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证券日报于2023年12月27日下午13:00至18:00,在北京粤财JW万豪酒店五层大宴会厅(北京市西城区宣外大街18号),召开2023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发展交流大会,欢迎各位朋友莅临参会。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发展交流大会"的活动现场,首先谨代表主办方,欢迎大家的到来,各位下午好!我是主持人张杨。非常荣幸主持今天的交流大会,在今天的现场高朋满座,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出席嘉宾。他们是: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 赵子忠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 刘翠兰
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院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彭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小溪
嘉实基金ESG投研负责人  韩晓燕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能力建设专员 程红粤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数据平台主任  宋伟泽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研究员  朱清艳
碧莲盛执行副总裁 师晓炯
一脉阳光CFO 冯勰
本来生活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 丁玲玲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城市发展综合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 谢鹏
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青年委员会委员 陈锋
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学术总顾问 吴琦
《证券日报》社社长陈剑夫
《证券日报》社副社长康守永
《证券日报》社副社长田米亚
同时,欢迎不远千里的大家来到现场。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ESG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目前存在ESG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投资市场规模较小等方面的瓶颈和制约。跟各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是做财经媒体的,但是跟很多的普通投资者、消费者一样,我也是社会各种的成员,所以站在一个普通的民众,ESG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些年有很多的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现在我们看到一方面ESG在中国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同时我们也看到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起步较晚,也存在着制度体系不够完善,投资市场规模较小等各方面的制约,面临这些问题,为了探讨ESG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从而促进企业、投资者、监管部门、媒体等各方的交流与合作,由《证券日报》社主办、国新咨询协办的"2023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发展交流大会",以"重塑·构建"为主题,旨在重塑企业价值,构建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为中国ESG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和实践借鉴。一方面有各方的专家跟我们进行主题的分享,同时有三场圆桌论坛,请到了来自各方的代表,讲一讲他们的经验,同时更多展望这个行业和这个赛道在中国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有请《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为大会作开幕致辞。
赵子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2023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交流大会,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对此次交流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要衷心感谢各位嘉宾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交流大会。感谢你们对ESG理念的支持和推广。

ESG关注的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表现,不仅是一种投资理念和评判标准,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对未来的承诺。在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社会公平等多种挑战的背景下,ESG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共识,是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世界通用语言。

当前,ESG投资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联合国于2006年推出了责任投资原则,旨在鼓励全球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流程,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2500家机构签署了该原则,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了80万亿美元,此外国际组织,各国监管部门和投资机构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评价标准,以推动ESG投资的发展和规范。例如美国指数编制公司,道琼斯等提供了ESG评级和指数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分析工具。在中国,ESG投资也正逐步受到政府、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和关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发展、社会责任等理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普遍的共识,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碳中和等战略,为ESG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例如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三步走战略。2008年证监会在修订后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披露了ESG信息披露框架。2020年中办国办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我国ESG主要涵盖企业治理、绿色金融、新能源等,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为我国的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现阶段仍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措施,主动选择ESG信息披露的企业,在全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ESG公募基金占全市场公募基金的比例只占1.2%,ESG投资的理念和意识,还是要进一步普及和提高,让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认识到ESG投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ESG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ESG投资的标准和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统一,建立符合我国ESG的标准和体系,提高ESG投资透明度和可信性。

第三是ESG投资实践要进一步加强和扩展,培育ESG投资优秀企业及案例,提升我国ESG投资的效率和效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加强ESG投资的研讨和交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本次论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举行的,作为证券行业的主流媒体,《证券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ESG宣传和教育,引导和推动证券市场的ESG建设,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主持人: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刘翠兰发表主旨演讲。
刘翠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市公司代表,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参加《证券日报》社举办的此次交流大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对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局之年,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
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不仅契合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同时更是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必然要求。因此,今天的大会十分有意义。借此机会,我也结合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的现状和中上协开展的相关工作,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第一,上市公司扎实推进ESG实践,发展质效显著提升。
从中上协开展的ESG实践问卷调查还有公司的实践情况看,上市公司对ESG的认识已经在不断加深,开展ESG工作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的增强,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实践案例,其中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持续完善ESG持续体系,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上市公司应该重视ESG管理,将其作为引领公司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上市公司董事长都参与到了企业ESG的管理工作当中,近四分之一的公司也设立或者指定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来统筹管理ESG工作。公司通过制定ESG发展战略,完善ESG的管理架构,逐步构建成了权责清晰、上下联动的ESG治理体系,并且优化了人才储备、内部培训、绩效考核等包含各方面的ESG制度体系。
二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丰富环境保护实践。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广大的上市公司自觉担当,抓住机遇,切实把ESG发展理念融入到了公司治理的各个业务、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企业发展之路,成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和赋能者。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显示,超过45%的公司设置了定量或者定性的减碳目标,超过了50%的公司在能源利用、废弃物排放等细分领域都开展了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各方面的需要。
三是积极履行责任,彰显担当,以持续发展来回馈社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队,广大上市公司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任,在各领域发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提振经济等各方面都发挥着压舱石的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凝心聚力,共建ESG生态体系,共建可持续发展。ESG理念是一个舶来品,但是核心理念和我国的发展战略、双碳目标,还有愿景,在本质上有着共通之处,促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许多上市公司,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都在ESG实践方面积累了很多优秀的做法,但总体来说,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差异化发展不均衡还比较突出,还需要各方主体明确共识,共同发展,形成合力。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系统性工程,ESG工作不仅包含的环节众多,而且涉及到的主体也非常丰富,因此要构建起与国际接轨,又能够兼具中国特色的ESG生态体系,必须发挥市场各方合力,其中上市公司本身要加强自身的ESG建设,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价值,切实成为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
其次,投资评级等中介机构需要通过投资和评级的导向,推动上市公司提高ESG管理水平,帮助上市公司不断加强ESG基础设施建设。新闻媒体充分地发挥新闻阵地的优势,让市场更真实和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内在价值。同时作为自律组织的中上协,我们充分发挥贴近市场和灵活机动的优势,通过自律管理,最佳实践倡导,推动引导上市公司引入开展ESG工作。
第三,强调自律管理能力建设,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证监会领导下的全国性上市公司自律组织,中上协始终是将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广大上市公司对于ESG这一方面工作的需求,近年来我们陆续搭建了ESG培训、评级和投资主题沙龙,有效搭建了监管机构、上市公司和境内外的投资机构,以及评级机构的沟通交流平台。同时通过对话、交流,我们也与相关的国际组织,主流的国际评级机构,以及头部的境外投资者等,建立起了一个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我们以一个对话ISSB为主题,录制了中上协经济观察,也是单期观看量超过了500万人次,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二是凝聚各方专业力量,开展调查研究。中上协依托我们成立的ESG委员会,持续开展相关的调研。同时配合证监会的相关部门也在研究制定助力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监管指引。联合港交所也组织了气候信息披露的相关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挥合力,多措并举,共同推动上市公司ESG和信息披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传播上市公司的声音,讲好上市公司的故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不断提升,ESG信息披露率也在不断的改善,2021年有1462家公司发布了ESG的相关报告,2022恩年公司的数量增长到了1647家……披露率从32%增长到35%。特别是参与征集案例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数量也逐年递增,客观反映了上市公司对ESG工作本身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梳理提炼典型的案例,开展问卷调查,发布相关的指数,都将有利于推动形成适合中国上市公司ESG相关的最佳成果,不断的深化境内外投资机构,评级机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解和认同。
总之,我们愿意与《证券日报》等相关多方合作,共同倡导上市公司更好认识ESG,更好将ESG理念转化为良好的实践,有效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谢谢!

主持人:
感谢刘秘书长的精彩分享。
干货满满,我最近也在学习和研究ESG对中国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发展关系,我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就是上市公司从三个方面可以着手ESG的相关工作,第一个方面是ESG信息披露的质和量,目前有这个报告,大概是35%左右的公司披露,还可以更多一些。因为披露多了之后,质量高了之后,有助于增长公司的吸引力。第二,可以持续加大ESG的投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系的建设要持续。第三,要积极践行这个理念,并且构建ESG管理体系。接下来要请出行业的大咖,来为各位作主旨演讲。
下面有请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院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彭建国给大家做主题分享,他的演讲题目是《践行ESG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掌声有请。

彭建国:
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到了一个大转折、大转型、大洗牌、大分化的时代,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现在“两荒”并存,资产荒和资本荒并存。

上市公司、政府、中介机构对ESG都很关注。ESG为什么这两年这么火爆?

