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刚才我们一起在这里聆听了各位主题演讲嘉宾为我们带来的演讲分享,下面我们将会进入一场圆桌对话,今天下午会为大家安排两场圆桌对话。
第一场圆桌对话的主题就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这样一个话题。因为我们总是不会像孙悟空一样在一个石头缝里蹦出来,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于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发展的环境,以及未来呈现什么样的态势。
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以下参与对话的来宾,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室主任王彩霞博士,有请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侯建国先生,有请弘元绿能董事长助理闫琼女士,有请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请上本场圆桌的主持人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智勇博士,有请各位。
董智勇:谢谢主办方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我们实验室也是支持单位,我谨代表实验室,代表实验室来主持这个活动。我们这次活动四位重量级嘉宾,有两位之前已经做过精彩的报告,宋总和侯总都已经介绍过了,还有一位闫总,一会儿也要给我们奉献精彩的讲座。
我们这次活动圆桌论坛的主题一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融合。我简单理解“融合发展”,首先是三个目标,第一个是提高我们社会的生产效率,两个降低,第一个降低全社会的用能成本,降低我们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前面院士和很多领导专家都已经做过精彩的阐述和深度分析。
我们也注意到,习总书记在7月份主持全国深改会议上已经提到,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行业,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支持光伏风电的发展。而国电投是我们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
我先抛砖引玉,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因为国电投是最大的发电企业,我们怎么看待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国家能源这种传统化石能源的央企现在也进军绿电绿氢市场,将来我们能不能畅想一下这些传统化石能源企业跟新能源发电企业融合的场景?比如说沙漠戈壁上的光伏,海上钻井平台上的风电,甚至海上光伏,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尖锐?谢谢!
王彩霞:谢谢董老师,我自己本身是做光伏电池技术出身的,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其实有一些难度,我把我现在了解的我们集团在做的一些情况给各位报告一下。
国家电投大家都知道是清洁能源装机全球第一,新能源装机第一,光伏能源装机第一,“3060”背景下对我们要求也是非常高,本来光伏是第一、风电是第二,现在装机容量又要大幅增加,电力的输送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电力消纳问题需要解决,行业提出一种解决途径,我就采用把气风气电转化成氢,利用氢去输送。其实氢本身,我们知道氢和电其实相对应的电力是有一个发电、输电、输配电、用电环节,但是对于氢来说,他自己本身也是很大的产业链条,从刚开始的制氢、输氢、运氢、储氢、用氢,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于氢的输运来说目前也是难题,对于氢的消纳来说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是电力的消纳,一个是氢的消纳,都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现在我们也在转型,我们原来说发电集团,我们是五大之一,现在合并以后是四大发电企业,我们从前年也开始转型,我们现在叫能源企业,能源企业布局肯定包含电力、氢能、储能,都是有布局的。
刚才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大的背景,大的背景下我们集团也是在走转型发展,我们国家电投集团今年重新布置了集团五大产业板块,以前主要是大基地建设,但是现在五大板块里面,第一个,把原来所有集中式的热电力划分为第一大板块,第二块未来会布局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发展,这是面向综合用户侧的,第三要率先突破绿电转化,就涉及到刚才董老师说的,包括电、氢包括后端的绿色化学品,这个链条是未来更涉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融合的,可能更聚焦在这一块。第四大板块是协同发展,第五块是融投业务。
我个人可能没有直接回答董老师的问题,从集团五大板块的划分,其实也可以给出一点答案,目前我们做了几件事,第一,我们国家电投在吉林风光锂网制氢合成氨示范项目今年已经开工,有700万的风电,800万的光伏,可以制30多万的氢,80多万吨的合成氨,把没有输送的电转化成氢,氢也没有直接输送,把氢再合成高附加值的绿色化学品像氨,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场景。
