性的风扇设计,这个风扇设计是插拔式的,可插拔的端子,让我们的用户,特别是安装商的朋友,让他们安装起来更方便,维护起来也更方便,我们戏称这个产品目前“安装商之用”,这个产品一经推出还是蛮火的。
    另外,应用在大型地面电站上的300+的逆变器方案,实际上我们认为有些满发的效率还是存在一些空间,现在满发效率提升到99.05%,这是业内最高的。整体上来讲,因为还要适配182的210的组件,目前210组件的输出电流也要达到18.5安,我们目前有很多方案还是15安,甚至还有13安的,不能完全发挥出大组件的效力。我们目前的方案是用20安的方案,完全匹配庄总的东方日升的210组件,整体上来讲,因为首航的产品其实还蛮多的,我只能摘一些比较特色的业内独创的方案分享给大家。谢谢!
    华鹏伟:谢谢石总。我们再请教一下安总,刚才庄总讲到我们一直也在钙钛矿方面做了一些布局,我们的推进情况、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安建利:应该说我是做投资运营出身的,我本身原来也是在电力系统,其实接触到新能源,本身我是从投资运营的视角去看的,今天应该说很多顶尖厂家都在,关于异质结技术方面,供应商庄总绝对是权威,刚才做了很好的诠释。宝鑫科技目前主要是在安徽蚌埠和鄂尔多斯的鄂温克旗,分别上了两个4GW的电池片,还包括电池片的切片等等,产业线更完整一些,跟地有关系。从投产速度来看,之前有投资者的问答,我们看到的信息应该是8月底可以进入调试阶段,至于说出片的时间,可能还要关注一下将来我们投资者问答的情况。
    第二个,在市场方面,目前我们在国外和国内的市场,也是做了一个提前的布局,我们的副总裁张宗良(音)总之前也是很资深的跟光伏行业的老兵,跟庄总应该非常熟悉,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应该说像蚌埠这边投产以后,产能可能还满足不了目前我们了解客户的需求,正如其他几位业内专家说的那样,我非常赞同高效的异质结技术,之前成本上的一些问题我们也看到了正在逐步去解决。
    另外一个,我们还有一个钙钛矿叠层技术,是在西安这边做研发,有一个100MW的产线,据说也在紧张的筹备当中。谢谢!
    华鹏伟:谢谢安总,就公司在新技术方面的布局做了完整的介绍。
    再请教一下黄总,刚才讲到公司在Topcon领域其实做了很多研发推广方面的工作,我们也看到其实今年以来,其实Topcon电池产能投放很顺利,但是产能释放不顺利,投放和释放之间有点差,我想请教一下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工作来保证产能的释放?
    黄耕文:其实说到Topcon产品,其实目前这个电池还有很多瑕疵,从真正意义上来讲,特别像Topcon的大规模组件,事实上还有很多问题,比如PID或者DH,还有很多问题,像Topcon目前我们也是朝着从封装材料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Topcon还有一块,类似像异质结银浆耗电还是相对高一点,所以目前协鑫也在做OBB,把异质结以后导到Topcon上面,当然这个技术目前还不成熟,从设备端、供应链方面还要做研发验证,这也是2023年甚至202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当然目前我们整个Topcon产能释放还是围绕Topcon的双硅组件来展开。
    由于时间关系,我先说这么多。
    华鹏伟:谢谢黄总,黄总讲得非常实在,先正视问题,公司在想很明确的解决办法,其实我们也看到这两个路径确实是解决Topcon单玻非常有效的方法。
    最后再请教一下王总,因为刚才讲了,其实两种储能技术,讲到储能技术就免不了,一个是成本,一个是效率,也请您再简单评述一下这两个维度在储能方面,要降成本就得提高效率。
    王康:其实说到储能的评价,还是要放在所在的环境中,所处的运行状态,新型电力系统两高的问题,为什么做压缩空气?基于电力系统第一性的原理,我们未来电力系统还是以同步电网为主的结构,我做压力空气储能其实符合同步电力系统结构的,因为压缩空气储能放在供电同步电机侧,这是它的优势,同步电机很安全,利用时间很长,可以做到30年,因为设备就是储气库和电器设备,都是很稳定的。劣势是效率,要把空气压进去再放出来,现在是62%,理论上未来可以做到70%,相对比锂电相对是低的,比抽水蓄能也是低的,现在的新型电力系统,我的电力是富余,所以我的充电侧的效率提升对于成本增加不多,因为我充的是1毛钱甚至零电价。同时风光小发阶段,电价波动是非常大的,我要对比成本,对比的是放出一度电的成本。压缩空气储能的好处是容量没有衰减,比如压缩空气储能每千瓦时的成本是1.6元或者1.7元,锂电是1.2元或1.3元,我的时间利用年限是30年,这个概念是什么?从折旧的角度,30年折旧,每年的折旧率是3%点多,我投2.5元,每年的折旧成本只有7分钱,但锂电可能是10年,10年投1元多下去,每年折10%,是1毛多,就是30年和10年的差距,是这样的。
    当然,未来还是贵,肯定是贵的,相对抽水蓄能和动力电储能,压缩空气要做到两毛,度电成本要做到2元多、1元多,其实这个差距不大,压缩空气的特点,因为电气场站是公用的,四小时系统和八小时系统差距是非常非常强的,这样判断未来我们是不是需要六小时系统或者八小时系统,我们觉得是需要的,因为风光未来所有的电力系统我们看电力市场的曲线,山东也好,内蒙也好,低谷时段很长,高峰时段也很长,因为间歇性带来的特点。所以总结储能角度来说,未来需要什么?高安全性的。第二,长时储能。第三,跟电力系统相匹配的同步,同步电力系统。另外,规模化的电站,你才能调度运行,压缩空气都是模块化设计,压缩机、压缩脱频机都是模块化的。
    当前,氢能成本依赖于新能源、风电的成本,是由这一端决定的,一立方的氢大概是5度电,电乘以5,当然制氢设备成本也在下降,制氢设备成本相对利用率来说也是贵的,我们希望设备成本进一步下降。
    另外,储能和氢能这两个去匹配,其实是一个耦合的关系,在锂网制氢,做的微电网,是层层储能的方式,储电、储氢、燃料电池,是耦合起来,耦合得越好,你的效率是成倍放大的,未来的储能方式肯定不能是一种,长时储能,哪怕是压缩空气长时储能,4小时、6小时、8小时,只是做到日内,电力系统更多的要做到跨季节、跨月,至于怎么储能,这是一个优化的问题。谢谢大家!
    华鹏伟:谢谢王总精彩的回答,可以看到新能源的发展跟储能甚至氢能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希望各个市场各个技术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去推动新能源继续向前大的发展。
主持人:
    本场论坛到此为止,再次感谢各位嘉宾,也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