践行ESG对企业至少有三个方面好处,第一个方面就是作为企业家,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企业家,有利于得到社会尊重,有利于人的价值实现。另外就是有利于推动企业做百年企业,经营企业前提就是要防范风险,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环境也好,社会也好,要符合防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再就是ESG利于企业转型,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履行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搞ESG不光是付出,对企业的品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都有好处。

第二,ESG中,E是环境,S是Social,G是治理,现在把它分开讲的比较多,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相互紧密联系的,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生态体系。

我们讲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有广义的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社会责任一定是包括ESG,包括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狭义的社会责任是属于ESG的一个部分。

第三,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主题,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和ESG的理念很多都是吻合的。

ESG如何开展?首先是各主体要把自身的工作做好。第二,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战略层面、全局层面着手。第三,建立组织机构,特别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到各个部门,都要由专人来抓。再就是制定完整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

ESG评价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体现中国特色,要本土化,要适应中国的国情,适应每个行业的特点和每个企业的特点,包括适应企业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

ESG评价体系建立以后,要利用好评价结果,怎么利用好?至少是三个方面,第一,做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第二,吸引投资融资,包括发债。第三,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再就是统筹协调,各方形成合力,ESG是一个庞大的,宏大的系统工程,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包括专家学者,方方面面形成合力。

最后,要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包括企业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主持人:

谢谢彭院长。刚才在演讲的结尾讲到了ESG理念在践行的时候,面临着几处矛盾,矛盾讲得非常实,我们要看看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看看近期和长期的关系,要看一看眼前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可能也是ESG在这个时候,这个时代,来到中国经济的体系当中,既是挑战,也是考验,更多也是启发。

下面有请来自资本市场的朋友,请到了嘉实基金ESG投研负责人韩晓燕,听一听她对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的理解。
韩晓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荣幸参加由《证券日报》主办,国新咨询协办的2023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交流大会,今天也非常荣幸能与各位关心ESG议题的领导和专家,一起交流与讨论。

今天我分享的一个主题是创新和深化ESG投资实践,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ESG理念众所周知,是聚焦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企业从单一利润最大化目标,扩展到追求利益相关者合力的福利最大化。其内涵与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今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绿色、普惠和养老都是ESG理念在中国落地的焦点议题。

自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国内ESG和可持续投资和相关市场继续稳妥发展,政策层面,2023年双碳正在有机融入我国绿色生态体系,并逐步成为主基调。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资管产品围绕双碳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的发展趋势。

今年,政策端有一个重大的进展,是对转型金融的重视,转型金融是对狭义绿色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帮助传统的高碳行业获得融资支持。我国央行也公开表示以组织开展钢铁、煤炭、建筑建材和农业等转型标准的研究,条件成熟时公开发布。

与此同时,全国碳市场平稳运行,碳价有所上升,钢铁、水泥、电解铝的纳入有望提速。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进展是ESG信息披露走向标准化,这一趋势在全球范围已经非常明显。近年来,全国多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都在努力推进ESG信息披露标准化和全球化,陆续发布了一些有共识性的ESG信息披露标准。今年,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今年6月政府发布了两份可持续披露准则,这两份准则的发布意味着可持续信息的全球ESG标准正在形成。

ISSB准则是秉承财务重要性的一个原则,以投资者为重要的导向,披露财务相关的环境、在投资中所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相关的风险,以及机遇。这两则准则在制定的过程中,已经集成并融入了现行的以投资者为导向的披露准则。在这个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的财政部也会同相关的部门,积极支持并全面的参与了制定的过程,为这两项准则的出台贡献了中国智慧。自两项准则发布之后,其实短时间内就已经获得了多个市场和地区的认可、支持,在国内,几大交易所相关的部委,其实过去已经在ESG信息披露标准和指引的制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部署。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力争实现央企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全覆盖,目前A股市场尚未形成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要求和标准。预计ISSB两项标准发布之后,我国制定本土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企业端特别是在国际市场和供应链上竞争的一些企业,应该对这一准则的进展保持高度关注。

投资市场层面,我国的责任投融资整体的规模仍然保持一个增长的态势。2023年三季度末,可统计中国责任投资市场规模合计约30.3万亿元,其中现在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了28.58万亿元,可持续证券投资,包括绿色债券、可持续债券和相关的理财产品,以及基金,总额约3.66万亿元,可持续股权投资约0.82万亿元,可见国内投入到可持续领域的资金规模是逐年扩大的。但考虑到实现碳中和,其实是需要几百万亿元级别的资金规模,未来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投资机遇和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在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内外部合力的推动下,国内也积极拥抱ESG理念,特别是在上市公司群体中,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力量,上市公司也成为高质量发展和低碳转型的重要责任主体。我们观察到上市公司当前ESG信息披露率和披露的质量是快速的提升,上市公司积极践行ESG,有助于企业提升中长期的风险应对能力,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实力和品牌力。据我们自己的ESG数据统计,2020年到2022年年报期间,A股上市公司ESG相关报告披露率已从27%跃升到34%,这个进展也是非常值得鼓舞的。

上市公司在本土化的ESG框架和标准的指引下,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措施,以披促管。我们经常看到,上市公司在海外的一些全球性的ESG评级框架体系下,评级也是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特别是我们看到在央企上市公司这个群体里,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和建设方面是远远领先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而且也在这个方面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

去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推动更多央企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央企上市公司400多家,ESG报告已经接近了全覆盖。

另外看到今年国资委又下发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通知中包含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的参考指标体系,这一体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体系的发布对构建本土央企特色的ESG披露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是一个很重大指导性的文件,后续也会有效推动和提升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助力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资产管理行业来说,作为连通社会资金和实体企业的一个桥梁,我们应该发挥好引导资产配置和价值发现的一个积极作用,通过专业投资和研究,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绿色发展等。我们也看到国内的资产管理同业机构开始强化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应用ESG评价的工具,持续完善投资理念和流程,引导资金积极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商业性领域。本土的一些主要的社会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ESG体系,这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在此时代背景下,作为可持续投资的引领者和践行者,嘉实基金在2018年就将ESG纳入到投研过程中,发挥ESG研究的优势,不断的挖掘和识别真正有益于社会和公众的好企业,在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的同时,积极推动将金融资源流向更能为公众、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

ESG深度研究是我们嘉实基金ESG的底色和着手点,在2018年我们率先在业内组建了一个ESG专业团队,与投研和科技部门密切合作,搭建了本土化ESG评价体系。目前我们也已经构建起了覆盖全社会的本土化的ESG数据库,我们将ESG数据和研究成果,系统性的纳入到嘉实基金投研的流程,包括股票和固收,并在策略构建、风险管理等各流程管理里,整合ESG的因素。并且我们也将嘉实基金评分数据自2020起对外公布发布,目前在万得和彭博的平台可以查询到嘉实基金ESG的评分,这也是国内首个由买方资管机构发布的ESG评价体系。我们致力于为全球以及国内关注ESG投资者提供中国本土的ESG决策解决方案,随着ESG基础设施的完善,嘉实基金在过去几年积极开展了ESG产品化的实践,在境内外同步推出了一系列涵盖不同资产类别,不同策略类型的ESG主题产品。

嘉实基金持续关注双碳政策的持续发展。双碳政策和转型需求对各类资产和行业投资的价值带来影响,基于双碳,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来指导我们的长期资产配置和投研框架,致力于推出更优质的ESG投研解决方案和工具。与此同时,我们也积极践行尽责管理,赋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市场形成ESG正向激励机制和价值发现机制。

很荣幸在这个场合,我们也有机会和《证券日报》、国新咨询联合编制和发布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土ESG体系建设白皮书,我们期待通过本白皮书的发布,能够持续推动国内ESG理念的认同,并应用本土化的ESG框架和工具,更好的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我们的坚守与开拓,离不开社会和投资者的支持,离不开时代的聚力。展望未来,完善中国ESG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功效,推进中国上市公司和金融市场向更加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向共同进步和努力。

以上是我的全部分享,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
谢谢韩总给我们带来的分享,从另外一个维度客观全面介绍目前ESG体系在我国的一些提高,包括在上市公司的一些特点。她也提到了白皮书要来发布,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这样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证券日报》和国新咨询联合发布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土ESG体系建设白皮书,还有证券市场ESG200优选指数。

先介绍一下"证券市场ESG200优选指数",这是《证券日报》社与国新咨询的强强联合之作,旨在向市场展示积极践行ESG理念的代表性企业,鼓励企业绿色经营,帮助企业挖掘内生动力,树立行业优秀标杆,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证券市场ESG200优选指数"依托国新ESG评价体系,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起点,以ESG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为基础,采用绩效与风险相结合的逻辑框架,衡量受评主体的ESG表现水平,力求从国内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从国资央企的视角出发,既与国际披露标准接轨,又体现国内本土特色,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适配性。

该指数选取了200家在ESG方面表现优秀的中资上市公司,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代表性和投资价值。这些公司不仅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有着良好的绩效,在碳管理、绿色金融、社会责任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责任担当和创新力。

"证券市场ESG200优选指数"是《证券日报》和国新咨询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推动建立中国本土ESG生态体系,助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而共同打造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不仅是对ESG理念的宣传和推广,也是对ESG实践的激励和引导,为投资者、上市公司和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和服务。

接下来一起共同见证这一指数的正式发布,请现场所有朋友们一起来聚焦大屏幕。
主持人:
今天除了"证券市场ESG200优选指数",《证券日报》社还联手国新咨询、嘉实基金联合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士ESG体系建设白皮书》。有请各位领导上台,进行我们白皮书的发布仪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士ESG体系建设白皮书》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ESG政策和ESG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市场的特点、宏观和产业政策标准、企业ESG信息披露趋势以及ESG与国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等因素,为本土化的ESG体系建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旨在推动本土化的ESG体系建设,促进各参与方的协同合作,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请各位领导上台进行发布。

(发布环节)

这份白皮书一方面是来推动本土化ESG体系的建设,来促进各参与方共同协同合作,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份白皮书今后将全方位关注到ESG领域,给各位提供更多的参考,白皮书的内容我相信会更加的来关注到。《证券日报》跟各家协作机构,体现的是作为财经大媒的责任担当。
主持人:
在激动人心的发布之后,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今天的圆桌讨论环节。第一场圆桌讨论的话题是:构建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

让我们有请: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北京办公室能力建设专员程红粤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数据平台主任宋伟泽

嘉实基金ESG投研负责人韩晓燕

国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研究员朱清艳

第一个话题,回到韩总,虽然你刚才讲到了很多的观点,在这里还是希望能够给我们更多的一些观点的输出。第一个问题,这几年一方面是国内ESG投资规模在不断的增长,应该说这种可持续投入的理念正在融入市场的主流,目前国内机构的投资者来开展ESG投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比如说最近有哪些新的趋势或者是变化?