第二个,我们研究院是国电投下面的中央研究院,我们也在做一件事,像生物质气化合成气再非脱合成制成绿色航油、甲醇等化学品,这里面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刚才说我们是能源企业,除了电力,还有氢,为氢和电的消纳是非常大的一块,从生物质气化到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过程中,都会消纳很多的氢,整体来说燃料电池在氢能利用里面占比是非常小的一块,所以未来其实在氢整个产业链上的应用,可能更多工作是需要放在如何把氢给利用掉,可能是在这一块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院里在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氢的利用,也结合了化工原料燃料,也是这么一个好的集合。
另外,海上石油开采更直接了,像高能耗的企业,肯定是直接用作海上光伏、海上风电,直接来供绿电。我们自己在做的一些事情,可能这个不算是传统能源,比如高能耗企业,像电解铝,类似这样的,能耗其实是非常高的,但是现在随着国家政策对它的要求,不可能直接用下网的电,所以就需要用光伏发的电供给它,直流供给电解铝,我们集团也是做了国内首例分布式光伏电解铝高能释放的例子,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还在继续往后推。
刚才其他老师报告里还讲了天然气,除了石油还有天然气,其实像常规的对于氢这块来说,氢的输送,除了纯管道的输氢以外,还可以通过天然气掺氢方式,我们院里也做了四五年工作,目前也是在我们集团内部有好几个应用项目,可能利用天然气的基础设施来实现氢能的输送,其实对氢本身也是一个消纳。
我大概理解这么多,大概说了这么几个例子,我觉得未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结合融合发展是有非常大空间的,对于国家电投来说一直秉承的是大协同、大融合转型发展的战略,所以我想我自己对这一块还是很有信心的,谢谢董老师。
董智勇:谢谢王所长刚才为我们细致地梳理了国家电投在一些新的方向上的拓展。我们上一个环节侯博士也为我们介绍了中海油在气电、在氢输送和其他方面的一些进展,其实我们可以想象到,将来如果新旧两种能源,化石能源和新能源融合发展之后,它会为我们整个行业的上下游生态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非常多的机会。下面有请侯博士再继续给我们深化一下,究竟给我们上下游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哪些机会?有请侯博士。
侯建国:好的,谢谢董老师。我刚才给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这些问题有一个简要的回答。应该说我也是非常同意刚才王所长的观点,应该说我们传统能源企业和新能源,是一个共同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路子,应该说我本人是在气电集团,我们单位主要是做天然气行业的,作为海油来说,我们有一家公司专门做海上风电,可能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对海上风电,特别是深远海的风电情况,可能了解的稍微少一点,我想借此机会,给各位专家领导简要汇报一下。
从目前来看,海油在转型过程中,我们集团的董事长,我们的领导,我们的管理层,对海上风电还是非常重视的,我们也专门成立了一个二级单位,来做海上风电,包括一些陆上光伏的开发。目前为止,海上风电我们已经建成投产了几个项目,有几个项目也是正在实施,也有一批项目在规划。像董老师所提到的,我们传统的企业怎么去融合?包括我们海上的风电,包括绿氢,比如海上平台,怎么提供能源?我就想举这么两个例子。
大家前段时间对海油的“观澜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时主流媒体进行了非常详细长时间的报道,是文昌油田开发,是为FPHO专门供电的装置,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在超过100米水深离岸超过100公里一个“双百”项目,为海上平台油气田开发提供绿电,这是我们已经投产的一个项目。
另外还有一个项目,应该说也是我们海油在江苏的竹根沙项目,是海油的第一个海上项目,在座的各位专家领导也知道,目前从海上风电开发来说,滩涂和近海资源基本都差不多了,但是对于深远海来说,还有很大的空间,包括全球其他一些地方。但是从整个海上风电开发难度来说,深远海的难度是最大的,投资也是最高的,后期的运维和维养成本也是很高的,但是海上风电,特别深远海,它的资源特别丰富,可以说比很多陆上的风电甚至光伏风速高,海上风电的运行时间也很长,比陆上长很多,所以有很多特别好的特征。实际上我刚才跟大家汇报的时候也提到,全球包括我们国内很多咨询机构,也是非常看好风电,大家也可以看到,如果到2050年左右,整个风电的占比很大,大概是25%左右,所以整个能源体系,风电的前景很大。
我就跟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汇报这么多。谢谢!
董智勇:刚才侯博士提到的海上巨无霸的风机特别振奋人心,我相信新能源从业的同仁们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新闻,最近我们石油大学隆基股份包括华能投资,我们前几天进行了非正式的头脑风暴,在海上风电现在效益还比较好的前提下,怎么提高它的规模工程的效能,能不能辅助海上光伏,包括刚才侯博士提到的给海上的钻井平台供电,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发现海上光伏的光伏组件受到很多方面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盐雾、海上、超强的紫外线,包括海鸥留下的粪便,都会对它造成很多影响,所以对于装备的需求是随着场景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我们有些要求是苛刻的甚至是过分的,我们希望来自光伏行业特别装备制造行业的同仁们给我们提供信心。
特别请闫总给我们提供一点信心,我的问题很明确,光伏行业怎样既降成本又提高效率,包括协鑫包括其他单位已经给我们分享了很多科技方面的进展,不知道闫总能不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谢谢!