韩晓燕:
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实践者,在驱动因素方面,其实跟前几年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五年前,嘉实基金已经开始实践ESG。当时我们主要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外资股东方,或者说外资的机构客户来的一些要求,包括我们参与到国际组织之后,也会有一些在ESG整合,包括管理方面的进展要求。

这几年在双碳目标出台之后,国内的政策体系建设也加速了,并且自下而上来看,上市公司ESG的水平也有逐步的提升,ESG意识也提升了。

我们也看到境内机构投资和客户,比如说主权养老和保险机构,对ESG也非常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比如说在去年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还有针对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实都针对资产管理机构,不管是资产所有者,还是资产管理者,都提出了一个ESG融入投研体系和决策流程的要求。所以国内政策的驱动是最近两年我们感受非常深的。

另外,我们境内机构和客户在委托的时候,也开始对我们外部管理人提出了ESG的一些要求,自上而下包括治理层面,包括资源的投入,人员的设置,以及包括投研流程,整个资方也在要求,这是境内的一些变化。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其实除了政策和客户方的要求,做ESG投资还是要回归到投资的本源。核心的驱动因素,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像环境、社会这样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可持续的风险和因素是无法被忽视的。而且在投资端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一些行业和上市公司内涵价值,甚至是传导到股价。其实驱动我们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得回归到这一个层面,就是从商业本质来看,ESG这种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无法被忽视的。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动力都是内生的动力,积极的去将ESG投资推进到2.0阶段。
朱清艳:
国新咨询是2022年10月注册成立的一家新公司,但是我们的研究团队在整个的咨询行业已经是历练多年了。在ESG研究方面,也积累了非常多的成果,目前已经转化成了产品和服务项目。

从2022年10月成立以来,首先我们积极做中国本土ESG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者,我们积极参与了国资委一些课题,然后和本土的一些标准的建设。其中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很多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特别关注的,就是为了落实2022年5月国资委发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3年ESG相关的专项报告要全覆盖。

第二,在ESG的评价体系和指数产品方面,我们今年4月份已经发布了中国国新ESG评价体系,这是我们国有运营公司的角度,去发布一个A股市场的评价体系。首期的结果是覆盖A股近5000家上市公司。

第三,我们也是在积极的推动本土ESG生态圈的建设。今年4月和7月,我们和上交所联合举办了两期资本市场ESG的培训班,这也是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进行相关的培训交流的一个专场。我们也是在资本市场和主流媒体,和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一起,不断地推动相关的ESG交流,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这一方面的优秀案例。
主持人:
ISSB准则的发布,对于中国的ESG生态体系会带来哪些影响?给我们讲一讲。
程红粤:
我先简单解释一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它是一个法律实体,是一个国际的非营利组织,它成立的初衷就是提供信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和投资的决策。

本身基金会承载着两个理事会,ISSB是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大家对另外一个理事会更加耳熟能详,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会计准则的一个机构。

为什么ISSB这么火?其实ISSB的两项准则是今年的6月份才正式发布的,ISSB这个机构本身是在2021年3月成立的。我总结几个ISSB和ISSB准则的一些特点:

第一,ISSB本身是有实力的,它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承载的一个理事会,在会计的领域已经非常得成功,会计准则已经得到了国际广泛认可和采用,已经超过140个行政管辖区域,已经采用了该准则。也是在我们投资界做经济决策一个非常基本的要素,就是财务报表。

第二个特点,ISSB是有诚意的,ISSB的成立初衷之一就是结束现在披露准则“字母汤”的现状,各种不同字母的组合。ISSB的成立也是想结束这样一个现状,成立之初就把这些“字母汤”整合在一起。所以建立一个全球、合理的信息披露准则方面,ISSB是非常有诚意的。

第三,ISSB也是可持续的,制定的是可持续披露准则,自己本身也是可持续的。大家可能了解到准则制定是一个非常耗人,耗钱,耗时的一个事情。

第四,准则是国际的,理事成员总共14位,来自各个国家。理事的成员包括主席、副主席,还有理事,都是来自各个背景的,可能有企业的,有评级机构的,有学术界的,也是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第五,我最想强调的是ISSB不只是国际的,其实一定程度上还是中国的。ISSB14名理事里面有两名中国人。

ISSB准则对我们构建中国ESG生态系统到底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是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工具。刚才提到说构建一个ESG生态体系是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有一个基础的问题就是我们需要一套大家公认的,可比的,一致的,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体系,ISSB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和基础。
主持人:
把问题给到宋老师,来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的平台主任,从气候风险角度来分析一下当前ESG发展当中存在的短板,包括瓶颈是什么?
宋伟泽:
我是来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今天会前的工作人员跟我讲中国特色ESG体系构建,我觉得应该把气候变化这么一个选项纳入到中国特色ESG体系中去。

回到主持人的问题,气候风险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在ESG体系里面要关注气候风险,相比于其他的ESG风险又有什么样的典型区别特征?

第一,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受灾害影响最敏感的地区之一,案例就太多了,比如说河南的暴雨。气候变化风险里面还有一个概念叫转型风险,转型风险就不太容易理解,转型风险实际上指的是说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就是碳中和,我们的绿色低碳转向的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出台很多气候政策,有很多重大的技术突破,甚至是整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的偏好,这一类的变革反馈过来对我们整个金融系统,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会面临着一些风险的评估,这就是我们说的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两个风险,一个是气候物理风险,一个是转型风险。

感觉也很遥远,很抽象,也很难理解,其实这里面转型风险最终都会转化到资产的负债表。比如说双碳政策出台之后,很多煤电企业,很多的化石能源,或者碳密集型企业的运营成本,整个资产的估值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它们的贬值和减值,对上市公司的负债就会产生违约,会波及到银行,这种潜在的、系统性的风险,我们只能去做预防。而且这一类的风险跟我们传统的风险还不太一样,不是像新闻事件和舆情,可能是一个十年,二十年,更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影响,所以非常依赖于一些非常垂直,非常专业的模型。

我大概先介绍这些,总的来说,为什么说中国要加入转型风险,因为中国的双碳转型时间窗口更短,只有30年。还有中国的资源禀赋,我们有太多的化石能源相关的资产,所以我们政策在出台的节奏,出台的力度,一定要提前去做好预判和评估,实现有序、稳妥的转型。
主持人:
目前在公募基金业践行ESG投融资上,都有哪些主要的问题和挑战?这些挑战该怎么来应对?分享一下嘉实基金在这一方面的经验。
韩晓燕:
其实气候变化确实是ESG整个议题框架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议题,而且已经形成了全球共识性的政策体系和标准。我们在ESG投研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已经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其实我觉得ESG整个投研过程中,气候变化是最难的,目前来说,给我们造成了非常大的一些挑战。

它来自什么方面?因为投资机构核心决策依据,其实是数据,还有信息,它是整合在一起,形成资产评估和定价模型。所以输入的数据和因子,就是输入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来看,我们资本市场做决策所依赖的这些ESG相关的信息也好,数据也好,其实我们的一致性,包括数据的质量上,还是有待提升的。

主题分享里面也提到了信息披露率,现在是有所提升的,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还有三分之二的上市公司是没有披露ESG相关的信息,那就给我们在决策端造成了比较大的障碍,如果没有主动披露,我们去哪里找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可能就会依赖于大数据的一些技术,甚至这种文本检索的技术来去挖掘数据。我们看到在企业自主披露以外,政府相关的政法行业,媒体组织,还有协会组织,对ESG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有相关的数据出来。这个量上来了以后,造成了下一步的问题,这个数据怎么更好地清洗,很多数据的类型或者是格式,包括解析的难度都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在应用之前要运用非常多的算力和模型化的能力,清洗这些数据,来把这些数据作为定价模型能看得懂的一些因子。

数据清洗的结构化和一致化,之后还需要一个算法转化为投资级别的因子,通俗来讲就是ESG的评价,对于一个上市公司评估的时候,在同业和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高于还是平均的水平?最终的排名其实是非常核心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各家我观察到资管或者是买方机构有自己内部的体系,现在市场上第三方也有非常多的ESG评价体系。但是因为ESG的评价没有形成很多共识性的框架,框架其实还算有一定的共识性,但是具体的指标,包括本土化的指标是什么?这个指标怎么去给它定义算法,其实大家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一家企业评级结果会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给我们投资端造成的一个障碍,我们是没有办法去解构和归因ESG符号代表什么意义,或者跟投资端财务机会有什么样的传导机制,影响性程度的大小?

在第三方市场还没有这么欣欣向荣,冒出这么多的评级机构和这么多数据体系之前,2018年、2019年我们自己做。但是过程中确实是需要吸收第三方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还是需要买方机构多去应用,不管是内部的体系,还是外部的体系,我们这个生态里各自发挥最大的价值方面,都互动起来,不只是参会,或者倡议,更多的还是要把有用的部分,案例和因子挖掘出来,落到投资端。

否则,我认为可能拿来主义,这个肯定是不太有利于发展的。
主持人:
国新咨询的朱老师,从您的角度看一下ESG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和瓶颈?
朱清艳:
刚才也提到了一点,我们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接触了比较多的企业,我们切实的去帮上市公司,帮企业发展,为我们的ESG报告,信息披露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因为我们做国资委研究中心这个课题的时候,也需要去广泛的调研。随着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我们也需要和相关应用这些标准的企业持续的沟通,然后随着情况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把指标进行更新和迭代。

所以在这些接触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企业端来看,现在标准是比较多的,ISSB刚刚开始推广,然后在应用方面,很多企业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入手去用,可能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跟企业多沟通,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再探索。

另外,咱们也是说到这是一个生态体系建设,既然是一个生态,它肯定是在这个体系内,各个主要的关键节点,大家肯定都有动力去从事这件事情,去推动ESG的发展。有部分的企业有动力去做ESG的管理,也想在资本市场把ESG的绩效表现能够改进一下。还有一些企业从形式上,不管是从合规方面,还是同业方面的压力,仅仅做一份ESG的报告。这个报告的规范性和合规性方面,要求不是很高。也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

另外ESG这些信息,这里面涉及到的指标,比如说有一些议题,到底哪一些是和咱们企业的管理业务特别相关,能够对咱们企业的财务表现切实有帮助的。因为我们说ESG指标是一个前瞻性的,指示性的指标,有很多现在是ESG的领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反映到财务上去,但是我们就是要找到关键的ESG指标,这是这个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在这个时候要提早入手去做好管理,在不久之后,在财务表现上才能得到反馈,这是一方面。

另外,从生态体系的投资端和实践端,沟通方面来看,我们也会了解到有一些投资机构他们关注企业的ESG表现,比如说也会问上市公司,你们ESG评级怎么这么低?或者是说你们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出来ESG报告,他们也会关注的。但是,目前大家聊的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表象方面的一个层次,可能还需要再去细致沟通对这个企业真正有影响的议题和指标。因为现在很多的指标,或者是说现在的一些披露的模板,还是一些比较笼统的。所以通用的形式,不同的企业需要在这一方面多做研究,结合行业、区域,还有业务开展面临的形势,多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大家多多实践,可能多做总结提炼,会进一步推动ESG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评级,还是与投资者的沟通这一方面,都会有比较好的改进。

另外,从生态体系的投资端和实践端来看,我们也会了解到有一些投资机构关注企业的ESG表现,比如说也会问上市公司,你们ESG评级怎么这么低?或者是说你们在这一方面有没有出ESG报告。但是,目前大家聊的还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表象方面,可能还需要再去细致沟通对企业真正有影响的议题和指标。因为现在很多的指标,或者是说现在的一些披露的模板,还是比较笼统的。所以通用的形式,不同的企业需要在这一方面多做研究,结合行业、区域,还有业务开展面临的形势,多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大家多多实践,可能多做总结提炼,会进一步推动ESG不管是信息披露,还是评级,还是与投资者的沟通这一方面,都会有比较好的改进。

我就分享这些。
主持人:
谢谢朱老师。接下来请程老师给我们说一说,刚才说到ISSB北京办公室成立,对中国目前的企业也有实际的帮助。
程红粤:
听了几位嘉宾的分享,我也想接着刚才的话题再补充一下。ISSB的成立,以及ISSB准则的发布,为什么对大家的意义都很重大。从投资端的角度来讲,大家的现状也能观察到,大家的披露还更多是一个自由体。我其实也曾经看过一些报告,披露的样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披露的内容也会有一些偏向和选择。

ISSB准则提供的一套工具,就是希望把这种自由体变成一个结构体,就是用一个更加市场接受和统一的语言,我们所说的与利益相关方,不只是投资机构的一个沟通桥梁。把我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些成绩,以及我对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遇和风险的一些披露,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也可以得到一个更充分的展示。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也可以更加透明化。这也是ISSB成立的一个初衷。

其实也提到了准则出来了之后,大家还是更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也是很多企业的困惑。ISSB其实本身也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成立之前,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其实也是说能力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不是说把准则制定出来就放在那,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大家的能力,不只是报表的编制者,可能是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能力建设的工作。

北京办公室到底能怎么帮助到大家?北京办公室当时成立的时候,当时是财政部在ISSB正式成立之前,其实就有争取把ISSB的总部落在北京,这是2021年9月份。2022年底正式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签订了谅解备忘录,预计在2023年中成立北京办公室。财政部也是如期在2023年6月19日正式成立了北京办公室,现在是在五棵松。北京办公室有三个职能,一个是沟通联络中心,第二个是能力建设中心,第三个是创新实践中心。顾名思义,这三个中心的职能,可能更多的介绍前两个职能,沟通联络中心是一个什么概念?北京办公室主要集中在亚洲利益相关者的联络点,刚过去11月13日,第一次在北京办的理事会,总共14位理事,来了12位理事,我们这一周我们安排了很多相关利益者的互动,周五也办了一个北京国际可持续大会。这个沟通联络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在北京办公室的成立情况下,理事会跟中国各个利益相关方有更加紧密的沟通和联络,也是把中国的声音带到了准则制定的理事们的耳朵里,这是一个沟通联络中心。

第二,能力建设中心,北京办公室成立的时候,不只是中国,聚焦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开展能力建设的活动。中上协刘秘书长提的对话ISSB,其实就是我们在能力建设一项重要的活动,跟非常有话语权的机构,能力建设的伙伴机构来开展一些活动,也让大家更多的了解这个准则在讲什么,我们怎么能帮助到大家。北京办公室还会开展更多的能力建设活动,也是针对不同的发展方向,有一些头部的机构已经对准则有非常多的了解,我们会有一些更深入的能力建设活动开展。如果还是初级阶段,也会有一些稍微浅显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主持人:
我们也期待着今后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得到北京办公室的一些帮助。我们一直在谈风险,想听一听学术机构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宋伟泽:
我们的名字叫数据平台,为什么叫数据平台?我们也意识到了要构建中国特色的ESG生态体系,需要把气候信息的披露纳入到这个框架里面去,但是面临着一个卡脖子的问题,就是缺乏底层的中国本土化的基础数据,这个活是一个脏活、苦活、累活、难活,要求挺高的。现在数据方面还没法支撑具有可比性和标准化的披露要求。在信息披露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指标的遴选,方法论也是在探索阶段。作为国内扛大旗的学术机构,清华大学在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上应该为整个中国双碳的转型,未来的40年,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应该要有一个产品,要有一个工具。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上市公司、央国企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这个抬头看路,我们就去做了这个事。这个数据平台不到一个月,在联合国迪拜大会上发布了,这个平台的背后是清华大学和中国政府去支持整个中国的转型。我们觉得不是我们院内的信息化系统,应该有一个名字,我们当时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名字叫green,音译叫格润,意思是格物致知,润泽天下。

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整个转型风险的研究,尤其是方法论,其实涉及到经济、能源、环境,能源里面又涉及到交通、建筑、工业、所有的这些综合评估模型,全球就5、6个模型,作为这么一个有点垂直,有点跨学科的模型,我觉得清华大学应该有这个责任去做本土化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仅只是说自己懂了就够了,而且我们想把这些模型,这些算法输出的数据,能够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方式,交互给转型的利益相关方,将应对气候变化,让碳中和转型的雄心转变为行动,转变为能力的赋能。

学术机构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基于方法论,然后再去到工具,有了工具之后,再到数据,数据之后有了产品。而且这个产品不仅是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看得懂,我们希望有用户侧,尽量的用户友好型,分析的颗粒度要越来越贴近整个投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政府政策制定者的决策需求,有非常多的决策问题,整个传导的机制如何反映到模型里面去?有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定期的评估,有了这些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来支撑监管部门,无论是碳市场的政策,碳税的政策,相关的补贴等各种各样的政策,在出台的时候要有有序性的,节奏和力度要有主动的把握,要有主动的认知,而不是一个盲目的。谢谢!