闫琼:非常感谢董博士的提问,弘元绿能作为光伏提供商,再加入到光伏原材料,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就是希望能给光伏行业增加降本增效,设备商怎么增加原材料的利用率,把硅片切得更薄,产品降等更低,同时使得良品率更高。在完整的产业链情况下,首先从我们自己做起,作为完整产业链的每一个基地的园区,我们都会从绿能、绿电供应自己这些工厂里面所需要的能效,再加上将来我们去终端服务于电力系统,也会进行一些相关的研发,就像现在非常热门的这些话题,怎么去增加一些地区的消纳?因为在一些地区可能它的土地面积会很大,但是可能当地的低压消纳问题导致做出来的产生的绿电没有办法完全消纳,在一些需要电力的地区,又没有足够的面积去铺这些光伏的组件,所以在将来我们也是希望尤其是像在海上光伏这块,其实除了我们能够降本增效使得单位面积的光伏产品产生更高的产出效率之外,我相信除了弘元以外,其他各家兄弟单位也是致力于在此的研发,在有效的面积产出更高的能效。
当然海上光伏问题,除了光伏产品这块,其实周边的一系列的系统里所要应用到的都需要有一些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支架或者逆变器整个产业链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些目标。因为毕竟陆地上的面积是有限的,如果在海面上的面积会给光伏甚至风能带来更大的有效面积,就使得全球的资源怎么能够更好的去利用,所以我相信将来通过整个行业共同合作,能够在全球有效的资源情况下,把我们通过产品研发、设备研发,能够在有限的单位里面产出更高的效率,同时利用地球上其他一些资源,比如说在海上,在支架或者还有一些相关产品去解决一些抗风浪测试,如果之前就像我们也曾经一起探讨过这个问题,例如在海上如果风浪达到10米、20米甚至50米的时候,对于所有产品的要求都会非常非常高,大家就需要通过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怎么能够协助光伏行业或者风电能够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去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让它产出绿电,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研讨的一个目标。
在此,其实弘元我们目前致力于本身的设备研发,希望能够协助大家在产品生产的时候,能够以更低的原材料成本产出更多的产品,增加产品的良品率,服务于所有的光伏企业,能支持整个光伏行业做得更好。
董智勇:谢谢闫总,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也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不管什么行业,刚才院士已经把目的地赶到山东,已经多次提到土地是我们的瓶颈,向海洋要面积,不管是海上光伏还是戈壁光伏,我们远离成本中心、用能中心,这时候对储能就有更多的要求。刚才我还注意到来自协鑫科技的领导给我们介绍了比特驱动瓦特,我们一般化石能源企业关注的可能是重化工业或者是油田炼油厂甚至煤矿,这些重化工业的用能需求,也是一个高速增长的领域,有请宋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协鑫科技在这方面的布局,谢谢!
宋昊:感谢董主任。刚才其实杨总是我们兄弟公司,在讲比特和瓦特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更多的是从信息和能源相互融合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去回顾之前的历史,因为我经常喜欢看历史,再从历史上往更远的将来去看,人类发展史是能源、信息、材料这三种基础要素,综合发展起来的快速的历史。对于协鑫科技来讲,我们是从能源企业开始做,从能源走向材料,这方面的材料实际上从硅料或者光伏角度来讲,我们理解光伏是能源的转换器和放大器。生产光伏的时候,实际上是需要能源的,但是生产完光伏,在自然界通过光增伏特的效应生产出能源,怎么样不断放大能源?减少生产中需要的能量,去放大未来转换的能量,其实一直是光伏行业,无论是所有技术进步所有的主题,大家其实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对于3800来讲,我刚在PPT里也讲了,从冷型化技术驱动,从多晶硅150度电以上的电耗降低到现在行业平均60度左右的电耗,一公斤多晶硅现在能生产出多少光伏组件呢?现在大概是400多瓦,可以形成400多瓦的光伏组件,在中国平均下来能产生500多度电一年,原来需要150度电,当然那时候光伏的效率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可能“十四五”一公斤是200瓦左右的组件,其实整个放大效应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再加上其他环节的能耗,大家曾经都有一段时间有一些谣言,说光伏是不是消耗的能源生产出来的能源还要高?但这个谣言很快被证伪掉。15度电一年生产50度电以上的电力,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有多大?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包括从协鑫集团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在讲能源、材料、信息如何融合,如何耦合?特别是面向未来,我们去减碳,去脱碳,实际上都来源于能源消耗,能源来源,其实要低碳,材料的生产要低碳,能源消耗要下降,再有一个东西需要联系起来,碳交易,这是需要额外讨论的问题。
其实无论是从3800,我们站在光伏材料这个环节去考虑,或者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大,不仅仅是光伏材料,因为我们是硅基材料,硅基材料和碳基材料在面向未来低碳生产的时候,大家也可以看一看或想一想所产生的变化。现在很多材料上,其实硅基材料可以对碳基材料形成更高效的替代,从材料角度,从我们整个集团在能源以及新能源的布局上,其实我们都是向着您说的这个目标不断前进的。
我简单介绍这一点。谢谢!
董智勇:感谢宋总,刚才用一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体现了融合发展的主题,又引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我们畅想一下硅替代碳给我们未来美好生活提供了一个路径。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有很多问题,很多想法,想跟四位嘉宾交流,时间关系,我们可以举手提问,大家提问的时候也可以介绍自己的单位,畅所欲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