主持人:
您说八个字,格物致知,润泽天下,格物致知就是我们现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对万事万物的全面发展。
宋伟泽:
我们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全球视野,把碳中和的转型,整个的绿色转型不是只有中国,全球有100多国别都宣布了碳中和,所以我们把全球相关的这些战略、政策,引进来,赋能到国内的这些利益相关方的转型。

第二,中国在这一方面干得如何,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开放给国际社会,让他们了解引进来,又走出去这么一个垂直领域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我们也深刻意识到不是一家机构就能够完全把它做起来的,它是一个生态。需要凝聚更专业的力量来推动中国双碳绿色转型事业。谢谢!
主持人:
谢谢宋老师。面对市场越来越多的“漂绿”现象怎么来关注,怎么来科学建立ESG的信息披露和评估体系,现在是重中之重。
韩晓燕:
“漂绿”在欧美已经引发了很多监管行动,我们看到的大型资管机构也被调查,甚至受到非常大的处罚。我觉得漂绿一个很大的成因在于之前在ESG投资发展的早期,还没有形成比较统一、一致性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像欧盟就是在这个方面自上而下做出了很多的安排,从信息披露到净值调查,到投资端的金融机构适用的可持续的信息披露条例,还有包括绿色和可持续资产分类,这么一整套自上而下的体系都形成了,这个就是为了去应对这种漂绿。还有在企业端和投资机构端的对于ESG和绿色的夸大。

短期内市场能够看到的对绿色的需求太大了,短期内聚集了这么大量的资金,资管机构的能力不一定马上到位了,所以就会利用空档。如果逐步形成一个全球基线的信息披露的基线标准,在国内也去把统一的一致性的ESG信息披露提上议程,漂绿这个问题就会有一大部分被解决。

第二,企业端也好,金融机构端也好,还是得从自身的运营和它的运营目标上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和布局。漂绿往往意味着短期性,短期主义,但是如果说真正的意识到ESG是长期非常必要,是一个必然的,是一个内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不管机构还是企业不会有短期的诉求来驱动,更会从长期的经营角度和要求去做。
主持人:
谢谢各位嘉宾的观点分享。让我们从宏观层面了解了中国特色ESG生态体系的情况,那企业又应该如何践行ESG并融入经营中?ESG又是如何引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呢?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

碧莲盛执行副总裁师晓炯

一脉阳光CFO冯勰

本来生活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丁玲玲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城市发展综合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谢鹏

先从谢总开始,第一个话题,ESG成为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企业如何来践行ESG,并且如何运用到企业当中?
谢鹏:
普华永道是四大审计所,对财务都比较专业,恰好我不是来自审计。按我的个人理解,为什么叫第二个财报?过去我们看企业,至少是两个角度,就是三张表,审计的财务报告。因为在实践当中越来越多,一个是内部视角,企业自己在发展,尤其中国的企业往外走出去,会遇到很多业务上的风险,这种风险都是跟ESG相关的。

最后终于反映到了财务上,比如说过去一带一路也好,大家走出去遇到很多绿色贸易壁垒,或者我们去搞建设,遇到了劳工风险,比如说汇率还有生态,这其实都是跟ESG相关的。

第二是外部视角,我理解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投资者更看重跟这个事情相关的,包括除了投资,因为ESG从股权投资发起,以及利益相关者,上下游供应链、员工、社区和政府都越来越看重这个事情,所以大家希望通过一个像报表一样的东西,来判断这个企业是否健康,是否可持续?所以我觉得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都需要第二张财报。
师晓炯:
碧莲盛是专业做植发、养发和护发,我们在这个行业是龙头之一。ESG对我们企业价值的重塑或者是影响,我觉得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从用户层面,用户层面因为我们一直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从10年开始,我们就发起了千万元公益植发基金,给一些群体免费植发,这也算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第二个是从员工层面,我们一直是在整个行业里面,我们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整个疫情期间,我们也一直给员工在整个行业里面最好的待遇和水平,从来没有因为疫情的原因延发工资。

第三,从公司治理层面,现在植发和养发这个行业,包括大环境不是特别清晰的情况下,今年主要做的就是精细化,不再去做大的扩张,不再去做大的开店,主要是做一些精细化的运营、数据化的运营、标准化的运营,让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更加的健康。这个行业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所以今年包括明年我们在公司治理这一块,我们会更加的谨慎,更加的精细化。
冯勰:
感谢证券日报的邀请,一脉阳光也是跟师总一样,我们从事于医疗服务行业,是一家专注在专业医学影像领域的公司,我们在一线基层当中去建立共享的影像中心,医疗服务非常接地气的运营方。对于我们来讲,可能从ESG的角度来讲,对于企业我们最需要解决认定的一个事情,我觉得是要梳理从企业,尤其是当下的环境下,作为医疗服务企业对于政府,对于当地老百姓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应该创造什么样的价值,跟当地的医疗机构,跟老百姓,跟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梳理清楚关系,才能形成企业的ESG战略聚焦,把ESG融入到日常经营和企业管理当中去。

我们在全国有接近100家的大大小小的专科医学影像中心,分布在市县乡的层级范围内。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是严格按照中国医改的大方向,就是分级诊疗,把优质的治疗下沉到基层市场中去。我们认定这个问题,在创业初期就看得非常明确,我们看到在中国最大的影像或者是医疗端,存在资源不平衡,能力存在巨大差距。国家来讲一直强调分级诊疗,作为一个社会办医企业,我们怎么样去参与到这个政策的指导方向中去,贡献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一脉阳光来讲,我们就形成了区域影像专科门诊的形式。在整个影像这个专业领域,我们在基层实现市县乡分级诊疗的影像专科门诊,从固定资产,到人力的投资,梳理了诊疗政策的方向,为当地的老百姓提供医疗的资源和诊断,希望做到当地一些基层的老百姓可以不出自己的县,不出自己的乡镇,就能享受到比肩一二线城市优质的医疗诊断服务。这对于一脉阳光最需要认清的一个事项。
主持人:
医联体不光是县市在做,北京市朝阳和海淀都在做,要提高效率。现在科技和医疗融合更加紧密了,未来通过医联体的形式,数据的共享,让更多的患者来受益。
丁玲玲:
本来生活的初心就是为了构建一个健康、安全食品的平台。在这几年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流通端致力于食品安全的塑造,更多我们也会跟上游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健康、绿色、标准化食品基地,在东北,我们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五常,我们做了八千亩的有机示范基地,坚持全周期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确保食品的安全。同时采用订单式的方式,给到农民生产积极性,确定这个模式的可持续性。

我们也在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做了一些实践,把乡村振兴做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它做成一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上线了总共来自400多个县乡,还有8000多款农产品,带动农户增收,也为企业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的机遇。我们在践行企业的ESG过程当中,一方面尽到了社会责任,同时也给企业发展形成了正向和良性的循环。今天我们加入到了森林友好的供应链的试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把产品责任的理念落实到整个采购环节当中来,跟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一起来致力于整个食品产业生态链的构建。谢谢!
主持人:
其实ESG跟每个企业都是息息相关的,就看怎么来具体落实。
谢鹏:
我发现刚才只理解了第二财报,但是企业践行的时候,大家都讲了,我想申请一分钟,讲一讲普华永道在这一块的实践。

普华永道最有新闻价值是在2021年,就已经宣布了我们要大量的投入ESG的实践,有来自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部门的名字就叫ESG,当时宣布是五年之内在全球扩招10万人做这个事情,然后投资100亿美元。我们在两周前刚刚发布了自己的ESG报告,详细情况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我说几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比如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得自己去带一个中年的保温杯,因为没有纸杯给你。还有办公室,我坐超过5、6分钟没有动,这个灯会黑掉。后来了解到这是一个措施,鼓励大家节省能源。有一个段子叫不是去机场的路上,就是在机场,现在我们要改,公司特别鼓励大家去坐高铁。那个报告里最新的三分之一的出行方式从飞机改到了高铁,为了减轻碳排放。员工只要坐高铁,不分级别都可以坐硬座,确实我们在践行ESG这个概念。

我们的对外服务,ESG部门大概4、5个业务,我们每年怎么也得写100、200个香港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我们还在重组和建立ESG战略部门,绿色供应链管理部门,包括可持续发展部门,还有气候生物多样性的部门,我们一直在围绕着市场的需求,在提供各种各样的关于ESG的一些最新的服务。
主持人:
第二个问题从丁总开始,这个话题讲的是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在内,如何来制定自己的ESG目标?
丁玲玲:
我们现在是制定了战略发展部,把企业的ESG作为一项战略计划,每年也会跟各个区域的业绩指标来进行挂钩。同时,也有上下游的一些部门,有一些协同的KPI指标,来呼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加入到这个计划当中来。所以我们这几年累计实施比如说乡村振兴,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也成立了乡村振兴的联盟。发起了跟国家发改委基金会也有一个百县百业计划,通过这样一个计划的实施,能够让乡村振兴在这个板块,我们在农业的振兴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安全、绿色、有机,向着更良好的生态农业去发展。
主持人:
这也是发挥你们专业的赛道优势。怎么来制定目标?有请冯总。
冯勰:
一个企业制定自己ESG的目标,要算好经济账和社会账,这两个账不是剥离开的,是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于一脉阳光来讲,我们是把经济账和社会账融入到企业的整个发展策略当中,我们内部也在讨论,是否除了外部的一些ESG评价报告和指标,内容要形成比较独特的,符合企业自己特色的评价方式。

对于一脉阳光,我举两个小例子,我们在做整个对于社会基础医疗的能力提升共性的时候,跟合作当地的市政府做了一些合作。我们在江西有一个地级市,我们是通过市县乡正建制建立了影像专科医联体的形式,建立了影像中心。在县、乡一级的看病老百姓,因为当地的医疗水平比较差,只能去更高一级的城市,去省会城市来看病,造成了很多医疗资源堆在了一二线城市,基层就没法补上。

通过五年影像专科医联体的合作,我们能看到,原来在合作之前,这个区域整个医保外流的比例大概占到了40%,普遍县级市和地级市差不多都是40%-50%的医保外流的比例。经过我们的合作,大概五年的时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30%以下。这个对于当地的政府也好,对于当地的老百姓也好,是非常有意义的数字的提升。

对内也会有更多ESG践行,从社会效益变成经济效益的很好的案例。在影像这一块,在医疗当中天然跟数据是相关的,结合得非常好及我们在观察老百姓就医过程中,我们就发现绝大部分去一个公立医院去看病,要拍一个CT和磁共振,换一个医院看同样的病,需要再拍一次,需要打影像胶片出来,一打就是几十张,这就是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数据没有通,影像结构没有通。第二,影像报告的数字化没有做好,一脉阳光我们既然做医联体,我们要打通影像结构的互认,在北京做到区域内的影像报告,老百姓只要拍一次,在所有的医院都可以认这个报告。这是第一。

第二,以前的报告要打胶片,我们要降排放,肯定要减少胶片量,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去推广比较领先的数字胶片的产品和服务,老百姓只要手机就可以打开数字胶片,不需要去打印实体的胶片,只要有一个手机就可以用。在财务里面的体现,我们的成本结构当中耗材降到了20%,胶片做得好的中心,在一些云胶片和数字胶片推广的中心,耗材可以直接下降30%以上,这个对于我们来讲既得到了很好环境的效应,对财务效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主持人:
在北京的一些医院,照完了一个片子,医生在电脑上直接就看了,但还是会跟你说,你需要去取,你就去取,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浪费,完全可以通过数字化了,但是为什么还要去取,恐怕有一些医院还是有这个要求。所以数字化再彻底一些,就更好一些。
师晓炯:
我们主营业务是做植发,跟ESG也是有一些相关性。第一,十年前我们就在全行业最先提出百万植发公益基金,上个月我们和一些公益基金发起了千万温暖生发公益基金,对特殊职业,包括医生、老师、消防员,只要提出申请,我们可以给他免费植发。一个好的医生,植发需要3-8个小时,医生和护士在一起配合完成植发收入,价格不便宜,基本上几万元一台,这是对用户的关爱和一种社会责任。

第二,现在商品卖货的逻辑,以前是单纯卖货,然后再到性价比,现在追求性价比,再到现在追求所谓的新价比,对植发来说我们也在走这条路,最早做植发的时候很痛苦,又疼,很不舒服,需要把头发剃光,需要很长的恢复期,不能马上出去见人。三年前我们在行业里面提出节省剃发的风险,我们提出了不剃发植发,今天你来我这里植发,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理论上今天做完植发,明天就可以上班,今天是光头,明天就可以长发飘飘,这是我们在技术上的替代。刚开始价格很贵,雷军说每个人头上是一栋别墅,一根头发是50元,50根就是十几万,甚至20多万。现在我们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了,而且在整个植发行业里面,碧莲盛不剃发的技术是遥遥领先的。现在很多同行也在向我们学习,实际上是一个手工活、技术活和工艺活。3-8个小时由4-6名医生和护士相互配合,然后把头发种好,做得越多,种得越好,口碑越好,效果越好。所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循环,这是从高价到性价比的转型。

什么是新价比转型?我们除了要解决客户当天植完发,第二天就能上班的问题,还有植发最大的用户痛点,就是疼。上个月在全行业率先提出碧莲盛无痛植发,通过麻药的配比,手法的钻研,我们的口号是让植发像理发一样轻松,让植发可以轻松变美,让你不仅可以满头秀发,让你可以轻松、舒适、安心的变美。所以从性价比到“新”价比的转型。

我们提出无痛和舒适性植发,我们的价格还是一样的,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是在践行ESG。
谢鹏:
我想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因为我们是做专业管理咨询服务,有一个大的群体就是央企,自从彭主任力推ESG联盟,成立之后,央企在纷纷搞这个事情。实践当中一大群的客户,所以有很多的感受,针对您这个话题叫目标的设立,我们想至少有这么几个焦点和痛点。

首先,大家在提ESG的时候,一说就是报告、指标体系,还有发布。但是我们的感受,因为我们帮他们做体系建设,上来第一件事就是大家对ESG到底怎么理解,对发展好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做一些广告宣传?就是定位的问题。现在大部分的企业想法并不完全一样,也不能讲谁对谁错,谁负责这个事就可以看出来。

比如说五矿集团就放在战略投资部管ESG,招商局就会放在党办管这个事,国电投放在宣传群团部,国投资本就放在董秘办。大家对这个事情怎么理解?有的人认为跟我对外宣传有关的,有的跟投资相关,有的跟业务战略相关。对这个事本身我觉得本质上的理解要有想法,其实没有什么对和错,就现在的阶段你觉得最重要和紧迫,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这是第一件事要解决的。

第二,丢在一个部门以后,企业也大,下来就变成了他去收底下的各种数据,收报告,这个需要提高的。一定要有一套好的管理体系,关于ESG的管理体系,解决三种关系,因为很多央企集团底下若干个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发和做这个事情,要有一个上下之间的关系来怎么走通上下关系。很多部门都涉及到这个,甚至劳工部门,横向怎么来协作?以及内外,上面有国资委,那边有证监会,都要看这个事情,你怎么来应对?这是需要一套管理体系。第一个是有好的定位,第二个是有好的管理体系。

第三,这个事除了有点合规和被动,业务上到底有什么收益?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一套或者一些针对特定情境或者行业下的一个工作计划,来做行业特征的事,这个是一定要结合来做的。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把两个话题合并一下,可以挑着谈,也可以合并谈。ESG如何来引领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践行ESG会给企业带来哪些长期的价值?
冯勰:
其实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讲,高质量的发展和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衡,是贯彻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我们开始成立到快速发展周期,到上市前和上市后,到企业成熟发展的阶段,是贯彻整个生命周期的事情。

一脉阳光自身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把整个ESG建设融到市场开发,我们的项目运营,我们的整个业务定位的根本逻辑当中去。融到这个逻辑中,企业经济才有一本账出来。企业最终要出力,到底是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利益,一定是两个“利”要协调起来来看。对于一个企业真正要做的一个事情,企业要形成自己内部的符合企业自己实际标准的ESG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是非常个性化的。通过运营、开发、成本控制,内部管理,人员架构设置,甚至预算角度,我们都把它融入进去。我们有自己的一个汇报体系,还有评价体系出来之后,我们真正对社会向外披露的ESG成果,才会更有价值,才会更接地气。

当企业在社会的定位,和老百姓,和政府,和社会价值,和环境的关系理清楚之后,我相信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持续下去。
丁玲玲:
我们的ESG部门是设在战略发展部,做ESG跟企业的经营发展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前期需要一些投入,中长期肯定给企业带来很长远的反哺。我们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做了一个高品质的实验平台,那个产品跟我们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从前端的土壤改良去做,然后提质增效。这个过程不如我们直接售卖高品质的商品,利润来得更直接一点,这个事情也要长期做,久久为功。

目前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长期稳定的供应基地,对我们来说,这个就为我们提供了长久的供应链价值。所以这个价值就发挥出来了,一直以来我们也是把ESG做成一个长期主义要坚持的事,跟企业的经营理念相结合起来。
师晓炯:
我觉得还是从用户、员工,还有公司治理上说一下,用户方面,我们是做企业的,第一,肯定关注用户,怎么给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怎么服务好用户,这是最根本的。

第二,员工层面,我们考虑怎么给员工更好的待遇,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三,公司治理不能出问题。
谢鹏:
话题是叫ESG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也简单谈两三点,第一,我觉得有一个视角,过去我们讲公司或者是上市公司,愿意讲股权,讲资本。现在其实有一个概念,叫股权资本主义向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转化的过程,这就跟ESG很相关。企业做大了到底是谁的,是老板的吗?包括我们这种专业服务机构,公司是合伙人的吗?还是专业顾问的?尤其是企业越大,利益相关者越多,可能这个企业就不只是原来那个概念,所以大家有一个往前发展时候的方向感。

ESG发展周期实际上相对是确定的,国外发展了几十年,各种危机一轮一轮下来,最后为什么会出会出ESG,要解决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事情。最后大家都要走到基于长期的可持续的ESG上来,这是一个高质量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我觉得上市公司至少可以从自己业务运营的角度来推进ESG,第二个是风险角度,第三,要从资本结合的角度。
主持人:
感谢四位给我们带来的分享,随着中国经济走到这个阶段,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用悲观一点的词形容叫内卷,如果客观一点的词说,其实就是处在发展的中段,这个阶段其实更多的要坚持长期主义,这个长期主义是倒逼的,我们只能去主动选择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慢慢认识到ESG的价值在里面。它最后要变成必选项之一,怎么跟自身企业和自身的行业做结合,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四位给我们带来更多维度的参考,谢谢各位!
主持人:
感谢四位给我们带来的分享,随着中国经济走到这个阶段,各个企业和各个行业,用悲观一点的词形容叫内卷,如果客观一点的词说,其实就是处在发展的中段,这个阶段其实更多的要坚持长期主义,这个长期主义是倒逼的,我们只能去主动选择的。这个过程中,可以慢慢认识到ESG的价值在里面。它最后要变成必选项之一,怎么跟自身企业和自身的行业做结合,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思考。今天四位给我们带来更多维度的参考,谢谢各位!

ESG作为评估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给投资者衡量一家企业价值提供了新的参考。那么,随着ESG理念的普及,为企业及行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新的导向?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小溪

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学术总顾问 吴琦

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青年委员会委员陈锋

第一个话题请三位可以依次说一说,ESG理念的普及,使得国内ESG方面的投资也是按起了加速键,怎么看待当前ESG投资市场,尤其是目前国内的投资有哪些新的亮点?
陈锋: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一些观点和一些看法。

就主持人问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还是亮点纷呈的,第一,非常显著的是规模的增加,刚才好多专家都谈到了,比如说绿色信贷,还有可持续的债券,还有可持续的基金产品。

第二个亮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ESG投资的生态圈,或者说ESG生态圈已经形成了。过去十几年以前,我在参与研究起草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也和很多的专家、学术界进行沟通和合作,感觉到这个还是相对比较冷。今天我们看到从政策的设计者,从行业协会的中介机构,包括做咨询的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公司,就是基于底层数据,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的一些数据公司,这一块也是非常踊跃。所以我觉得能够把所有的信息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发布出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还有其他的学术机构等,所以我感觉生态已经非常好了,这一点在中国乃至在全国,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第三,我个人感觉在ESG投资领域中,我们说了很多理由,说企业应该去做ESG,投资机构要做ESG产品,最重要的还是底层的逻辑,就是市场化的交易机制,从欧盟包括到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还有环境方面,通过这样一个可以交易的市场发现它的价值所在。这个可以用来交易,这是非常关键的,在国内也逐步的形成,这个亮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个人非常惊喜的就是ESG投资这个小的领域,很多券商也好,基金也好,过去可能都没有这一块的研究,今天我们非常欣喜看到已经设立的专门的ESG研究部门,还可以看到中金等做了很多ESG分析研究,还有ESG首席分析师,机械、化工、白酒、食品行业的ESG首席分析师,把这个领域很多的问题探讨得非常清楚,为我们未来的ESG投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设施。谢谢!
主持人:
生态的形成需要各方都逐渐的完善。
张小溪:
感谢主持人,也感谢《证券日报》提供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ESG投资市场的看法,我觉得ESG投资市场其实是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社会价值的一个认可。从投资市场的发展来看,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这几年都发展得非常迅猛。首先国际市场上,可以看到现在全球排名前50,就是资产管理容量排名前50的资产管理机构里面,已经有43家都签了(PRI),他们都是投资人,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到了国内,我们在ESG投资这个市场上,起步稍微晚一点,但是我们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19年的时候,这些机构里面签了(PRI)的成员只有15家,到了去年年底的时候,2022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就已经上升到了140个国家了。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亮点,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首先我们国内的ESG投资市场,在绿债方面是非常有优势的,以去年的数据来说,去年整个全年来看,中国绿债发行规模在全球是排第一位的,累计到去年年底的,我们整个绿债发行规模将近是突破5900亿美元,这个市场是发展得很好的。第二,在ESG指数领域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创新,比如说ESG股票指数,比如说ESG债券指数,还有包括了多种资本产品的打包ESG指数,比较有代表性的沪深300的碳中和指数,这个领域中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这两个算是我们国内市场的最大的亮点。
主持人:
投资的架构和体系逐渐的完善。
吴琦: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有机会跟著名学者和机构做一个交流,接着前面两位专家的发言,我也受益匪浅,我也谈一谈对ESG投资的一个粗浅的认识。在谈ESG投资之前,我觉得有两个概念可能需要理清一下,一个是ESG的概念,第二,ESG的理念。顾名思义,什么叫ESG投资,就是你的投资决策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的因素,其实从概念来讲,ESG的概念非常早,或者说非常古老,最早的时候可以归到19世纪的道德投资,后来又跟社会责任投资和影响力投资有一定的交叉,或者概念在不断的衍生。现在形成了一个相对大家比较认可的概念和内涵。

我们觉得可能很多ESG概念还是存在着比较混淆的情况,在环境层面,我们做双碳,做碳达峰碳中和,我也参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报告,或者相关的一些工作,也看到了大家披露更多还是碳减排环境方面,但是在自身治理结构,还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涉及到的可能更广了,这一块大家谈得比较少。

第二,ESG的理念,大家以前更多认为ESG是责任投资的理念,责任投资对企业来说是相对于社会责任的一个角度。因为企业在投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社会,包括公司治理的因素,特别是从这几个因素里面,来综合的衡量企业的一些价值。这是第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我觉得更多的对于企业来讲,我们要更多认识到ESG对企业的一个价值投资的层面。企业要承担这些社会责任,同时对于企业来讲,相对降低了我们的投资风险,也规避了这些风险。对于企业来讲,对于社会来讲,其实又创造了新的价值,这里面的价值包括了经济的价值,社会的价值,环境的价值等。所以我觉得ESG不光是一个责任投资的理念,更是一个价值投资的理念。这是我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至于主持人刚刚提到的亮点,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首先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一些企业,他们在ESG做得非常好,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头作用。前几年的医药行业,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他们的一些社会责任体现得比较充分。这两年像电力、化工行业,ESG的披露率还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契合了现在的双碳目标。

第二,两位专家都提到了,特别是聚焦双碳目标,以绿色债券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得到了一个高度的重视和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像新能源、储能、氢能这些行业成为ESG主要的投资方向。我最早在银行工作,参与了一些银行,包括央行的一些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方面的标准和政策制定的工作,那个时候大家更多还是处在一个摸索,甚至是一个被动的阶段。现在绿色金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甚至企业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认可。

第三,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现在国内从上到下,政府到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和国际的接轨和对接,积极参与一些国际倡议和标准制定,比如说像人民银行牵头的G20可持续金融的路线图。

亮点主要是三个方面,不对之处,请各位批评。
主持人:
第二个问题,谈一谈在公司治理当中,怎么更好引入ESG的因素,提升公司整体的运营水平,给大家一些建议。
吴琦:
我觉得虽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重视ESG的工作,也越来越愿意去披露自己的ESG报表。不可否认的是其实很多的企业都还是把ESG当作任务,硬性的目标,甚至是沉没成本。

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我们真正要通过它来提升公司运营能力,关键还是要坚持长期主义,将ESG的理念真正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中。

具体来看,我觉得三个方面比较重要,第一,要切实提升企业对ESG的站位认知,ESG不是出一个报告,不是做一个简单的行动,而是要贯穿我们从战略,从业务模式,到营销,到生产整个过程。所以我们要将ESG提升到一个战略层面,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要真正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自身ESG组织架构,这一方面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一个完善的ESG的组织架构,应该是包含了像董事会、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在不同的层面都有自己的不同的功能和具体的工作。

第三,我现在从事数据行业,包括数字化,我觉得未来怎么扎实做好数据治理工作至关重要。数据不光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个关键生产要素,这两年国家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11月底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成立了,对于ESG来讲,更加需要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作为一个底层的支撑。

现在在数据层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数据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统计的口径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去年的,有的是今年的,有的是这个单位,有的是那个单位,这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最后就是报送的质量偏低,真实性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对ESG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我们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做好ESG的数据治理工作,对于我们未来推动ESG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小溪:
我觉得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企业为什么要做ESG管理?在我看来,其实企业做ESG管理,就是两个原因,第一,大势所趋,从2006年深交所开始出台鼓励企业要做企业社会责任的倡议。2022年的时候,不管是证监会,还是国资委,尤其是对国企,要求未来肯定是要全披露的。包括未来要跟国际市场做一个对接,你没有做ESG管理肯定是行不通的。

第二个原因是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需求。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个研究,就是我们把A股市场上面进行ESG管理的企业进行测算,发现只要ESG表现比较好的企业,其实它在资本市场上面,不管是估值也好,或者从银行获得绿贷的几率是更高的。如果你的ESG做得好,资本市场是会认可你的,这是他自身融资的需求。

再就是即将执行的欧盟碳关税,如果你处在这条价值链上的,你不做ESG管理,就没有办法参与这个价值链和供应链里面。另外,对于企业的社会形象有好处。

如何去做ESG管理?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企业目标的问题,原来上市公司都是利益最大化,不上市的是追求利润和价值最大化,我们如果要做ESG管理,我们要追求企业的价值和商业价值,还有社会责任,跟环境治理,其实是一个多元目标的有机的融合,不能只是原来单纯的只挣钱,你更多要关注到数据的问题,你需要去保护消费者数据隐私的问题,还有包括可能涉及到用工公平的问题,还有涉及到企业合法权益维护的问题,还有跟国家低碳战略相关的问题,这些应该纳入到企业ESG管理中去。
陈锋:
刚才两位专家都谈了很好的观点,说白了ESG怎么融入到公司治理,这是一个方法。为什么要融入公司治理,实际上又涉及到底层逻辑,就是why,还有为什么要做ESG?有的是有利于美誉度等。我一直在思考,ESG或者企业责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当然有一些利益相关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理论还是外部性理论的问题,我们看一下企业的运营一定是对社会有影响的,环境的污染,废弃物的排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所有的外部性一定是让企业内部化。过去我生活在镇上,塑料厂的水就可能完全污染,这个社会负外部性,就使村民癌症率的提升。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负的外部性不行了,必须让企业自己来承担这样的负外部性,这种成本一定是上升的。

面对这种变化,企业应该怎么去做,面对着外部的成本有可能让企业内部化,你怎么应该去做、分析这种风险。企业搞ESG,搞社会责任也好,就是让企业发现变化所在,然后如何去应对和分析,然后如何给企业创造价值?所以ESG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对企业内部来说就是一个风险管理的工具,因为气候变化,劳工议题对企业的估值产生了时代的影响,你必须要去分析这个问题。

第二,在这个基础上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当然这是最好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企业为什么去做ESG。理清楚这样一个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去融入公司的治理。我现在也是公司治理50人论坛的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其实有很多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公司治理怎么做,对其他的议题如何管理,对ESG同样也可以有很好的方式。

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认识到为什么要做,如果企业重视了,真正认识到了做ESG的价值,他一定会做得更好,我相信中国有这个执行力。
主持人:
认知决定了主动性。这个问题问到陈老师和张秘书长,每人回答一半。最近两年欧盟出台了ESG相关的指定法案,中外ESG政策法规有什么样的差异,包括从我国来看,怎么来与欧盟的规则来进行对接?
张小溪:
先说一下差异的问题,最大的差异在于内在的监管是完全不一样的,欧盟的法令法规应该是全球最全的,先把法令法规摆出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管体系,所有企业的ESG信息披露,金融机构ESG价值投资,包括相关的一些ESG商业活动,都是在我这个法令法规这个框架之下去做的,这是欧盟的模式。

美国也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很有意思,各个州之间的ESG的法令法规是相悖的,这个就跟他的政党之间的意识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共和党就是反ESG,在共和党执政的这几个州,就不推行ESG这一套东西。但是到了民主党,像拜登去年的时候就出了一个反通胀的法令,未来美国要投入多少钱,使得总体的碳排放减少40%。民主党在统治的这些州,他们是支持的,这是美国的特点。

中国又跟他们不太一样,中国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以及这种不同的企业所有制之间,你会发现ESG差异是非常大的。相对来说行业做得比较好的,像银行业、保险业,因为出台过很多关于银行和保险去支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他们是有一些强制的要求,别的行业没有这么多的约束在里面。按照企业性质来说,央企是在今年要求必须要是全覆盖,要做ESG的信息披露。如果是普通的,非央企的,或者非上市公司的,你有没有这个要求。它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只是针对某些行业,某些特殊的所有制会做一些规定。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给到陈老师,从投资角度来说中欧之间的差异,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锋:
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难回答的,我还是要谈一下我观察到的这些小的差异。欧盟的法规相对来说是比较健全和成熟的,比较注重细节和解决问题。欧盟可持续金融披露方案,非常清楚,把ESG产品分为几类,一类就是能够对可持续产生影响的,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产生影响的。还有产生不了环境的影响。除了分类之外,还有很严格的规定,投资策略和执行当中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可能要严格的处罚。

今年有一个法案正在准备升级,就是ESG评级和咨询之间可能不能一起做,这个也值得国内去借鉴,很多评级机构一手做评级,一手做咨询,存在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问题。要以解决问题和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为导向,现在ESG生态非常好,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精细化发展的问题,对ESG子来说,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防止劣币驱除良币。还有高质量的中介机构,评级机构可以高效率给评级机构反馈,并且提供参考。

比如说信用评级,评级错了,或者道德水准上有一些问题,利率又低,投资又买了,最后又造成了损失,所以对评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个人觉得ESG评级这一块的市场,这一块的数据抓取,策略的选取,方法的运用,包括道德风险的控制,可能都需要去学习的,这是ESG投资,基础建设是最重要的一环。
主持人:
最后一个话题,请几位简短谈一下,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就是未来的ESG发展趋势如何判断?每位从一到两个维度做一下判断。从张小溪秘书长开始。
张小溪:
ESG将来它的发展,我觉得首先从投资市场来说,仍然是处于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不管说未来的体量也好,或者说参与进来的这种投资机构也好,或者说发行到里面一些ESG产品的种类也好,或者创新也好,未来还是会持续的在这个方面看到有很多成就在里面,这是第一。

第二,我觉得标准,未来会更统一,或者说会更国际化一些。现在不是没有标准,而是标准太多,可能有上千个ESG标准,其实企业很乱,企业不知道按照哪个标准走。广州今年密集推出了六项区域内的ESG行业标准,在那个范围内要按照标准走。企业到了北京,又有另外一套标准,怎么样去把这种区域性的标准,使得它整个全国化,甚至全球化,这是未来比较重要的一个点。

第三,我觉得中国会从一个追随者,未来会更多的向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去转变。

吴琦:
我觉得ESG投资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法制化、市场化,包括国际化,还有数字化,其中法制化是基础,我们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标准,政策体系,是第一。

第二,市场化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真正要推动ESG成为企业自发的行为,成为一种市场化的行为。

第三,国际化是标准,未来与国际的接轨和对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过程中怎么去考虑自身的产业发展阶段,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ESG指标评价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数字化,数字化是未来的一个支撑,要借助AI和大数据的技术,来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关于未来的建议,我觉得更多我们要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能把ESG简化为E,不单纯是一个环境的问题,ESG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支撑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做了碳减排,减少了环境的排放,降低了环境的负外部性,也就是说践行了社会责任。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在做公司的有效治理,也是为了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

第二,今年ESG很热,有点过热了,有一种资本炒作和虚假宣传概念在里面,还有大量的投资机构有资本套利的情况。所以下一步要重视,甚至加强这一方面的监管。
主持人:
要降降温,能够行稳致远。
陈锋:
谈两点,ESG投资谈两个方面,一个是接着吴老师说的ESG产品和类型的问题,现在谈ESG只有E,我们看到现在发布的产品全是讲环境的,以后就叫绿色投资,不用叫ESG投资,因为这里面还有S的问题,还有G的问题。目前以S为主题的非常少,可能就几支,但是其实ESG投资,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也好,目的是从社会层面推动企业去践行ESG。S面临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员工性别歧视问题,员工权益保护。我觉得基金产品,不仅仅是E,还有S,还有G。

第二,就ESG投资来说,因为我也是来自于一个投资机构,今天的观点是代表个人,我们是养老金投资,实际上比较注重长期和稳健的投资,在投资机构方面至少有三个问题要解决,第一,我们自己的投资理念,ESG投资说白了就是把这些因素纳入之后,然后做一个风险收益的评估。高风险可能高收益,低风险,稳健一点,你的收益就低一点。ESG理念在你的投资机构里面究竟是什么,大家要问一问自己。

第二个问题就是投资框架,内控流程,有很多投资机构在健全自己的内控程序,有一整套的投资机制。其实还有很多机构是没有的,尤其在ESG投资产品发行的时候,你的ESG数据,依据什么样的数据来源,很多社会ESG报告都没有发布,怎么保证ESG的数据是科学的,全面的,可用的,可靠的。再就是你的编制方法。第三个就是投资策略。第四,ESG投资的产品里面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最后怎么跟投资者交代。

投资机会的第二点,就是你的内控程序非常重要,如果有没有做到这一点,下一步如何去健全。再就是ESG投资的营销方面,千万不要漂绿,一定要说清楚ESG投资到底有没有创造收益?我看到所有的报告说去买ESG产品,一定有超额的收益,但ESG很多影响因子,估值是负面的。
主持人: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大家认清ESG是有三个单词缩写组成的,在中国ESG在大规模的发展阶段,有可能会忽视这一点,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更加的凸显出来刚才讨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谢谢各位的分享。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和媒体朋友们,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发展交流大会"活动到此结束。

本次大会是我们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和ESG领域的重要盛会,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的光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明年再相聚,共同见证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领域的更大发展!